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栖凤镇24份贵州山核桃种质为供试群体,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筛选出的5条ISSR引物对24份样品进行扩增.结果显示,5条引物共扩增出3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86.6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9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省份的19个种源共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从3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组合得到53个清晰的电泳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3.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3个条带.21份蓝花楹种质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83,有效等位基因总数(Ne)平均为1.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0.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研究表明,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区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强.本研究较准确地进行了各蓝花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可为蓝花楹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寒富’ב四倍体嘎拉’苹果的7份三倍性后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ISSR扩增得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中扩增多态性比率(PPB)为60.00%,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46;均小于AFLP扩增的遗传多样性指数66.54%、1.665、1.421、0.240和0.357。根据ISSR和AFLP得到的UPGMA聚类图显示这7份三倍性杂交后代倾向于母本‘寒富’。在三倍性苹果遗传多样性检测上AFLP优于ISSR,且这7份三倍性新种质在遗传上倾向于母本遗传。为三倍性苹果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薰衣草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5份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个,多态性比率为94.79%。65份薰衣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0 4~0.885 4,平均值为0.650 2;遗传距离范围为0.121 7~0.693 1,平均值为0.337 3;等位基因数(Na)为1.963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5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9 3。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5份、第Ⅱ类群包括1份、第Ⅲ类群包括1份和第Ⅳ类群包括28份种质。本研究表明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为了创制优异的薰衣草新品种,需要引入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薰衣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10种国产姜黄属(Curcuma)植物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引物可以对姜黄属物种进行遗传分析,共扩增出19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73%。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69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98,平均为0.805。根据ISSR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9份材料分为三大类。结果表明川郁金可能是姜黄的栽培变种,同时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分析姜黄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野生灵芝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水平,以连云港地区15株野生灵芝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5株野生灵芝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为40条,片段大小在250~2000 bp之间,平均等位基因位点1.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2454,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0.1742,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29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为1.0000~1.6423,Nei’s遗传多样性(He)的变化范围为0.1031~0.3911,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为0.2235~0.5799,根据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聚类图,15株灵芝相似系数范围在0.415~0.866之间,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15株野生灵芝分为四组。研究结果为连云港地区灵芝种质资源分类、保护和品种创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112个单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9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3条,多态性比率达91.05%,显示出汝城白毛茶种群内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112个株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02~2.00之间,平均为1.42;Shannon信息指数(I)介于0.05~0.69之间,平均为0.4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2~0.50之间,平均为0.26;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37~0.83之间,平均为0.60。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进行聚类,在相似系数为0.42处可将供试的112个汝城白毛茶单株划分为九个类群,其中包含7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显示出汝城白毛茶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的相对稳定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汝城白毛茶单株间的亲缘关系,可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5)
为了解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5份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共筛选得到15条多态性好、可重复、扩增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对供试的古茶树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37%。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145份古茶树材料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5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9 3,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12 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1 2,遗传一致度为0.448 3~0.965 5。采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145份供试古茶树材料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相符。该研究为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204-5212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白木香奇楠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4种常见的奇楠种质的16个居群为试验材料,普通白木香为对照,利用筛选出的10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不同居群的ISSR标记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通过NTsys 2.1软件的UPGMA方法聚类并构建亲缘关系树。研究结果显示:(1) 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7条,多态性程度达82.8%;(2)奇楠种质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Shannon's指数(I)等均显著低于普通白木香;奇楠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15 4,居群间每代个体的基因流系数(Nm)为0.113 2;(3)除种质T41外,其他奇楠种质不同居群间的遗传一致性高、遗传距离小,在聚类图上各自聚为一支。白木香奇楠种质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遗传变异较少。居群间(种质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且居群间基因流动性水平低。从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来看,A11、R21和B31更符合林木新品种审定的要求。本研究的开展为白木香奇楠品种的引种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05-3014
