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播种前浇早水。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棉花出全苗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膜覆盖后温度不再是限制因子,土壤表层水分就成为棉花出苗或苗全的关键。地膜覆盖阻隔了雨水进入土壤,所以覆膜棉田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应在70%以上,足墒下种及时覆膜是确保苗全、苗壮和防御前期干旱的前提。播前底墒水的灌水定额为60立方米/667平方米。宜早浇,并与小麦冬浇和春浇避开,以免临播时泡地,引起地温降低,无法播种或出苗率低。  相似文献   

2.
覆膜栽培玉米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温度、水分、光能、养分等综合技术的一项系统工程。作者综述了覆膜栽培玉米条件下由温度、水分、通透性、pH、微生物等诸因素构成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其在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采取3种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墒情,越冬前至返青期覆膜处理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露地处理(CK)高2.8%~6.4%,但拔节后覆膜处理的土层表墒与露地处理相近,而20 cm以下深层墒情则表现为覆膜处理逐渐低于露地处理;拔节至成...  相似文献   

4.
覆膜方式对辽西旱地农田土壤水热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阜新县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覆膜以及不同地膜覆盖率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春播时土壤0~15cm土层温度,且地膜覆盖率越高增温效果越明显,但在相同土层,相同覆盖率情况下,春覆膜与秋覆膜处理之间地温无明显差异.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对玉米春播时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特别是对表层土壤,但秋季覆膜对土壤的保墒效果要明显好于春季覆膜的保墒效果.而同一时期覆膜、地膜覆盖率越高玉米出苗率越高,但差异较小.秋季全覆盖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较露地处理高出23.44%.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是我市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目前,又到了棉花地膜覆盖播种的时期,棉花是喜温作物,又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顶土能力很弱,要达到一播全苗的要求,难度很大。棉花播种后是否能达到苗全、苗匀、苗壮,是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现把棉花备播与播种技术要点概括介绍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参考:一、备播要点1、浇足底墒水。由于冬春降水偏少,气候干燥,备播棉田土壤墒情普遍较差。浇足底墒水是保证棉花适时播种、一播全苗、促壮苗早发的有  相似文献   

