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文勤 《广西植保》2007,20(Z1):18-19
通过25%扑虱灵WP、10%吡虫啉WP、25%吡蚜酮WP和80%敌敌畏EC 4种农药对在超级稻上为害的稻飞虱防效表明:扑虱灵75g/667m2和吡虫啉30g/667m2对稻飞虱的防效好,达97%以上;其次为25%吡蚜酮24g/667m2防效为89.1%;敌敌畏EC 150ml/667m2防效为77.5%。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宋举仁  杨宏 《广西植保》2011,24(1):24-25
试验采用江苏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WP与25%噻嗪酮WP、10%吡虫啉WP进行防治稻飞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 24g/667m^2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7.0%,显著高于25%噻嗪酮WP 50g/667m^2和10%吡虫啉WP 20g/667m^2。因此,25%吡蚜酮WP在防治稻飞虱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建议每667m^2用24g对水60kg喷洒水稻。  相似文献   

4.
<正>为验证江苏克胜集团生产的25%吡蚜酮悬浮剂在大面积生产环境条件下对蚜虫防效及对蜜蜂的毒性,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推广25%吡蚜酮悬浮剂提供依据。笔者在白果基地进行了蚜虫、蜜蜂毒性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油菜,油菜连片种植20hm~2以上。试验对象为蚜虫、蜜蜂。采用WBS-16手动喷雾器喷雾。1.2试验方法各设三个处理,一个对照,不设重复。1.2.1蚜虫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吡蚜酮等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测定了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吡丙醚4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吡丙醚对烟粉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24.10、12.13、140.41、1211.5mg/L,相对于吡丙醚而言,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的毒力倍数为50.3,99.9,8.6。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4种药剂中,毒死蜱和吡虫啉的药效明显的高于吡丙醚、吡蚜酮,吡丙醚的药效最差;显示毒死蜱的持效期短于吡虫啉,而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并没有显示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667m2,25%吡蚜酮悬浮剂24g/667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每667m2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25%吡蚜酮悬浮剂24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和田间罩网试验,测试了吡虫啉、吡蚜酮和矿物油3种低毒药剂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天敌瓢虫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豆蚜的速杀效果都很好,但是吡虫啉的2种选用浓度对瓢虫表现出一定的有害性,而吡蚜酮和矿物油所用浓度对瓢虫均无明显危害。根据3种药剂对大豆蚜的防效和瓢虫的安全性,吡蚜酮和矿物油的选择毒性最好,推荐需在天敌瓢虫多的季节或配合人工释放天敌瓢虫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75g ai/hm2和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187.5g ai/hm2对褐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93.8%,持效期为21 d,防效与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相当;乙虫膀10%悬浮剂52.5 g ai/hm2对褐飞虱的也有较好效果,防效为69.4%-74.3%,持效期为21 d;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31.5 g a.i/hm2对褐飞虱的防效较低,防效仅为26.9%-37.6%.褐飞虱已产生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吡虫啉微囊悬浮种衣剂在土壤和小麦植株组织内的剂量动态及对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囊化剂型可以显著延缓吡虫啉在小麦根际土壤中的降解。种子包衣处理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 g/kg,小麦播种后175 d,微囊悬浮种衣剂处理区小麦根际土壤与小麦组织内的吡虫啉含量分别为0.80 mg/kg和0.099 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吡虫啉常规剂型处理区(0.21 mg/kg、0.035 mg/kg)。吡虫啉微囊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2、4 g/kg种子处理,对小麦拔节期蚜虫(药后175 d)的防效分别为92.46%、95.32%,对小麦灌浆期蚜虫(药后205 d)的防效分别为84.00%、85.07%;相同有效成分用量下,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区对小麦拔节期蚜虫的防效分别为78.01%、85.01%,对小麦灌浆期蚜虫防效分别为60.10%、65.47%;相同用量下比常规种衣剂对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蚜虫防效分别提高10%和20%。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虫胺SC 40 ml/667 m~2、50%吡蚜酮WP 16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20%呋虫胺SG 2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5种药剂中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处理,达88.0%~94.21%;其次是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处理,为83.5%~94.48%;20%噻虫胺SC 40ml/667m~2处理施药后3d、7d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8%和92.43%,与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 m~2处理防效相当,施药后14d的防效较差,仅为87.53%,均差于其他各处理;50%吡蚜酮WP 16g/667 m~2药后3d的防效较差,为84.84%;施药后7d、14d的防效较好,为93.07%和92.13%,与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保持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以新型杀虫剂吡虫啉为主剂, 通过增效技术将之加工成3 % 吡蚜灵乳油新制剂,对麦长管蚜、棉蚜和苹果黄蚜的共毒系数达221 ~934;稀释3000 倍喷雾,对3 种蚜虫的防效均达95 % 以上,持效期超过15d ,优于吡虫啉的常用加工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丁建朋  韩英  韩旭  尚娇  姚永生 《植物保护》2020,46(6):270-275
