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皖南丘陵茶区是建国后垦辟形成的新茶区,多为国营大型茶场,新式茶园,集约栽培,成为省内新兴的主产茶区之一,发展形势很好,但是害虫来势较猛,危害严重。不象皖南山区老茶区,害虫发生相对较少,发展缓慢,防治上滞留漫长的自然防治、  相似文献   

2.
有机茶园是生产有机茶的基地,有机茶最早在斯里兰卡通过颁证生产,随后印度、坦桑尼亚、肯尼亚、日本、马拉维和中国相继建设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近年来,贵州主产茶区已开始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微生物防治等几个方面对我省有机茶园害虫应如何防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6,28(1):29-32
近年来,我公司为稳定和扩大我省茶叶出口,积极探索新的茶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解决跨越“绿色壁垒”和茶业发展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源头抓起,建立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茶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一定实效,给我省茶叶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目前,我公司在我省茶区的金寨县齐山村、石台县红桃村、歙县蜈蚣岭村、休宁新安源分别建立了四个有机茶示范基地;投资参股或控股建立了出口茶加工示范基地,共有茶园面积1.33万hm2(其中列为有机茶示范基地的茶园面积为413.3hm2)。示范茶…  相似文献   

4.
朱学存 《茶业通报》2000,22(3):39-40
舒城是产茶历史悠久 ,名茶倍出的著名茶区 ,也是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 ,并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伟大号召的唯一茶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 ,供求形势发生变化时期 ,应充分发挥“伟人效应”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实施全县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学武 《茶业通报》2009,(4):164-165
宣城市下辖7个县(市、区)都是我省茶叶传统主产区,山区茶区主要生产内销名优茶,丘陵茶区是我国外销绿茶的重点产区,机采率已达95%以上。2008年我市茶园采摘面积2.11万hm2(其中省属农垦茶场和上海市劳改农场茶园0.35万hm2,已与地方茶业经济融为一体,部分茶园已由地方茶人承包、租赁),产茶2.09万t,产值4.09亿元,出口1.21万t。当前我市茶产业现状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6.
李灿灿 《茶业通报》2014,(3):142-144
近年来,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步伐加快,然而,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给新植良种茶园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2013年7、8月间,一场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对当年的新植茶园造成近乎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移栽成活率将成为各茶区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皖垦茶区近年来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摸索的经验,就如何确保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化新茶园的函义过去提出现代化新茶园要“五化”(环境园林化、品种良种化、茶园水利化、操作机械化、栽培科学化),能否完全概括,首先是园林化,一茶树成行成片,已经绿化;二茶园本身就是园不要因为在茶园边栽了几棵行道树,或在茶园中栽上几棵果树才叫园林化;特别是要建立所谓“防保林”。茶区人多地少,这样做,过于浪费土地。我国茶区多分布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九年茶叶生产在一九五八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跃进,茶叶产量和新辟茶园都有很大增长。大面积丰产和高额丰产茶园比一九五八年有了扩大和提高,全国亩产一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一百万亩,亩产二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十万余亩。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有了蓬勃发展,双手快速采茶技术已普及各茶区,学会掌握这项技术的达三十八万人,采茶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日采茶叶五十至一百斤的有六万人,日采一百斤以上的采茶能手有一万多人。  相似文献   

