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对玉米茬种植大豆免施基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茬种植大豆免施基肥,对大豆的成熟期有影响,对大豆其它生物学性状没有明显影响,玉米茬种植大豆免施基肥及半量施肥减产不显著,比对照公顷节本增效372.75~665.40元。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农业面源污染和节本增效是农业生产发展研究的两大主题,开展玉米茬种植大豆免施基肥试验,就是研究免施基肥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探求和验证该技术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茬种植大豆,充分利用前茬玉米残留肥料,为大豆提供前期养分。大豆播种时免施基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补充大豆后期生长所需养分。该试验验证玉米残肥种植大豆免施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有效利用玉米残肥、合理减肥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曙光农场第6作业站3-1号地,土壤类型为岗地白浆土,有机质含量2.91%、  相似文献   

4.
2018年试验通过3种处理方法,研究玉米茬残肥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对大豆生育期没有影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长势和粒荚比,增加粒数、荚数、百粒重等,对作物产量性状存在影响,可以提高产量。随着基肥的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增加效益方面,不施用基肥,喷施3次叶面肥和100%施基肥相差不大。而且符合农业"三减",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免施基肥技术是充分利用前茬玉米残留肥料及大豆根瘤菌固氮自养性,在不施或少施基肥的情况下,满足大豆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一项节本增效技术措施。为验证该技术在庆丰分公司当地推广的可行性,2020年开展了大豆免施基肥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庆丰分公司第7管理区1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2009-2011年大豆、玉米的重迎茬监测研究,旨在完善作物重迎茬监测方法,掌握研究区大豆与玉米的重迎茬状况,为黑龙江省垦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友谊农场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与玉米总种植面积占旱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大豆重茬率由2010年的49.28%攀升至2011年的51.75%,玉米重茬率由2010年的43.29%增长到2011年的46.58%;2011年,大豆迎茬率为41.88%,玉米迎茬率达27.81%;友谊农场大豆、玉米重迎茬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东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少、重迎茬率低,西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广、重迎茬率高,中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重迎茬率变化较快;友谊县地貌态势、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及外部农业市场环境是造成大豆与玉米种植重迎茬时空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一、选地、整地、施基肥1.选地:选择土壤理化性状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壤土、沙质壤土地块种植。不宜选择重黏土、沙土及盐碱土地块。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不宜在老果园、老桑园种植,也不宜在前茬为花生、蔬菜、烟草的地块种植。2.整地、施基肥:小麦或玉米收  相似文献   

8.
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09-113
以玉米(120 kg/hm~2)、大豆(65 kg/hm~2)单作施氮量为基准,对间作玉米-大豆模式设置5个施氮水平(玉米、大豆单作施氮量;玉米减氮50%,大豆不减氮;大豆减氮50%,玉米不减氮;玉米大豆均减氮50%;不施肥处理),通过对间作玉米和大豆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以期获得间作玉米-大豆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在均减氮50%处理下,玉米秃顶长显著增加,穗长和单穗重显著降低,玉米产量降低5.72%~6.81%,大豆产量降低8.94%~11.74%,玉米经济效益降低4.35%~6.14%,大豆经济效益降低11.10%~12.15%。单一玉米或大豆氮肥减量50%对两作物主要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均无显著影响,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两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变化并无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高于玉米常规模式;在产量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比玉米常规模式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6.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三种施氮水平上对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大豆的根瘤形成及固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未施肥大豆相比,三种不同施肥水平上间作大豆的根瘤形成及固氮能力均有所降低,氮肥水平越高,下降越严重;间作条件下,大豆固氮活性的降低大于根瘤数和根瘤重,同样肥力水平下,玉米间作大豆的后茬作物产量显著低于单作大豆的后茬作物产量,而与单作玉米的后茬产量差异不大。与休闲地相比,无论大豆单作还是间作,其后茬产量都显著降低。因此种植大豆不是培肥地力而是消耗土壤肥力。间作大豆对玉米无促进作用,反而使玉米产量下降,对玉米植株含氮量影响不大。间作后作物总产量降低,但蛋白质产量和经济收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1深耕整地冬闲地种植春甜玉米应于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施用土杂肥,耕翻冻垡。早春结合基肥施用,进行浅耕浅耙。播种前及雨后耙地保墒,促使土壤细碎、平整,上松下实,清除根茬,以利播种出苗。夏玉米整地不宜深耕翻,避免土壤蓄水过多而影响早播。2增施基肥基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6,(9)
正随着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的实施,玉米和大豆合理轮作的面积将有所增加,这种栽培模式不仅能够培肥地力,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但应注意在大豆生产时避免上茬玉米除草剂的危害,影响下茬大豆生长。1除草剂对大豆药害症状表现叶片皱缩而扭曲,叶片子叶失绿有灼烧状病斑,真叶黄绿卷缩干枯,复叶不完整、小而皱缩严重的生长点坏死;幼苗矮小畸形,生长缓慢,茎细节长、干枯  相似文献   

13.
正1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1.1整地大豆种植以深松为主,前茬的品种对大豆种植有很大影响,根据前茬种植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若前茬种植大麦,种植大豆时可运用浅翻深耕的方法,秋季要整地、起垄、施肥等措施,利用秋雨,防止春季干旱。无论哪种种植方法,都要做好整地工作,大豆对土壤要求高,农民播种前要仔细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耕,将大块石头挑拣出去,此时可施加基肥,然后耙平,适当的深耕可以减少大豆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张大伟 《农技服务》2009,26(1):19-20
介绍了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模式,从整地施基肥、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除草、苗期管理、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纬寒地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高纬塞地的黑河地区种植玉米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玉米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低、有效积温少;大豆前茬除草剂药害;越区种植,管理粗放;抗旱、排涝能力差等。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要尽快培育出早熟、高产玉米品种,解决好大豆前茬药害及越区种植和管理粗放等问题,尽快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对以豌豆为前茬的7种不同复种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豌豆复种茄子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生产成本最高,产出投入比也最高;豌豆复种大葱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次之,农时利用率最高;豌豆复种粒用玉米和豌豆复种鲜食玉米2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与单作玉米比较,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以豌豆为前茬的不同复种模式,具有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并可以利用豌豆根瘤菌生物固氮功能减施氮肥、改良土壤促进可持续农业健康发展,适宜在辽宁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全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的增产增收对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增收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有垄断分层种植技术和窄行密集大豆种植技术。河南省大豆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升技术水平,做好选种、施基肥、防渍害、追肥等工作,并针对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类型做好适期除草、适期防病、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二、施肥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  相似文献   

19.
黄红梅 《农村科技》2013,(11):13-14
一、播前准备1.选地玉米喜肥,不耐盐碱,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要求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要保证及时满足玉米和番茄生育期需水要求,前茬以小麦、大豆、瓜地为好。2.施基肥结合整地,667米2施充分腐熟优质农家肥2 500~3 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镁10千克、阿姆斯生物菌肥1千克作基肥。  相似文献   

20.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变化影响不大,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以2/3磷肥和1/3氮肥于播前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基肥,1/3磷肥和1/3氮肥与大豆种子混合作种肥,1/3氮肥于大豆花芽分化期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最佳,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