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杉木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杉木6个优树无性系半双列交配设计在两个试验点造林5.5年的试验结果;在遗传控制方式中,杉木生长同时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特殊配合力效应不低于一般配合力效应;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的广义遗传0.731-0.801,狭义遗传0.228-0.481;杂种优良只有少量组合具有正向优势,其中材积杂种优势最高达26.06%,亲本配合力效应及组合生长在亲本间,组合间和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生长性状交配效应的遗传分析及杂交组合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份6×6全双列交配设计子代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自交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正反交效应都极为显著,这些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其中非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相对较小,而基因上位效应材料Ⅰ(1992年制种)明显大于材料Ⅱ(1993年制种).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明显大于一般配合力效应,这可能与亲本来源于不同地理种源和经过一般配合力间接选择有关.马尾松生长性状普遍存在自交衰退现象,2份材料中各亲本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自交衰退程度分别为-17.8%~-18.4%、-23.3%~-27.7%和-44.3%~-50.6%,一般配合力小的亲本自交衰退程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马尾松不同交配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差异巨大,正反交杂种优势在总体上大致相似.以材积为评选指标,2份材料各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为测验群体的59.41%和41.76%,是对照的100.58%和74.61%.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纸浆材重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报道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优良无性系 6× 6全双列交配的 7a生遗传测定林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木材基本密度等纸浆材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极为显著 ,但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地位 ,加性基因效应次之。基因上位效应则因性状而异 ,仅对木材基本密度作用显著 ,而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作用较小或可忽略。马尾松生长和材质材性指标的遗传控制模式不同于玉米、杉木等研究结果 ,这可能与交配亲本来源于不同地理种源及经过一般配合力间接选择有关。马尾松生长性状普遍存在自交衰退现象 ,一般配合力小的亲本自交衰退程度有增加的倾向。马尾松不同交配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差异巨大 ,正反交杂种优势在总体上大致相似。研究虽然发现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间杂交在材积增加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上会产生强杂种优势的倾向 ,却无明显的规律可寻。以干物质指数作为主要筛选指标 ,初选出 8个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离增大而增加;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则随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于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林龄3或4年的杉木121个杂交组合,分析了种子场圃发芽率以及高、径、材积、冠幅的变异原因、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效应及遗传控制方式,并估算了生长性状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结果表明:小区内个体间差异是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环境及遗传型×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双列杂交组合的高生长性状在遗传上主要是受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生长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表达都十分复杂;种子场圃发芽率及苗高的自交衰退非常严重。选出7个树高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亲本,以及13个树高超群杂种优势平均12.85%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油茶5×5全双列交配杂交组合(无自交)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2年生苗造林当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20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40×95和10×40两个组合在树高、地径和冠幅性状上均表现最优;树高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反交效应也差异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余亲本,这与该良种长势旺的特性一致;长林53号作为亲本,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一般配合力均最低,这与53号无性系良种长势偏弱、树冠矮小的特点一致;3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是非加性方差的1.25倍、19.5倍和1.60倍,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在14.91%~20.62%之间,狭义遗传力在9.55%~14.14%之间,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综合分析GCA、SCA及反交效应,确定5个最佳组合,其杂交子代树高和冠幅分别实现5.76%~45.62%和7.68%~127.10%的遗传增益。可见,油茶杂交育种中,针对树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未评估过GCA的亲本材料,先评估其GCA比评估亲本间的SCA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全州县成水林场种子园81^#、91^#、104^#、143^#和250^#五个杉木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照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得到25个杂交组合。1998年在广西苍梧县白南林场进行育苗试验,测定苗期性状,估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子代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25个杂交组合中初选出91×81、250×104、91×250、143×104、143×81、81×250组合为最佳杂交组合,为杉木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75个参试杉木亲本进行巢式交配设计,14年生时的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三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准,树高性状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地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胸径性状正好相反,材积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
杉木古树种质与现代优良无性系杂交配合力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杉木古树无性系和杉木单亲子代测定优良无性系为亲本的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差异分析、配合力变量分析探求杉木古树遗传变异规律和价值潜力.结果表明杉木古树种质作父本进行杂交可取得理想结果.一般配合力对生长性状起主要控制作用,特殊配合力的控制作用甚微.一般配合力高的杉木古树亲本不一定能产生优良杂交组合,而一般配合力低的杉木古树亲本一定不能产生优良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选出‘三52'、‘三54'为杉木优良杂交母本,‘闽1'、"王混"为优良父本.再采用指数选择法选择出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3.12%、3.43%、15.46%的4个优良杂交组合及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9.09%、15.57%、63.18%的10株优良个体,这些优良杂交组合及个体在提高杉木生产力和丰富高世代育种群体种质资源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得出杉木古树种质资源有着巨大生产及种质潜力,应加以利用,从而提高现有杉木栽植材料的遗传品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全双列交配设计开展配合力分析,研究SCA(特殊配合力)对重要性状的相对贡献,旨在为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策略制定和育种群体管理提供重要遗传参数信息。[方法]本研究以13个母本和23个父本获得的6×6和4×4两组全双列交配设计的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利用空间模型对16年生和26年生的生长表型数据进行校正,采用单株模型对其配合力和正反交效应分析,研究加性效应、SCA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在落叶松育种中的应用。[结果]自交子代在保存率性状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生长性状在一些亲本中甚至优于相应异交后代;生长性状的正反交效应不明显,暗示在今后的育种中无需考虑交配方向。1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著,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显性和加性效应方差比值分别为1.34和1.33。此时按亲本育种值排名选择前10个家系,当联合育种值和SCA进行选择时遗传增益分别为3.21%和8.04%,比单纯育种值选择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76%和7.12%)分别提高16.30%和12.92%;2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加性效应显著而显性效应消失。1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单株广义遗传力和平均家系广义遗传力的变幅分别为0.070~0.074、0.164~0.173和0.546~0.572;26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增至0.13和0.10。[结论]胸径和材积在早期的显性效应显著,通过对SCA的利用可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即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通过控制授粉配制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种子,并从子代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可获得最大化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1.
方志伟 《林业科学》2001,37(Z1):154-157
In this paper,the root system and their associated effect of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s tsumu at eight-year-old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ssafras tsumu might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root system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growth due to the single root weigh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s tsumu was evidently more than tha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pure forest,an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ixed effects in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 tsumu in different slope situation,which meant that the associated effect was better in higher slope situation than in lower slope situation,and which reflected in the effect of Sassafra tsumu to the height and D.B.H.growth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ssociated effec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roots system.  相似文献   

