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于1978年在中塘  相似文献   

3.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麻育苗移栽是夺取粮麻双丰收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黄麻育苗移栽高产技术,我们于1979—1982年在杭州市西湖区石桥公社杨家大队对移栽黄麻的经济性状、长  相似文献   

5.
黄麻育苗移栽是夺取粮麻双丰收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黄麻育苗移栽高产技术,我们于1979-1982年在杭州市西湖区石桥公社杨家大队对移栽黄麻的经济性状,长势,笨麻消长以及高产施肥等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海宁麻农称打洞虫。据调查,此虫于1956年前曾经危害长果种黄麻,近年来,随着红麻种植面积扩大,绿盲蝽为害逐年加重。据1979年在海宁县长安公社新民大队976.6亩红麻的调查,株害率达100%、皱叶率为35.7%,受害严重的麻株,茎粗,皮厚下降,质量降低,每亩约减产熟麻80市斤。因此,绿盲蝽已成为当前红、黄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我国黄麻红麻的加工沤洗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五十年代中期,国家收购的大部分是生麻(千麻皮),委托洗麻场统一加工沤洗。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麻区推广鲜皮沤洗和整株沤洗。大部分麻区利用自然的池圹、水渠、河流等水源,把收获时剥下的鲜麻皮或鲜麻株浸渍水中,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脱胶。这种沤洗方法比五十年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黄麻组织召开的国际黄麻、红麻脱胶技术研讨会于1987年2月23~26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召开,目的是交流经验,共同商讨在黄麻、红麻脱胶上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脱胶技术,提高纤维质量,并为修改脱胶项目书提出意见。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中国、印度、尼泊尔和泰国五个产麻国专家,由国际黄麻组织主席H·辛格先生致开幕词,高级农业官员M·K·阿里博士主持会议,各国专家宣读论文后并进行答辩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植物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黄麻长果种与圆果种,红麻与木槿属某些种的种间杂交,国内外已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我所于1978-1980年先后对黄麻属的长果种与圆果种,木槿的红麻与金钱吊芙蓉、玫瑰麻等的种间杂交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目的是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黄麻、红麻新品种,创造新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提出一项适用于目前黄麻、红麻生产的陆地湿润脱胶新技术。这项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天然脱胶法,完全脱离水体在陆地上进行湿润堆积发酵。其工艺流程为:扎麻把——浸泡接种——堆积发酵——洗麻——晾晒——分级打包。通过批量为200~600kg 红麻干皮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较天然水沤法缩短脱胶时间6~9天,纤维精洗率提高3.4个百分点,纤维品质亦得到改善,尤其是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可降低90%以上,基本上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麻、红麻的剥皮沤洗,需首先将麻皮从麻茎上剥下,然后根据条件沤浸鲜皮或干皮。黄麻、红麻剥皮作业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有一定技术要求,手工操作,工效低,每人每天剥鲜皮100~160公斤。因此剥制加工困难成为黄麻、红麻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为解决此问题,解放后,麻区群众和科研单位创制了多种型式  相似文献   

12.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海宁麻农称打洞虫。据调查,此虫于1956年前曾经危害长果种黄麻,近年来,随着红麻种植面积扩大,绿盲蝽为害逐年加重。据1979年在海宁县长安公社新民大队976.6亩红麻的调查,株害率达100%、皱叶率为35.7%,受害严重的麻株,茎粗、皮厚下降,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我区现有耕地169452亩,平均每人不足7分地,人多地少,经济作物以麻、薄荷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2.4%。1974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探索高产新途径,进行了玉米与红麻黄麻套种,元麦—黄麻—晚稻、元麦—早稻套黄麻、元麦—黄麻—红萝卜、元麦—黄麻—薄荷等几种不同形式的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14.
我区现有耕地169452亩,平均每人不足7分地,人多地少.经济作物以麻、薄荷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2.4%。1974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探索高产新途径,进行了玉米与红麻黄麻套种,元麦—黄麻—晚稻,元麦—早稻套黄麻、元麦—黄麻—红萝卜、元麦—黄麻—薄荷等几种不同形式的种植试验,结果仍以玉米与红麻黄  相似文献   

15.
我县属国家洞庭湖区商品麻基地,黄麻、红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历来居全省第二位。为了建设高效农业,从根本上解决黄、红麻传统水沤脱胶存在的诸多弊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的具体指导下,引进了黄、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新技术。在去年护城乡兴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黄麻红麻陆地湿润脱胶的污染物和污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皮、鲜皮和鲜杆湿润脱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比天然水沤法分别减少81%、84%和93%;对水体的污染时间均缩短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天然水体条件下 ,对亚麻不同株龄、粗细、部位、含水量及霉变程度的麻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结果表明 :麻茎越老熟、越粗者 ,脱胶越难 ,反之 ,脱胶速度越快 ;鲜茎经刹青处理后 ,脱胶速度较快 ,其完成脱胶的时间分别较鲜茎、干茎缩短 6 h和 1 2 h;麻茎发生霉变后 ,脱胶速度明显变慢 ,整株霉变的脱胶时间长达 82 h,较未霉变的延长 2 8h,且纤维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18.
红麻鲜皮和鲜杆陆地湿润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脱胶时间短、出麻率高、纤维品质好、污染极轻、用水少、经济效益高和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与天然水沤法相比,鲜皮脱胶时间缩短8天,鲜杆脱胶时间缩短4.5天,鲜皮和鲜杆的脱胶精洗率分别提高3.9%和0.25%,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减轻90%以上。同时,该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适于在广大麻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水体条件下,对亚麻不同株龄、粗细、部位、含水量及霉变程度的麻茎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麻茎越老熟、越粗者,脱胶越难,反之,脱胶速度越快;鲜茎经刹青处理后,脱胶速度较快,其完成脱胶的时间分别较鲜茎、干茎缩短6h和12h;麻茎发生霉变后,脱胶速度明显变慢,整株霉变的脱胶时间长达82h,较未霉变的延长28h,且纤维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20.
陈灿  彭源德 《中国麻作》2000,22(2):37-40
在天然水体条件下,对亚麻不同株龄、粗细、部位、含水量及霉变程度的麻茎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麻茎越老熟、越粗者,脱胶越难,反之,脱胶速度越快;鲜茎经刹青处理后,脱胶速度较快,其完成脱胶的时间分别较鲜茎、干茎缩短6h和12h;麻茎发生霉变后,脱胶速度明显变慢,整株霉变的脱胶时间长达82h,较未霉变的延长28h,且纤维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