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搞清楚白龙江林区的森林病害种类,从采集的82份标本中鉴定出48个病害,并列出病害名录,其中30个为甘肃省新记录病害,1个国内新纪录病害.他们均分布在海拔高度2 040~2 920 m的高原林区.发病的树木以云杉、冷杉、柳树、落叶松、小檗为主;其次为华山松、铁杉等.本调查反映了林区病害分布和种类,为该林区天林保护提供依据,并为林木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量化判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元,以兰科植物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系互补性原理确定最低保护区组合及其优先序。结果表明: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最低保护区组合按其优先序依次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东祁连山林区。所设计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方法继承了关键区系分析法和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居群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森林抚育间伐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的培育效率,对林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白龙江林区为例,介绍白龙江林区抚育现状,分析白龙江林区抚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可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山林区属于新疆两大林区之一,林区总面积215 万公顷,为国家重点林区,为有效防 治林业病虫害,当地林业局长期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新疆 阿尔泰山林区的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选择,希望研究内容能够 给林业工作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5.
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给治理北山林区病虫害带来了更好的技术,森林病害虫工作的核心应转为综合防治。作为经济发展组成部分的林业生产,保证了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对其隐藏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本文基于林业病虫害的直接表现,讨论了预防林区林业病虫害的必要性,并以小蠹虫为例研究了北山林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了北山林区林业病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是:植物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林分为冷、云杉纯林为本;成、过熟林面积占绝对优势;林分生长率低,自然枯损量高;林分分布不均匀,且以中等密度的林分为主、天然更新不良。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加强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适地适树,加大管护森林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洮河林区云、冷杉林分类型的多样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洮河林区云、冷杉林择伐周期研究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样地资料,对该林区云、冷杉林分类型多样性和林分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的林分类型多样性随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林分的稳定性随多样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中,林分的稳定性处于最低限;云、冷杉林与环境因子——海拔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在高海拔区云、冷彬林十分脆弱,一旦原有种群结构的郁闭度低于0.3,森林的稳定性将被破坏,即使在完全封木材禁的条件下,25年生的疏林要恢复到有林地状态,需要4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白龙江林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松科树种居多。松材线虫病是松科树种的毁灭性病害,发生后易造成松科树木大量死亡。基于此,对白龙江林区的松材线虫病为害特征进行介绍,分析传播途径,探讨防治措施,从源头控制松材线虫的入侵,以期为白龙江林区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林区稀有林木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研究其现状及发展对策不仅可以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且对地方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白龙江林区稀有林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发展对策,希望可以达到改善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森林病虫害也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尤其是一些外来病虫害和对森林造成极具毁灭性的病虫害,一旦这种 情况暴发,就直接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安危,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都高度重视。下文就对子午岭林区森林病 虫害问题的防治工作展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张世刚 《乡村科技》2023,(13):98-100
洮河林区是甘肃省乃至我国西北地区宝贵的天然林绿色宝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限制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发挥。为给洮河林区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总结当地常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包括叶锈病、煤污病、落针病、松大蚜、落叶松球蚜等,并基于其发生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且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关键。冷杉人工林作为林业类型之一,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相关单位的关注重点。然而冷杉人工林培育环节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影响冷山林的种植。在此背景下,种植人员需要加强对冷杉人工林病虫害的研究,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等,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确保冷杉人工林种植作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张广才岭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特征,为了解该区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以及维持土壤肥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阔叶红松林、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各林分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有效磷(AP)的分布特征,同时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张广才岭林区土壤SOM、TN、TP、AP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SOM、TN 2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分布是阔叶混交林最高,云冷杉林和阔叶红松林次之,蒙古栎林和落叶松林最低;TP和AP均在云冷杉林土壤中最高,落叶松林中最低;AN在各林型内差异不显著。【结论】张广才岭林区土壤SOM和AN含量丰富,不同林型土壤养分总体处于优良水平,但TN缺乏为该林区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冷杉尺蠖生态学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冷杉尺蠖在甘肃迭部林区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为害冷杉和云杉。冷杉纯林受害最重,冷、云杉混交林次之,针阔叶混交林受害较轻,该虫两年一代,隔年以幼虫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多年重复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实践表明:于6月底至7月初即初龄幼虫期开始放烟,施放3次“741”烟剂,两次间隔期7~10天,每公顷用15kg烟剂,放烟点之间距离30~50m,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洮河林区云冷杉林择伐周期研究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样地资料,对该林区云冷杉林分类型多样性和林分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的林分类型多样性随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林分的稳定性随多样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中,林分的稳定性处于最低限。云冷杉林与环境因子-海拔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在高海拔区云冷杉林十分脆弱,一旦原有种群的郁闭度低于0.3,森林的稳定性将被破坏,既使在完全封禁的条件下,25年生的疏林要恢复到有林地状态将需要4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森林经营管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森林抚育规程等省内外林业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和全国森林经营规划中的作业法体系进行深入探究,未来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经营要取得实效,需进一步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尽快融入森林抚育工作中,保障森林抚育补助资金落到实处.通过对白龙江全林区森林抚育工作进行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对胸径(D)<3 cm的乔木幼苗、幼树,测量并记录其地径、高度、冠幅和林木生长状况;并在每个样地设置3个10 m×10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物种组成、数量等。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分析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优势种群的数量化动态,并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次生林群落为岷江冷杉 桦木林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3种,云杉已大量死亡。现存群落中,岷江冷杉种群结构完整,幼龄个体比例大,存活率高,为增长型种群;桦木(红桦和糙皮桦)幼龄个体比例低,存活率不高,已呈现出衰退趋势;槭树、花楸等小规模种群结构多不完整。种群数量化分析表明,各种群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受随机干扰,受随机干扰时岷江冷杉种群最稳定,红桦种群次之,槭树、花楸等种群结构均不稳定。岷江冷杉种群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岷江冷杉,优势明显,但其更新不良,在灌木层不具优势。乔木层、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区次生林群落为正向演替,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各种群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阶段,群落结构尚不稳定。桦木种群在乔木层优势尚存,但在灌木层更新受到限制,不具备发展成优势种群的条件;云杉人工林则必被淘汰;岷江冷杉在乔、灌木层均有较大优势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以培养冷杉林为主,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Trautv.)Maxim]属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les)。我国自小兴安岭到河北、山西均有生长,为东北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臭冷杉的染色体计数及组型分析以前均未见有报道。我们研究发现其核型构成和已报道的冷杉属的基本核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3S"在林业领域的地位也日见突出,尤其是为探索FSY和SFM创造良好的条件。"3S"集成技术在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白龙江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