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不确定性区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选取春小麦、玉米、棉花和白兰瓜这4种典型作物,建立不确定性条件下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将气象因子(蒸发蒸腾量和相对湿度)的不确定性引入其中,以反映气候变化对灌区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玉米单方水经济效益较低,故其优化灌溉定额相比现状灌溉定额变化较大.棉花是单方水经济效益最大的作物,其次是白兰瓜,所以当可用水量短缺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降低因灌溉缺水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要优先保证棉花和白兰瓜灌溉用水.引入气象因子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区间优化配水定额范围更广,反映出气象因子对灌区配水的影响.本研究验证了不确定性方法在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可为灌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势在必行。针对云南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整理及田间和室内试验,采用聚类法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灌溉用水定额的分区、静态定额、水的利用系数3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性质,论述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具有低纬度高原、纵向岭谷和季风气候特点的云南省,结合自然地理、气候、土地、水资源等的空间分布,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适用范围划分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干旱热河谷等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亚区)。用水定额制定采用了影响因素分析、作物灌溉需水理论分析、用水户(或灌区)调查、典型企业水平衡测试、宏观水资源供需平衡、专家咨询论证、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途径相互检验;制定的用水定额指标达477项,覆盖了省内90%以上用水户(或作物)。  相似文献   

5.
水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手段中的重要工具,而其核心问题又在于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水价。本文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时水价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水价制定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价制定方式在成本补偿,社会效益以及效益分配上的结果不同。当用水者对水资源的需求很低,或水资源供需存在不均衡时,社会整体效益整体效益就可能存在矛盾。而不管水资源的供给和用水者的需求如何,在不考虑政府调节和执行成本的情况下,最终的水价等于用水者从水资源利用中获得的边际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有限的水资源量进行合理配置。以博弈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序贯博弈模型,在水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对初始水权和水资源税进行博弈分析,运用倒推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得出如何分配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税征收数额,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建模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并给出算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河流水资源使用问题上的矛盾冲增。目前解决争端的最有效的途径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然而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部分地国家分配过量的水,对部分国家分配过少的水,因此容易在水量分配上产生冲突。通过建立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国对水量分配的演化和稳定策略,得到相关结论: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将采用强烈抗议或冲突的形式获取更多的水量,而水量相对较多国家为了能共同开发国际河流水资源,会逐渐同意放弃多余水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国家之间的分水量,可以有效地化解流域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湖北省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从用水定额的概念、编制原则、基本形式、编制方法等方面,对工业和城市用水定额进行了研究,制定了14个行业部分产品和城市部分生活用水定额,为强化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水量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将博弈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云南省节水策略的制定,建立了云南省群体用户的节水博弈模型和水量定价模型.节水博弈模型说明过低的水价并不能反映水的稀缺程度,政府应对水价进行适当调整,引入节水效益比值k,当水价pk说明水价偏高,此时用水户会采取节水措施,政府应把握好水价的高低.水量定价模型探讨了节水量和水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I=h(p),为合理调整水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主要用水区用水规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引提黄河干流水的上游宁蒙灌区、下游河南山东引黄灌区为主要用水区,综合考虑各用水区用水类型、用水特点,以农业用水为重点,在耗用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域用水的时空分布,探讨了其用水规律,对于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用水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在用水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合理分配农业用水十分重要。针对农业用水问题,从灌溉方式、灌溉水源等方面对总量控制下的农业用水灌溉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哈密市为例,探讨了在农业用水总量实行控制的条件下,哈密市枯水年农业用水的配置方式,为提高哈密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价补偿是解决农民承受能力低,促进供水单位正常经营,推进水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在对现有关于农业灌溉用水补偿问题的文献研究分析基础之上,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补偿问题进行讨论,得到政府补偿农业用水额度,并创新性的分析了此补偿额度的内涵,即包含用水补偿额度和节水补偿额度。此外,还分析得出在提高水价之后,政府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之后农户与农户之间也仍会出现"囚徒困境"的局面,即农户选择不合作,不节水。因此,需要政府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工作,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13.
以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为例,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在农村饮水安全治理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博弈特征,治理策略是将用水者进行多元化的组织管理,将独立个体纳入不同的组织,减少了个体单独行动的范围和概率,增加了单独行动的成本,使个体理性逐步回归于集体理性。并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者的博弈特征,提出了建设信息化网络、加强民主监督和加大惩罚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优选节水高产型品种是农艺及生物节水的重要措施;试验在半干旱区大田条件下,选用生产上主推的10个密植型春玉米杂交种,对丰水年型下不同品种的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全生育期耗水量以潞玉36最高,利民33最低;各品种对拔节期至抽雄期的土壤供水能力最敏感,且此阶段是造成品种间耗水量差异的主要时期;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大丰30、富友968、先玉335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迪卡M9和利民33为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低耗水型品种;康地4574、郑单958、潞玉36、晋单65、京科968则产量较为接近,但均为高耗水型品种。研究为该区选择节水、高产型玉米品种提供基础,并对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对水肥的利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灌溉水量对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以及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提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适宜的灌水定额。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冬小麦消耗土壤水的份额逐渐减少,主要以消耗灌溉水为主;小麦生长期间对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随土壤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3个灌溉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逐渐升高,经济灌溉量为209.3 mm。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水分生产率作为节水灌溉指标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水分生产率值衡量农田所消耗水分的有效利用程度已被广泛地利用,由于以何值作为计算机农田水分的消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而极易产生误解。介绍目前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几种水分生产效率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理解其含义并正确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丹  唐宏璐  袁秀伟  陈波  季巍 《农业工程》2022,12(10):81-85
从农业用水户的角度,结合南方平原灌区实际,提出3种递进式的农业用水激励模式及相应测算公式,即“先交水费、后全额补贴”模式,基于合理用水定额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以及基于区域单位用水量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并测算分析了典型试点区内用水户的用水量、预交水费、奖惩金额、精准补贴额和实交水费等。结果表明,3种农业用水激励模式各有优缺点,可适用于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基于区域单位用水量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充分体现了节奖超罚的原则,并最终达到区域内奖惩金额的动态平衡,促使用水户间相互督促、互相竞争,有利于充分调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提升用水户节水意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与农业用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安全的影响。在分析我国农业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用水比重偏高、用水效率低下是造成当前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更大挑战。最后,结合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对农业用水需求总量、用水效率进行调控的需水管理措施,从调控需求、提高效率的角度缓解供需矛盾,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测算了灌区农业终端供水成本,即赣抚平原灌区国有工程水价为850.54元/hm^+2,典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849.53元/hm^+2,合计1700.07元/hm^+2;分析了灌区农业用水户对测算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现全成本水价在其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但远高于其心理支付意愿。因此,建议灌区农业终端水价实行两部制,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按照其成本水价的60%收取,对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可适当提高,其余40%由政府补贴;末级渠系工程水费全部采取由政府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