为合理利用收集保存的石斛兰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2种石斛兰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22种石斛兰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1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采用GenAlEx 6.5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7,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33,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47,22种石斛兰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 4~0.878 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95处,可将22种石斛兰划分为10个类群,UPGMA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利用3对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均可单独鉴别出22种石斛兰。该研究为石斛兰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花生属分子标记领域的研究远落后于其他物种,而栽培种花生因其遗传基础狭窄,用大多数分子标记技术都难以检测到丰富的分子标记,因此限制了花生属野生种在改良花生栽培种方面的利用以及建立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分别对花生属4个区组的16份种质资源和8份花生栽培种资源采用与功能基因相关的SCo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花生属种间和栽培种内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23条SCoT引物在花生属试材基因组中的扩增位点共194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30个,多态性达67.01%,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栽培种内筛选出19条多态性引物,在8份试材基因组中扩增位点19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性为33.84%,表明SCoT分子标记技术能在花生栽培种内检测出一定程度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为藓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法建立藓类植物SRAP反应体系,并对8种藓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μL SRAP-PCR反应体系中,最佳扩增条件为Taq DNA聚合酶2.0 U、Mg~(2+)浓度1.5 mmol/L、dNTP浓度0.3 mmol/L、DNA模板量50 ng、正反引物0.5μmol/L;15对引物扩增出145个条带,其中有73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为50.34%,平均每对引物有4.87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51~0.67,平均为0.59;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2 3、0.540 1和0.357 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5 5处,将8种藓类植物分为2大类;在0.710 0处,第一大类分为2个亚类。研究表明,同属的藓类植物物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小;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受生境的影响。所建立的藓类植物SRAP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可为展开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有效基因资源的挖掘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58-3366
为了明确不同瓠瓜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82份瓠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条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3.59%,说明引物的多态性丰富;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3.71、3.09、0.63,表明份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在0.66处时,可将82份瓠瓜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并且这些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瓜型)、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瓠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的农家豌豆品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及甘肃省张掖市的29份豌豆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共7个。29份DNA材料共扩增出118条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6.9条,多态性比率为98.31%。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05 9,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9 6,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70 4~0.928 6,表明本研究的29个豌豆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69为界限,将29份材料划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豌豆种群地域性分布规律关联性较高,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能够将地理来源相近的居群进行聚类划分,其研究结果可运用于豌豆种质资源保护及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4份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谱带,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59.39%。对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GS)在0.713~0.901;根据果型将供试样本分为牛角椒、线椒、羊角椒和小椒4个群体,其中羊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473 7、1.340 9、0.189 2和0.275 2。牛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Na、Ne、H和I分别为1.263 2、1.167 9、0.098 7和0.147 0;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iPBS标记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82处,可将24份材料分为4个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鉴于组间辣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产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TSYSpc2.10e软件、PopGen32软件对华北蓝盆花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4份样本用8条引物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4.9条,种群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56.30%~73.11%(均值为63.55%)。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观察等位基因(Na)均值为1.635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376 3,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29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19 8,说明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362 7,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遗传分化。基因流Nm均值为0.878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距离在0.108 8~0.274 1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772 6~0.896 9之间,UPGMA聚类分析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陈巴尔虎旗、伊尔施、圣水梁、小井沟4个居群,第二大类包括南天门、哈达门、辉腾锡勒、霍林郭勒4个居群。本研究结果为蒙药蓝盆花的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赵娜  鲁萍  李景欣 《作物杂志》2011,27(3):93-96
对野豌豆属的山野豌豆、狭叶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和东方野豌豆4份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关系分析。6个引物共扩增出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46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8.4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种内平均遗传多态度为1.72,遗传多态度总量为4.39;种内变异值在0.15~0.72之间,种内的遗传变异均值为0.42;种间的遗传变异均值为0.58。UPGMA法遗传关系聚类显示,山野豌豆和狭叶山野豌豆亲缘关系最近,与东方野豌豆亲缘关系最远。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分析野豌豆属材料间的亲缘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衢州市收集和引进的12份樱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樱花种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6.38%,总Nei基因多样性为0.372 0,总Shannon信息指数为0.244 7。此外,通过亲缘关系分析,不同樱花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介于0.622 0~0.960 6之间,遗传距离在0.031 4~0.405 0之间。UPGMA聚类分析将12份樱花种质分为2个或4个主要类群,显示它们具有多样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丰富了对樱花种质资源的了解,还为其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为未来的樱花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这项研究也为其他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强调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解决种质资源相关问题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