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盐生植物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是研究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模式物种。以东北林业大学安达市盐碱地试验基地中的碱蓬属植物(盐地碱蓬和角碱蓬)为材料,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评价碱蓬属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植物覆盖的土壤pH和重金属离子均显著降低,且富集了更多的盐分;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际土壤中较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是影响该盐碱地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在角碱蓬根际土壤中,有机质、蔗糖酶、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等指标显著高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而其它各指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说明角碱蓬更适合用于改良盐碱地土壤。  相似文献   

2.
甘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灿宇  杨志新  李作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98-6499,6501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一种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用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污染土壤前景广阔。甘蔗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发达的根系、较高的生物量,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性和积累性,还可循环综合利用。因此,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甘蔗应用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建设给排水系统都要客观对周围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而现在的给排水系统随着现代环境的快速变化受到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而想要改善现代环境对给排水系统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准确分析现代环境给排水系统带来哪些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土壤与作物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通过食物链与人类健康问题总是息息相关,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利用绿色植物来固定、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降低或清除其对环境的毒害。此方法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本文在系统地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泥炭保护根系对不同Pb浓度土壤油菜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在污染环境下的有效生长是实施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之一,而在植物根部构建小型生长保护区域,为植物进入污染环境提供一定的生长缓冲空间,将有助于提高植物在污染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此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泥炭保护根系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处理的油菜在不同Pb浓度土壤中生长情况,研究泥炭保护根系条件下,植物对Pb污染土壤的适应能力,探讨利用泥炭等清洁的有机物质和植物在根部结合消除土壤重金属危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泥炭保护根系处理比直播处理的苗期油菜平均生物量提高26.28%,在500、1000、2000mg·kg-1的加Pb量的条件下,成熟期油菜地上部鲜重明显高于相应直播处理,分别提高36.70%、51.33%、72.45%,地上部Pb含量比直播处理分别降低50.0%、66.8%和69.9%。泥炭保护根系的措施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Pb在植物地上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土壤与作物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通过食物链与人类健康问题总是息息相关,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利用绿色植物来固定、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降低或清除其对环境的毒害.此方法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本文在系统地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壤与作物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通过食物链与人类健康问题总是息息相关,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利用绿色植物来固定、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降低或清除其对环境的毒害。此方法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本文在系统地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作用方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合治理土壤污染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药施用量的增加,农药污染土壤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的修复方法因其价格昂贵不能普遍采用,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植物积累、吸收、降解等去除土壤、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新方法。综述了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植物吸收、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根际降解以及根际区酶的作用,同是指出了植物修复存在的不足。植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必将成为污染环境修复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园艺植物生长以及根系吸收养分、水分离不开优质的土壤环境,在园艺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土肥水的管理十分重要,根据园艺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给予最适宜的土肥水条件,对于园艺植物丰产、稳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园艺植物在土壤方面的管理土壤管理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进行耕作并且结合栽培方式、施肥办法、给排水形式、清理杂草的方法将肥力水平提升。土壤的耕作、栽培、施肥、给排水是土壤管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11.
房莉  余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17-4918
阐述了国内外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式,指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种低投入、易操作、高效率,并具有长期效果的去除有毒环境污染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子华 《农技服务》2014,(4):208-208
<正>在地球表面,盐碱环境是一个具有宏观主导意义的地理因子。所谓盐碱环境是指在水体、土壤、地层、大气、各种宏观或微观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眼粉,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差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科学》2006,(3):F0002-F0002
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挂靠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从事的专业以植物营养、肥料、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农业微生物,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植物分类、化学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调查法及SPSS分析法,对安太堡露天矿开采后排土场植物的生长、多样性的变化及其立地条件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垦地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的恢复都需要时间的积累;立地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立地条件好,含有一定量石砾的样地,植物生长就较好,多样性指数较高;植物均匀度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物香农-威纳指数与土壤速效Cu呈显著正相关;草灌乔配置模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生态位,其样地内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植物营养的物质基础。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解决土壤与植物养分供求方面的矛盾,如何科学合理施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获得高产,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土地环境,减少污染,倡导绿色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一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论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植物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入侵植物通过影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菌群等造成环境威胁,危害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天然阔叶林影响土壤微生物特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会提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入侵创造有利土壤环境;入侵植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进而改变养分循环和其他环境条件,最终实现入侵。加强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其驱动的养分循环研究,阐明"植物-土壤"反馈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筛选出适合当地矿区生长且能够富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尤为重要.通过选取生长在银铅矿区的植物,对其调查采样分析,分别测定植物样品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u、Zn、Pb、Cd、Ni、Cr含量,计算其转运系数来初步分析对应植物的重金属转运能力.结果表明:调查的多种植物中,羽衣甘蓝、高羊茅、桔梗、黑沙蒿、丝路蓟等对于Pb、Cd、Cu、Zn、Ni、Cr都具有一定的转运能力,可为筛选当地潜在的可富集重金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和植物的情况下解析磷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突破了传统环境磷素研究的瓶颈,拓展了环境磷素迁移研究的新途径,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从NMR技术在环境水体、土壤、植物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NMR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NMR技术在磷素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等研究中的优势,指出NMR技术在环境领域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