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微观经营主体,分析现有油茶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福建省5个县市的216户油茶经营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稳健回归的方法,分析油茶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样本农户的油茶补贴收入与油茶抚育投入水平总体而言都偏低,其均值分别为0.951万元和1.369万元。家庭油茶补贴收入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现有油茶补贴政策有利于农户油茶抚育投入的增加。此外,家庭油茶经营面积、劳动力成本、当地非农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时,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具有非农劳动技能、户主年龄皆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从资金和技术等领域加大对油茶抚育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以联户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08,(12):34-35
近日,已获福建著名商标的“沈郎乡”食用油又被评上“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这让尤溪县油茶种植户很开怀,因为与他们签订保护价收购的沈郎集团的产品越畅销,他们的油茶果就越好出手,这是引导龙头帮扶农户、强化科技种植到户的两手抓,让尤溪县油茶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湘西州当地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处于富硒土壤带,为湖南省10个国家油茶示范基地之一。油茶产业已成为湘西州绿色发展、生态兴州、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湘西富硒油茶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普遍成型,推广油茶高产造林与低产改良、幼林抚育等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可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连山地区林业局近年在连山地区开展油茶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建立油茶良种栽培,研究油茶苗木的快速繁育技术和高效栽植技术,选育优良种源,带领当地农户培训和种植。对增加农户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油茶种植户视角,对广东省油茶产业垂直协作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广东省油茶产业垂直协作方式单一,合作社方式与生产合同方式尚不多见,农户可选择空间有限;为了减少风险和交易成本,油茶种植规模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选择紧密型的合作社方式和生产合同方式,以增加收入为目标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紧密型的生产合同方式;联系紧密的垂直协作方式优于联系松散的垂直协作方式;部分农户对合作社和生产合同两种方式仍存有质疑,尤其是合作社方式;当外部约束条件发生改变时,采用联系松散的垂直协作方式的农户,选择意愿向联系紧密的垂直协作方式改变.  相似文献   

6.
林泽龙 《乡村科技》2020,(8):105-105,108
油茶是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树种。采用科学的套种、施肥技术,能实现以耕代抚、促进油茶生长结实、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已成为油茶丰产林集约经营中的一项关键措施。本文主要对套种、施肥处理对提升油茶种植效益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油茶业在政府扶持与农户参与下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原料紧张、龙头企业带动效益不足、产品单一、市场开发及抗风险能力弱、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只有积极推动油茶产业整合升级,延长油茶加工产业链与推动技术进步,才能推动安徽省油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发展前景广阔,宿松县气象条件及土壤条件适合栽植油茶,因而油茶成为该县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在介绍宿松县油茶种植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建园地址的选择及整地、优良品种及健壮苗木的选择、适时科学栽培、栽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宿松县油茶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六安市主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其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户的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当地油茶生产实践,对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施肥技术做简单的总结,以指导六安市油茶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0.
发展油茶生产是贵州长江与珠江水系生态屏障建设,促进山区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生态扶贫项目之一.文章着重分析了贵州油茶生产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探讨了以农户和企业为经营主体,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支撑能力,确保贵州油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2018年已有油茶林面积146.67万hm~2,一直居中国油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首位,为全国油茶产业第一大省。但目前湖南油茶产业存在农户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市场机制不健全,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了使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建议应加强油茶食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宣传力度;将油茶产业列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支持产业;切实加强老旧油茶林提质改造支持力度;制订保护油茶产业利益的法规与政策措施;创新油茶产业市场机制;强化油茶产业科技支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六安市的主要油料经济作物,其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当地油茶生产实践,对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施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以指导六安市油茶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油茶是桐城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日益加重的油茶软腐病等病害,本文阐述了油茶软腐病的分布及危害,总结了该病害的鉴别方法,包括发病症状、病原形态、发生发展的时期等,最后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以供相关油茶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现有油茶林面积大,但普遍存在单位面积株数过多、冠幅小、交叉重叠枝多、单位面积产量低的现象。4年来,"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低产成因,开展施肥和修剪等油茶低产林分改造技术研究,探索适合种植农户操作的油茶改造技术。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油茶林鲜果产量比改造前增长72.8%,是对照林的2.1倍。本文对课题组所应用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指导当地油茶种植,增加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61-162
古丈油茶是湖南省油茶老区,上世纪50-60年代全县农户自行栽植普通油茶,由于品种老化单一、经营管理不善,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断上涨。近年来,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林业厅相继出台有关文件,要求加快和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国民健康生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油茶已成为古丈县农村农民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茶油产业的新型农业高科技企业,立足中国油茶核心产区的山林水系,建立了从油茶的育苗、种植、工艺研发、压榨生产及油茶关联产品的精深加工到终端销售渠道的产业链。在衡南县云集镇有油茶育苗基地,可年育良种油茶苗500万株,在衡南县、祁东县、常宁市、宁远县等地与农户签订荒山租赁协议3300多公顷,已新种良种油茶2667公顷;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茶种植也得到了重视,油茶种植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收益,因此种植油茶的农户增多,油茶种植面积扩大,但根据目前的发展情景,我国油茶种植以及推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油茶种植以及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油茶种植的技术、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宣传推广不到位以及种植油茶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并且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探讨,希望可以切实解决油茶种植与推广问题,使用户获得更高的利益,调动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张眉  王厚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200-204
采用本量利法对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模式下油茶供给的数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Logistic模型对油茶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茶油价格预期、相关产品价格预期、是否获得补贴是影响农户油茶供给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152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栽植户239个油茶地块2007-2009年和造林年的实际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经营规模以及不同经营目的的油茶造林成本构成、投入产出差异及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用净现值法分析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竞争性树种的比较收益。结果得出:现有经营水平下,油茶经营规模效益明显;以销售为目的的油茶地块经济效益高于自用为目的的地块,茶油自用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效益;油茶比较收益较低,农户经营决策经济理性。表5参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为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实地调查和访问,了解凤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油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凤山县油茶种植覆盖9个乡镇,75个行政村,其中凤城镇等7个乡镇为油茶主产区,油茶占全县88%,产量占全县92%;多数农户人均油茶林面积2000m~2以上;近年来,油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油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老林和幼林面积比重大,林木老化,油茶寄生枝多,人为破坏严重,油茶林地密度不合理,油茶品种退化,管理粗放。【建议】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抓好林区道路建设,改善林区环境;增加投入;部门联动,强化服务保障,强化示范带动;挖掘潜力,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