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农业科技》2005,(2):F002-F002
张金,男,汉族,1954年8月生,甘肃徽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原天水农学院农学系,后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张金同志1978年8月至1993年7月在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后改为天水农业学校)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小麦、胡麻育种工作,1993年8月至今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胡麻育种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08,(10)
中国航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11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在甘肃陆续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由科技部立项,由甘肃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从2001年开始,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合作实施中国航天育种工作,当时选择一些蔬菜植株,搭载在神舟3号飞船上,遂游太空1周后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3.
刘刚 《北京农业》2008,(6):56-56
中国航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11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在甘肃陆续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由科技部立项,由甘肃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11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在甘肃陆续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由科技部立项,甘肃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从2001年开始,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的科学化。甘肃农业要跨越发展就必须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问题,这是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定西农业科技园区和天水农业科技园区要加快发展,必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为甘肃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甘肃大地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高,还有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轻浅到厚重的发展轨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方面的和谐上。探析甘肃传统农耕文化和谐性旨在找到甘肃文化可以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的科学化。甘肃农业要跨越发展就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问题,这是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甘肃省天水和定西两个农业园区要想加快发展,必须从制定和落实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等四个方面切实解决问题,为甘肃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出现于距今4650-4300年前的甘肃天水,当时已种植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农作物,囊括了东亚和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类型。天水在早期东西方和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距今5000-4000年期间频繁的水旱灾害及由此引起的半山文化居民的迁入等因素,是农业多样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多样化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的载能,促进了甘青原始农业的巨大发展和齐家文明的产生。小麦等农作物的东传,逐步改变了中原农业生产结构,对中原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中国航天育种已有11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在甘肃陆续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由科技部立项,由甘肃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  相似文献   

12.
齐家文化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文化,在齐家文化中表现的异常浓厚。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是齐家文化的发源地,从1924年首次在甘肃和政齐家坪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忽视这一工作。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多,材料越来越充实。几年来,在甘肃境内渭河上游的天水、武山、秦安、陇西;黄河附近的临夏、临洮;泾水流域的平凉、泾川、庆阳;西汉水流域的西礼;河西走廊的武威以及宁夏西吉兴隆镇等地,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三百多处。就甘肃境内来说,齐家文化的分布是很广泛的,经过重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史前粟作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粟作文化遗存的发现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粟类作物的主要栽培区,至少已有八千年的栽培史。自二十年代仰韶文化发现以后的几十年间,黄河流域以粟类作物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遗存屡有发现,或存放于窖穴之内,或存放于墓葬的随葬品之中,其表现形式有粟粒、粟壳、炭化粟粒等。兹将有关标本资料列举如下:甘肃秦安大地湾(1):一期灰坑内发现属于禾本科的稷。稷,是古代对一种粮食作物的称谓,有的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说是谷子。有学者根据古文字考证,“稷”即“粟”,就是今天的谷子,脱壳后即为小米(2)。甘肃兰州白…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而甘肃定西、天水两个农业科技园是由科技部主持评选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从区域特色到产品研发再到技术推广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园区的发展,从而不能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种业》2004,(5):53-53
最近.“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在甘肃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正式揭牌。据悉。这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0,(5):53-54
甘肃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依托我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18个蔬菜新品种已经推广到25个省市。今年,公司将继续推广8.7万公顷航天蔬菜新品种.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7.
引大入秦工程是一项强化甘肃农业基础,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工程。总结如何对输水渠道进行良好的养护与维修。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业》2006,(11):80
《甘肃农业》杂志创刊于1986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经济类综合性刊物,设有“领导论坛、新农村建设、三农视点、绿色农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苑”等涉农领域的栏目。为了突出反映我省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满足基层从事农业的各类人员需要,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服务,本刊拟在省内各类关审(州)设立通联站。天水市有关领导对这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做出了具体部署与安排,设立了机构,征稿任务已落实到各单位,这一做法必将对宣传天水农业各方面的成就,成果起到推动作用。 现将“天水市农业局关于作好《甘肃农业》杂志组稿工作通知[天农发(2006)199号]”转载为下,望省内其它市(州)参照天水市的做法,从宣传当地工作和为基层服务的实际与需要出发,积极与本刊配合,将此项目工作尽快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甜樱桃是我国近2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甘肃甜樱桃主要分布于陇东南旱作区的天水、陇南地区。通过调查发现,甘肃产区病虫害对甜樱桃产量与品质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甜樱桃病虫害现状及防治经验,总结了甜樱桃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将在甜樱桃无公害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地湾一期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虽然农业经济已经出现,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狩猎和采集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并非传统认为的发达的农业社会。受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结构处于原始游团和部落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以资源利用和婚姻关系为纽带的由不同血缘群体组成的最原始的村落社会,家庭和家庭群的出现意味着具备了部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