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在湖北地区的抗性情况。[方法]在自然诱发条件下系统调查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对条锈病和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小麦新品种中有7份材料病情指数在25以上,属于高感品种,其余5份材料病情指数低于25,属于中抗或慢锈品种,其中"秋乐1302"具有较强抗性。赤霉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参试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剩余9个品种均为感病品种。12份参试品种中无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较好的抗性品种。[结论]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的病害调查和抗性分析为适宜湖北麦区的小麦品种选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三个抗感不同品种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之间关系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经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得出了3个品种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间的关系符合y=ax·ebx模型,其中抗病品种新克旱9号为y= 0.3451x·e0.00690x,较抗品种信阳861为y= 0.4178x·e0.00679x,高感品种陕农7859为y=0.5290x·e0.00608x.试验结果可使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预测得出的病穗率与病害损失估计所要求的病情指数间得以衔接,进而为正确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品种( 系) 赤霉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 系) 的赤霉病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较大,采用相对病情指数法划分品种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消除年度间的这种差异,保证当年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病性差异及其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病情差异较大,在小麦赤霉病常发、重发的庐江县以种植皖麦43、扬麦158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系)的赤霉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较大,采用相对病情指数法划分品种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消除年度间的这种差异,保证当年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小麦品种对于赤霉病抗病力的强弱,常因缺乏病害流行的必要环境而得不到预期结果,影响品种抗病性的研究与选育工作.五十年代,原华东农科所首先用土壤表面接种带菌麦粒和花期喷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等方法,进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一直沿用至今.由于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子囊孢子的成熟、释放及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传播、侵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以致品种在田间的感病程度(病穗率与病情指数)因年份、播期及品种生育期早迟而有较大差异.尤其在病害特轻的年份,用病穗率、病情指数的标准,难以评定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2014—2015年在和县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及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选6号、苏麦9号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病性,而扬麦15的抗病性较差;戊唑醇和多菌灵混配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8.
宁海县小麦主栽因子对赤霉病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宁海县开展小麦品种和主要栽培因子,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及氮肥用量对小麦赤霉病为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存在显著抗性差异,其中‘宁71737’病情指数最低,抗性表现最好。以‘扬麦12’为材料的栽培因子试验结果显示,2009—2010年生长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赤霉病为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播种处理;而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对赤霉病为害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盛花期两次喷施实粒、颖利、康森源、赤威兵均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降低病指,对小麦赤霉病有显著防治效果;麦康泰能显著降低小麦赤病病情指数,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不明显,妙回田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选育和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28个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了赤霉病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病病情指数、平均反应级与千粒质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在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中,喷雾接种条件下筛选出1个中抗品种、6个中感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57%和21.43%,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4.55%和4.56%~44.76%;单小花滴注接种条件下筛选出1个中抗品种、4个中感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57%和14.29%,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8.50%和5.73%~12.99%。病情指数、平均反应级与容重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千粒质量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喷雾接种条件下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展性、拉伸面积4项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单小花滴注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延展性和拉伸面积6项指标不同程度下降。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郑麦9023品质综合指标表现最优。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整体抗性较差,同时赤霉病会降低感病小麦品质,需要加强抗赤霉病品种的筛选与创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小麦品种(系)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系)对赤霉菌素表现不同的反应,抗性品种愈伤组织生长受毒素抑制小,感病品种伤组织受毒素抑制强烈,筛选出了赤霉病菌毒素加入的最适浓度为2%(V/V),在该浓度下可筛选出抗性突变体,获得了咸农151,陕167,陕229等品种(系)的赤霉病菌素抗性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出中或高  相似文献   

12.
鹅观草、大麦及其属间杂种赤霉病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鹅观草R.tsukushiensisvar.transiens、大麦H.vulgare以及它们的属间杂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鹅观草的病情指数为43.8,反应型为Ⅰ,高抗麦类赤霉病;栽培二棱大麦的病情指数为96.2,反应型为Ⅳ,易感赤霉病;杂种F1的病情指数为72.8,反应型为Ⅱ,较抗赤霉病。说明鹅观草的抗赤霉病基因在杂种中得到部分表达。本文还探讨了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抗赤霉病种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3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抗叶锈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控制该病害。论文通过基因推导结合系谱分析、分子标记及成株抗病鉴定对小麦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方法】选用18个小麦叶锈菌菌系(PHGQ、THJT、PHJT、KHJS、PHJS、THTT?、KHHT、FHRT、FHJQ、PHTT、THTT?、PHTT、FHTR、FHHT?、FHHT?、TGGT、FHTT、FGMT)接种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中国的3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抗叶锈病基因推导,进一步利用9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标记进行标记检测,同时系谱分析法确定供试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为了鉴定小麦品种的成株抗性基因,在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将30个小麦品种、慢锈对照品种SAAR和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种植于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和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试验田,田间用混合生理小种(FHRT、THTT、THJT)接种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进一步运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方差分析(ANOVA),根据苗期与成株期的侵染型排除具有主效抗性基因的品种,将田间最终严重度(当达到发病高峰时调查的严重度为最终严重度,final disease severity,FDS)明显小于或与慢锈对照SAAR无显著差异的作为慢锈品种,从而筛选出表现慢锈的小麦品种。【结果】基因推导、系谱分析结合标记检测结果表明,30个小麦生产品种中有4个品种(鄂恩5号、鄂麦14、陕229和西农979)含有抗病基因Lr1,10个品种(鄂恩1号、鄂恩5号、鄂恩6号、贵农16、陕225、陕354、陕715、陕合6号、陕麦509和陕农7859)携带有抗病基因Lr26,2个品种(陕225和小偃81)经分子标记检测含有慢锈抗病基因Lr46,另外还有3个品种(西农979、陕229和贵农16)可能含有基因Lr13,所有供试品种均不含Lr9、Lr10、Lr19、Lr20、Lr24和Lr34抗病基因。根据2年2点的田间抗叶锈病鉴定筛选出18个表现慢锈的品种,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年份间差异显著,品种与地点间、品种与年份间差异均极显著,而品种与重复间和重复间均不显著,这表明小麦叶锈病抗性的表达受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共同影响。【结论】30个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Lr1、Lr26、Lr13和Lr46等4个抗叶锈病基因,其中Lr46为成株抗病基因,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共检测出18个品种可能携带成株慢锈基因,所有慢锈材料中可能含有未知成株抗叶锈病基因,需要进一步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耐)赤霉菌毒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颊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中抗、中感品种的抗(耐)毒素能力居中,表现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耐)毒素能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在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感柒程度有显著差异,其差异的程度与病害流行的程度有关,一般是中度流行年较大流行年差异更明显。从1974~1980年在小麦品种圃中,筛选出三年以上均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23个,其中表现抗病的品种5个、抗到中抗的16个、中抗的2个。并应用其中的一些抗源品种,育成一批经全国联合鉴定抗性较强而稳定、丰产性比抗源品种有显著改善的新品系。经品种圃鉴定和各地调查表明,现有比较抗病的品种一般均不抗侵入,但抗扩展的能力却十分明显。根据抗性鉴定材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品种抗性与品种类型、株高和花药残留量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联系,但与花药颜色和小穗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安徽省2011年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35个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结果]主栽的35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性品种,中抗品种占11.4%,中感病品种占54.3%,感和高感品种占34.3%。[结论]应加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提高小麦的整体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