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幼虫开始。  相似文献   

2.
雪松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在江西省上饶县雪松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病虫危害 ,故笔者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探索。1 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原因1 1 松毛虫松毛虫危害雪松 ,在江苏有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 tatusWalker)、在山东日照有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Butler)危害的报道 ,对思茅松毛虫 (D .kikuchiiMatsumura) ,尚未见报道。 2 0 0 0年来 ,在上饶县平原低丘雪松上 ,2种松毛虫混杂发生 ,在深山区雪松上 ,只有思茅松毛虫危害。 …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雪松种子的熏蒸处理及其对发芽率的影响翟建中(林业部宁波林校)前言雪松种子小蜂(Megastigmus.sp)是一种防治上较为困难的虫种,也是一种危害雪松种子严重的危险性害虫。其幼虫由于受到含有较高油脂的种皮保护,所以除害措施尤其困难。经过使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6.
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G.Don]树姿雄伟,在我国广泛栽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为害马尾松、湿地松,国内报道甚多,但为害雪松尚属首次。 该虫在仪征市铜山林场华家岗苗圃雪松上于1989年6月28日开始发生为害,7月中旬已在10多亩大部分针叶被食光,7月底扩散面积达80多亩,平均每株有虫600多头,最少亦有300~400头。受害雪松似火烧一样,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赤松毛虫小班虫情为基础,以赤松毛虫的关键虫期为核心,利用汉字DBASEⅢ和BASIC语言开发出赤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用于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地点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9年7月在江苏省仪征市铜山试验林场的雪松苗上发生松毛虫严重危害,致使雪松枯死。经考察证实系马尾松毛虫危害。发生地是80年代初期新建的一个有100多亩雪松的苗圃,苗高达6~10米。苗圃周围均为农田,1~2公里  相似文献   

9.
几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大面积地面喷雾防治赤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1998年春秋两季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相似文献   

11.
对燕山东部浅山区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虫期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异程度,并对影响种群世代内总死亡率高低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模拟模型。对于进行世代内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油松受害程度估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溧水县林场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措施和成效王友玉,周胥庚,杨造林,蒋旭辉,芮一鸣,郁盛万(深水县林场,211219)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是松林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本场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13.
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波长的灯具对阜新市赤松毛虫成虫开展灯诱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1:30时所有供试诱虫灯诱杀到的松毛虫雌虫数量和雌雄成虫总量最多,22:30时诱杀到的赤松毛虫雄虫数量最多。诱集总量由多至少的波长序号为:2号>19号>4号=5号>7号。灯诱赤松毛虫成虫的最佳上灯时间为21:00~23:00时,从而为生产防治提供了最佳波长和上灯时段。  相似文献   

14.
1997~1998年春秋两季于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CP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国引进日本赤松毛虫 CPV 毒株,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本文是利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 CPV 的研究总结,探讨各种复制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接种的浓度、虫体重量、收获病毒的时间与病毒产量的关系的试验,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4—1986年3年时间,对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各虫态历期、各虫态发生期、蛹重—携卵量的关系、幼虫及蛹的自然死亡率、幼虫食叶量、幼虫上(下)树规律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幼虫平均历期346天,上(下)树进度与气温关系密切,赤松毛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还可造成松针死亡或折断,其蛹重—携卵量的关系为y=-54.9+148.3x(r=0.9612,S=±4.9),呈直线紧密相关关系。根据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本文还提出了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和马尾松毛虫(Den.PunctatusWalker)同时危害雪松,以思茅松毛虫占多数,能在雪松上完成世代。开化县城内228株雪松全部受害,严重影响生长和树形美。采用喷烟防治和除茧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诱导化学防御及滞后诱导抗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投案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不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三 ,死亡率比对照高19.2%,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灰喜鹊CyanopicacyanainterpositaHartert半野生饲养的方法及其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和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的效果。试验表明距鸟舍愈近虫口密度愈小,且饲养成本下降;通过建立灰喜鹊及森林生态保护区使自然界中的灰喜鹊种群得以复壮与扩大,有利于开展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用V-Bt-Ⅱ型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进行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iabilis防治试验,菌剂用量375g/hm^2,750g/hm^2,1125g/hm^2,1500g/hm^2七天后赤松毛虫死亡率分别96.77%,96.69%,99.3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