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水稻旱种节水种稻新技术,是在旱田状态下直播,苗期旱长,中后期进行湿润管理。这种兼具省工、省事、经济效益高和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种稻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省水。对于干旱少雨的锦州地区扩大水稻播种面积,改变锦州乃至整个辽西地区的作物构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水稻旱种的理论依据与栽培实践水稻旱种由育苗插秧改为旱田直播,由淹水生长改为无水层管理,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仍能正常生育,开花结实并获得可观产量,这一事实说明水稻淹水栽培并不是绝对的。稻属植物分类中就有适应于淹水和旱生的  相似文献   

2.
张荣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70-14072
[目的] 探索有利于巨胚稻剑叶生长的合理栽培方式。[方法]以常规粳型巨胚稻品种西巨胚1号为试料,以当地推广的常规优质粳稻品种合系22-2为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3种方式进行栽培,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结实期剑叶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栽培方式中,垄畦栽培方式下水稻结实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衰老缓慢,该栽培方式有利于剑叶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的主动积累和保护性酶SOD酶活性的提高,增强细胞保水能力,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旱种栽培方式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性酶的变化水平对水分胁迫极为敏感。[结论]在生产上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巨胚稻的剑叶生长。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4,(4):17-21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与水稻生长的影响,优化吉林省盐碱稻区栽培模式。以吉粳88和吉粳111为供试材料,通过在中低度盐碱稻区设置传统精耙地栽培(对照)、旱平免水耙栽培、三增综合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并测定在3种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根系氧化活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土壤的改良效果方面,无论在低度盐碱稻区或中度盐碱稻区,与传统精耙地栽培相比较,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增综合栽培旱平免水耙栽培传统精耙地栽培。在水稻生长方面,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水稻成穗率、根系活力以及实际产量均高于传统精耙地栽培,其中三增综合栽培下,吉粳111和吉粳88产量平均为10 204.8 kg·hm-2和10 662.9 kg·hm-2,比旱平免水耙栽培增加了21.0%和22.2%,比传统精耙栽培增加了30.3%和26.2%。这些结果表明,三增综合栽培模式相对于旱平免水耙栽培和传统精耙地栽培有明显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地覆盖旱直播节水栽培,是指选用比较耐旱的水稻品种,采用旱直播方式并加地膜覆盖,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主要利用自然降水,遇旱适当补水,从而达到节水增效为目的的水稻生产方式。东宁卫乡于2009年在首山堡村进行了200亩地引进和试种水稻地覆盖旱直播节水栽技术的试种。其主要栽培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1978年进行了水稻与大豆轮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麦、豆、稻和麦、稻、豆“两旱一水”轮作的好处1.产量高:去年试种的三块田,平均亩产1934斤,最高的超过了吨粮(表1).  相似文献   

7.
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是一种典型的提高冬闲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的特点,不仅可以优化农田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以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模式为对象,阐述了这一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结合贺州市八步区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该栽培模式的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粳稻镇稻88和杂交灿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镇稻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而汕优63减产幅度不大;用旱秧进行旱种,无论是镇稻88还是汕优63,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显;水稻旱种后,稻米的胶稠度明显减小,糊化温度升高。垩白率因品种而异。其他品质指标如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精米率等与水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机旱直播稻栽培的优势,对这一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选种、播种、水肥管理、化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推广该水稻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地膜稻节水栽培和在缺水地带高产栽培的潜力及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地膜稻较普通水栽稻节水42.2%,较旱栽稻增产3.7%~24.7%.  相似文献   

11.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粳稻镇稻 88和杂交籼稻汕优 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 ,镇稻 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 ,而汕优 63减产幅度不大 ;用旱秧进行旱种 ,无论是镇稻 88还是汕优 63 ,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显 ;水稻旱种后 ,稻米的胶稠度明显减小 ,糊化温度升高。垩白率因品种而异。其他品质指标如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精米率等与水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旱育中籼稻根系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盆栽条件下 ,以水育秧为对照 ,研究旱育中籼稻汕优 63本田期根系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旱秧稻移栽期根系诸形态性状均显著小于水育秧 ;N -n期与水育秧的差异明显缩小 ;拔节期旱秧稻根系诸形态性状均超过水育秧 ,旱秧稻前期表现出强大的发根优势 ;拔节后 ,旱水秧根系诸形态性状差异又趋缩小 ,至抽穗期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旱秧稻较水育秧产量高 ,影响旱秧稻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是每株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促进旱秧稻生育中后期根系的生长 ,充分挖掘旱秧稻的结实潜力 ,是旱秧稻高产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所育成的单季晚粳昆稻2号,经五年试验示范试种,栽培面积迅速扩大,1980年全县栽培面积达14.6万余亩,已成为主要当家品种.邻近各县栽培亦有十余万亩.选育经过1963年用农垦58为母本,以伯利拉为父本进行首次杂交.经三年单株选择,1967年以F_4作父本,大穗稻为母本进行第二次杂交,当年收种子2粒.1968年种植,成活1株.1969~1971年连续单株选育和区系评选,其中昆农10号一系成熟早,产量较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乌江镇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旱稻栽种面积已经达到1.32km2,整体生产水平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旱稻是一种新型水稻品种,具有节水、耐旱、作物品质良好的栽种优势。本文跟根据乌江镇旱稻生产实际情况,对旱稻生产节水栽培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发展乌江镇旱稻生产促进节水栽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013年杂交稻新组合"泰丰优2098"在邵武市作烟后稻试种,两年试种结果表明:泰丰优2098在邵武市作烟后稻栽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潜力和推广应用前景。根据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总结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引进泰丰优3301在永定县试种,作早熟芋后稻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1.1%;作双晚栽培,比对照品种Ⅱ优沈98增产13.5%。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永定县作晚稻栽培。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9.
麦茬水稻旱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旱种是一种特殊的栽培形势,它不仅节约稻田灌溉用水,而且是一种轻简的栽培方法,此技术的应用对水稻节水、减本、轻简、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从旱种与移栽稻的区别、早稻栽培的条件及技术要点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麦茬稻旱育秧不同育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在非保护性栽培条件下,4月20日和4月25日育苗处理,播种至出苗的时间长达9~12天,稻苗生长缓慢。5月5日育的苗生长正常,苗龄适中,稻苗素质最好,可作为麦茬稻旱育苗的育苗适期。5月15日育苗处理,虽然稻苗生长量差一些,但苗龄只有35天,可作为晚插秧稻田的育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