9.
周理飞 《茶业通报》2005,27(4):162-162
建瓯市是乌龙茶主要产区,为使茶园能够持续丰产高效优质,不断改进茶园施肥技术,更显得重要。近年来,我市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在茶园施肥技术问题上开展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反复对比试验,认为解决乌龙茶区施肥技术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才能发挥茶园施肥的最佳效应。其主要技术措施有:1是改进茶园施基肥时间我市几乎属于山地茶园,乌龙茶采摘由于受纬度温差的影响,各地采摘轮次不一,高山区和半山区一般年采摘2~3轮,平原茶区一般年采摘4~5轮,正常年景全年茶季于当年11月上旬结束。我市茶园施基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当前我国各茶区适宜的绿肥品种选择,绿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绿肥对茶叶品质、产量、生理生长的影响三方面阐述当面茶园绿肥的发展状况,总结当前绿肥生产利用各茶区因生产要素差异巨大无法形成整体系统,茶园整体肥力水平管理参差不齐、整体相对不足,基础研究依旧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各地应建立高效绿肥生产体系、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茶园建设是有机、无公害茶生产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山东茶区土壤、空气、水质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山东主茶区发展生态茶园是可行的,并从防护林建设、茶园施肥、幼苗期茶园间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山东生态条件下,生态茶园建设的初步模式,为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老茶区,前不少一老、二稀、三矮小、四不成园、五跑土的低产茶园,因而全省平均单产较低。1985年3月在霍山县召开的低产茶园改造会上确定,全省180余万亩茶园中60%为待改造低产茶园,要求今后每年改造10%,并把改造低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全省茶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东至、歙县、休宁、祁门等县以及一些国营茶场对低产茶园改造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但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針,58年全国发展了新茶园約三百万亩,如果要把这三百万亩新辟茶园发展到收利的話,那末国家就要投资一批很大的款子。以我場为例吧,县委交給我們新辟五千亩茶园的任务,每亩开荒费用40元,計20万元,这20万元只能解决一时开荒的工资、茶籽、肥料等。茶叶要三年后才能收利,在这三年中如房屋、生产管理費用花的錢还要多  相似文献   

14.
<正>高山茶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的茶叶内含物丰富,香味浓,品质优。常言道:高山出好茶,这是一般平原丘陵茶叶无法媲美的。但高山茶园由于冬季寒冷和早春寒潮的侵袭,常使茶树遭受冻害,造成茶叶减产、茶农减收。笔者对高山茶园茶树防冻技术进行多年探究,总结了一套综合防治冻害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选择抗寒品种高标准建园,为茶园抗寒打好基础我国茶区辽阔,南北纬度跨越大。南部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上任伊始先后深入铜仁、湄潭、黎平等茶区和企业调研,了解基地建设、茶叶加工、销售和出口等情况。栗书记、赵省长指出:茶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贵州山区气候很适合种植发展茶叶,全省将发展500万亩茶园的目标不动摇,不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6.
对东阳市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强 《茶业通报》2006,28(1):27-28
1茶叶生产现状东阳市2004年茶园面积2827hm2,茶叶总产量1660t,茶叶总产值5620万元。北部、东北部主产茶区被列入浙江省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该茶区海拔在300m以上的山区、半山区,是传统的优质茶叶产区。茶叶是我市传统优势农产品,2002年开始东阳市委市府把茶叶列入本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逐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茶叶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2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1区域优势明显,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的茶叶生产布局重点进一步向北部、东北部山区转移,产茶区域更加集中。目…  相似文献   

17.
茶区的地质背景与茶树的生长代谢及所产茶叶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主要茶区(皖南茶区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名优茶产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茶区地质背景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茶区土壤母质类型(如基岩与风化物组成)、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构造、水系等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茶园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丰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及其饮用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忠 《茶业通报》2002,24(2):10-10
面临世界茶叶消费新趋势,黄山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为此笔者就我市生产有机茶问题谈几点认识。1我市发展有机茶优势1.1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我市地处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约有70%左右茶园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且气候湿润,降雨量达1700多mm,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茶园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这些分布于山区的茶树,基本上不受工业和人为污染,属于无公害自然茶。只要在茶园管理上实行无污染科学管理,无须进行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均可能成为有机茶,这样就为我市大规模…  相似文献   

19.
蒋业武 《茶业通报》2001,23(3):25-26
皖东南茶区是安徽最大的绿茶产销基地 ,年茶叶产值超亿元 ,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五大国营茶场拥有茶园 3735hm2 ,“九五”期间最好年份 ,产量 850 0t,产值达 450 0万元 ,对推动本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约茶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很多 ,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较大 ,低产衰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 40 %以上 ,部分茶园衰老速度加快 ,产量、质量、效益逐步下降 ,更新改造中低产茶园和巩固已改茶园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国有茶场在抓好茶园改种换植 ,试验推广嫁接换种工作的同时 ,要有计划、有针对…  相似文献   

20.
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on walker)属同翅目蛾蜡蝉科,以成若虫刺吸为害嫩梢,影响新梢生长,且受害的茶园常招致茶煤病流行,致使茶园长势衰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近年来该虫在我茶区部分茶场茶园内大面积发生,虫口年际增长速度较快,大有蔓延之势。但各地只对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对其若虫在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