6.
华北旱地覆膜对春甘薯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地区春甘薯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覆膜处理0~25 cm土层平均增温1.64~3.33℃,地积温增加194.8℃,生育期延长8.2 d。覆膜处理自栽秧到栽后35 d的保水与增温效应促进了春甘薯生长,其水分利用率(WUE)较裸地提高104.3%。但在雨季来临前的干旱期,土壤因快速蒸散而失水,供水土层深达100 cm,水分胁迫覆膜和裸地处理WUE较前期分别降低63%、27%,产生奢侈耗水现象。进入雨季后,各处理土体先后复水,并产生过饱渗漏;覆膜不利降水蒸发,同时会降低土壤气体交换,使春甘薯WUE、产量降低3.8%、1.78%,所以在汛期覆膜不利于春甘薯生长发育,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秋覆膜春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旱地秋覆膜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性能,尤其对1.0 m以内土层土壤贮水保蓄效果更为明显.玉米秋覆膜较春覆膜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4.88 kg/(mm·hm2),产量平均提高21.2%,产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田间地膜覆盖面积的增大,土壤保水效率(蓄水效率)增加、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蒸腾速率提高、叶面积系数(LAI)增大,抽雄前增温效果明显,促进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杨存祥  王天宁 《宁夏农林科技》2011,(12):61+64-61,64
为了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旱地玉米春季播前土壤贮水量低、播种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春(土壤解冻时)时覆膜增加了播前土壤表层含水量,保证了播种后玉米苗全、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9.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3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并与普通地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棉花蕾期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同时EC值提高,可降解地膜处理的土壤EC值和养分含量均高于普通膜处理。3种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比不覆膜处理棉花分别增产12.3%、10.2%、5.7%和4.7%。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保温性、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田间降解等方面对5种可降解地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可降解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其中M2和M52种地膜的整体保温效果最为突出,达到了接近普通地膜的水平;地膜覆盖可显著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和增加玉米产量,且部分可降解地膜的促进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在地膜降解方面,5种可降解地膜破裂启动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20 d,可基本满足玉米苗期对温度、水分的需要;覆膜90~100 d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其降解特性也基本符合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地膜.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集雨保墒、降低蒸散、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综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旱地作物产量和不同土层水分的影响以及休闲期地膜覆盖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覆膜栽培技术在导致作物早衰、土壤养分过耗、土壤残膜污染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地膜覆盖技术应以环保型地膜材料及地膜回收设备的研发为重点,以期为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个小麦生长期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耕种小麦,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且对休耕地的保水作用高于小麦田.小麦田覆膜后增温幅度小于休耕地,但在孕穗期前和成熟期后增温效果大,而小麦生长中期小;尤其能显著提高0~5 cm耕层土壤温度,甚至10 cm深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后小麦田耕层土壤中NO_3~--N平均含量增加5.34 mg·kg~(-1),且小麦生长旺盛期增加量明显.覆膜使大多数小麦生育期土壤N_2O排放通量高于常规耕作,其增排效应与土壤水分、温度、NO_3~--N含量、有机质增加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田土壤N_2O增排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耕层5 cm处土壤温度的变化,其次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密切相关;而休耕地土壤N_2O的增排作用主要受控于覆膜对水热条件及微生物能量供给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传统植棉覆膜技术与最新滴灌技术的充分结合,它能够减少棵间水分蒸发,有效避免水分发生深层次的渗漏,运用滴灌来控制灌溉特征,进而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效果。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种植史上继高密度种植和地膜覆盖技术后的技术革命,它对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旱作农田补灌条件下玉米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旱作农田的实验和调查,分析宁夏同心县预旺镇南关村旱作农田的特性,结合当地土壤、年降水量和气候条件,提出旱作农田补灌条件下玉米种植的最佳方式为穴补灌覆膜种植,且地膜覆盖能明显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时可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正>1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前期疯长1.1前期疯长的原因。6月份地膜棉达到增温高峰。同时地膜覆盖还较好的改善了土壤墒情,据棉花全生育期调查,覆膜土壤20厘米含水量比未覆膜田平均高2.3%。覆膜棉田还较好的保持了土壤理化状态,土壤容重比对照少了0.1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夏闲期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与传统耕法、生育期起垄覆膜沟播和地膜覆盖穴播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夏闲期降水的保蓄率,增加降水八渗深度,改善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水分利用深度.提高小麦产量,使土壤余水较多.尤以夏闲期两元覆盖 生育期地膜覆盖沟播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膜覆盖种植棉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试验得出,覆膜对新疆棉花高产、稳产起到显著作用,但因连年覆膜而回收利用少,棉膜在土壤里不分解不腐烂,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当采摘机采摘棉花时由于棉膜的掺杂,大大降低了棉花的质量与品质;土壤中地膜能阻碍植物根系垂直延伸生长,迫使形成"鸡爪根"和"多侧根"。所以我们再次研究不覆膜种植棉花的产效,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便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膜内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土壤覆盖地膜后增加了温度梯度,综述土壤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土壤水分是从热区向冷区运动,通过含水均匀的封闭覆膜系统中水分运动的观测和田间测定,以及覆膜防止返盐的效果分析,认为覆膜有抑制深层水分上行的作用。膜内土壤疏松,当含水不太多时,气相比例大,有利于温度梯度引起的水分运动。近地表温度梯度大,水分的下行显著。地膜覆盖作物播种时应考虑到这种水分运动,要求足墒播种,在水分稍差时可适当加深播种深度,或采用深播浅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迅速推广 ,大大提高了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但是 ,覆膜后棉花生长旺盛 ,中后期往往出现徒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潜力 ,我们选定助壮素做为棉花化控剂 ,研究助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 ,科学地使用助壮素 ,可以控制覆膜栽培棉花的徒长 ,提高产量 ,改进质量 ,增加效益。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青岛农药厂生产的助壮素 2 5 %水剂。试验面积为 0 .2hm2 。试验地前茬是棉花 ,土壤肥力中上等。助壮素不同浓度试验为 4个处理 ,即 5 0、1 0 0、1 5 0mg/kg及清水…  相似文献   

20.
覆膜秸秆还田对旱作农田土壤水温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半干旱区秸秆还田对覆膜农田土壤水分、温度、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宁南典型旱作区覆膜种植和传统种植为基础,设置平作不还田(T)、平作秸秆还田(TS)、平覆膜秸秆不还田(P)、平覆膜秸秆还田(PS) 4个处理。结果表明,覆膜种植与秸秆还田增加耗水量,P和PS较T和TS平均提高玉米耗水量5.72%,PS较P,TS较T分别提高2.54%和2.81%。不同种植方式提高播前至收获0~200 cm土壤贮水量58.19~104.20 mm。生育期内,PS与P分别提高0~20 cm土壤平均昼、夜温度1.40℃、1.71℃和3.71℃、3.51℃,TS分别降低和提高土壤平均昼、夜温度0.46℃和0.50℃。生育期0~60 cm土壤有效积温总量以PS最多,为332.31℃,较P、TS、T分别多1%、20.95%和19.42%。覆膜处理(P、PS)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较不覆膜处理(T、TS)平均提高70.06%和35.13%。经济产量与播后0~30 d的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播后0~30 d、30~60 d贮水量呈显著相关。耗水量与土壤贮水量、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先随生育期呈先升高后降低。在宁南典型旱作区,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通过优势互作,弥补了单一覆膜种植的弊端。平覆膜秸秆还田(PS)无论在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有效积温、作物产量等方面效果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