12.
时11年生杉木测交系设计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36.95%、44.77%和53.36%,树高、胸径的特殊配合力占绝对优势,材积的一般配合力占绝对优势,在杉木生长的遗传改良中,应以利用树高、胸径的非加性效应和材积的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树高、胸径、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6.17%、16.39%和19.14%,遗传力适中.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236和75为最好亲本,75×72、71×236、237×236、80×23、118×72、14×23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在浙江龙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3代种子园中开展杉木杂交试验(4×5,NCⅡ遗传设计),获得杂交组合20个,2014年3月和2015年3月分别在浙江开化县林场进行了育苗和造林试验,2017年11月对造林后3a时的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此两生长性状采用比较法进行幼林期速生型优良杂交组合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杂交组合的树高、胸径两生长性状在组合间和母本间存在极显著差异(α=0.01),且树高性状的母本×父本交互效应也达显著差异(α=0.01);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母本C25-3和父本L15-3为较高正值。根据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采用比较法初选出4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杂交组合,造林后3年生时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3.44 m和4.43cm,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比CK1(龙泉杉木2代种子园混种)分别高出了12.42%和24.44%,比CK3(洋口061)分别高出了9.55%和26.93%,比CK2(洋口020)分别高出了1.48%和9.38%。  相似文献   

14.
杉木十一个亲本双列交配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长宁竹海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 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 g/g。5种林分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为4.33~14.87 t/hm2,其分解层的蓄水量高于末分解层,枯落物层最大蓄水总量为1.0~3.5 mm,依杉木林>白栎林>毛竹>苦竹>黄竹排序;土壤蓄水量以杉木林最大,白栎林次之,竹林最差;而土壤稳定渗透系数K10以竹林最大,杉木林次之,白栎林最小,表明竹林土壤抗水蚀能力强于杉木林和白栎林。  相似文献   

16.
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群落学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志伟 《林业科学》2001,37(Z1):208-211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 the proportion of phanerophyes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2)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were larger than that in not burning forests, but the speciesdiversity and Simpson evenness in the control burning fores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t burning forests;3)the effect ofcontrol burning on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ree and shrub layer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s were little, buton the herb layer was very large,which dominated by positive plant species; 4)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re complexwhich would increase the crown density of stand.  相似文献   

17.
广东西江地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立地因子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云裳 《林业科学》1989,25(2):147-150
一、引言广东西江地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区。调查区位于北纬22°35′—23°08′,东经111°49′—112°20′,属我国杉木分布的南缘。由于气温较高,干湿季节较明显,杉木生长水平一般,尖削度大,材积产量也低。为探讨本地区杉木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宜杉木生长的有利环境和提出速生丰产的营林措施,1979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广东的西江、象牙山、仙菊和良洞径四个国营林场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分析。本文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亚热带地区立地因子对杉木各器官生物量的作用强度差异,从而找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的营林规律和产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老杉木单亲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 4年从基因库中采集老杉木的自由授粉种子 ,开展老杉木单亲子代测定 ,结果表明 :老杉木的子代保持着母本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老杉木子代在生长性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利用主成分分析、Q型系统聚类分析、Bayes准则判别分析 ,从参试的老杉木中选出屏南5、王台、古田、明溪和尤溪表现优异的 5个老杉木单亲家系 ,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为后续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马占相思等5个树种叶中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测定了阔叶树马占相思、木荷和红锥及针叶树杉木和加勒比松叶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5个树种中马占相思叶的N、P、K含量最高 ,杉木叶的Ca、Mg含量最高 ,而加勒比松叶的 5种养分含量最低。马占相思、红锥和加勒比松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P >Mg ,而木荷和杉木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Mg >P。各树种养分利用效率为P或Mg >Ca >K >N。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经营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安溪半林林场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福建柏,并选留杉木萌芽条形成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不论混交林经营密度大小,福建柏生长均比纯林好。大、中密度组的福建柏生长比萌芽杉木快,但在小密度组则相反。萌芽杉木在大、中密度条件下,生长不如同龄纯林,在小密度条件下的平均树高、胸径是纯林的140.2%和148.2%。说明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培育方式是成功的,但到15年生以后,经营密度以1 500株.hm-2左右,混交比例6∶4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