本文采用浸叶生测法和田间活性试验测定了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吡虫啉?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阿拉尔?阿瓦提?图木舒克三地棉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低于棉长管蚜, 棉蚜和棉长管蚜对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在田间试验中, 施用吡虫啉后三地棉长管蚜的虫口减退率均显著高于棉蚜, 施用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1 d后三地棉长管蚜和棉蚜的虫口减退率存在显著差异, 3 d和7 d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虫口减退率均分别达到80%以上和9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防治棉花蚜虫合理施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高粱田蚜虫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拌种对高粱田蚜虫有较好防效,最佳浓度为种子量的0.7%,防治效果达72.6%。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10%烯啶虫胺水剂对枸杞蚜虫的抑制作用与防效,以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测得烯啶虫胺对枸杞蚜虫的LC_(50)为42.8382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第1天除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以外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处理防效为94.18%,66.67 mg/L处理防效为95.42%,100.00 mg/L处理防效最高,为98.72%,已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42.90 mg/L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5%吡虫啉乳油为对照,进行了11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药剂对枸杞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药后7 d防效均>75%,在p=0.05水平,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择3种新型及常用蚜虫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测定其对柑桔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在各供试浓度下,苗后3d、7d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具有极佳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对柑桔蚜虫也有较好防治效果;60%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对柑桔蚜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低于前面2种药剂。因此,柑桔蚜虫防治首选药剂为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相似文献   

17.
240g/L螺虫乙酯SC防治甘蔗绵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0g/L螺虫乙酯SC对甘蔗绵蚜虫具有优良的防效,显现出速效性较差、但有很好的持效性。240g/L螺虫乙酯SC 4个浓度处理药后3d、7d对甘蔗绵蚜虫的防效分别53.66%~62.66%和70.14%~79.89%,极显著低于25%噻虫嗪WG和10%吡虫啉WP。240g/L螺虫乙酯SC3000倍液、4000倍液、5000倍液药后28d防效分别为100%、99.75%和99.33%,药后45d防效分别为95.20%、93.92%和92.26%,与对照药剂噻虫嗪WG和10%吡虫啉WP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对甘蔗和天敌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噻虫啉48%悬浮剂和噻嗪酮25%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啉48%悬浮剂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7、15d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50g/hm2的防效次之,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最好,药后15d的防效为88.14%,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20g/hm2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d的防效为84.67%;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600g/hm2的防效一般,最高防效为76.66%;噻嗪酮25%悬浮剂450g/hm2防效最差,药后3~15d的防效均在66%以下,极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设置高、低两个浓度,测定吡虫啉在草莓植株中的分布及对草莓蚜虫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处理区,草莓叶片中吡虫啉初始沉积量高于茎,叶片中持留的吡虫啉消解较快,而茎中消解较慢;灌根处理区,叶片中吡虫啉积累量于药后7 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茎中吡虫啉持留量在药后1~28 d相对稳定。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施药方法对蚜虫的防效不同。喷雾法短期防效(7 d内)优于灌根法,但持效期较短。灌根施药法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期长,药后7~28 d防效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灌根法的速效性有良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效可达90%左右,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且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