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鸡J亚群白血病为慢性传染病,病毒(ALV)为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病鸡临床表现以脚趾、翼部、胸部皮肤有米粒大至豆粒大血疱或在皮下形成血肿,血疱破溃则流血不止,胸骨呈软骨增生,如馒头状,凸出于表面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兴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254-254
禽白血病是一类禽白血病病毒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经卵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病毒(ALV)的主要传播方式,使该病难以控制,对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骨化石病、肝癌、结缔组织瘤等。鸡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群特异性抗原,放同属一个群里。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此外,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一定意义,资料表明,禽白血病的感染发生率与人的血癌发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一、自然宿主与实验后主:鸡是该群病毒的自然宿主,在自然界中鸡广泛发生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而肉瘤病毒(RSV)的宿主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4.
<正>禽白血病是鸡的主要疫病之一,鸡群发病后,抗病力降低,皮肤出现多处血疱或出血斑,一般出现流血不止而死亡。该病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病原体禽白血病的病原体是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es,AL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肿瘤病。特征是淋巴细胞瘤化,呈现异常增殖,在全身很多器官中产生肿瘤性病灶。病型可分为四型: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基本症状是进行性消瘦,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最普遍。病鸡的日龄通常在4~10月龄,而自然发病的鸡多发于14周龄以上,到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主要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气管炎(Infectious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疱诊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的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表现困难、喘气、咳嗽及咳出带血黏液,喉头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和出血,蛋鸡产蛋率下降和较高的死亡率。本病  相似文献   

7.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有淋巴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骨石症等,其中较常见的是淋巴细胞白血病。鸡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可诱发鸡发生良性和恶性肿瘤,且带毒的种鸡可以通过种蛋将病原传递给后代,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郭汲山(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鸡白血病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增多症、成髓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细胞瘤和骨化石症的统称。是一种由病毒引起肿瘤性疾病。鸡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所以又常把这两个病毒群放在一起,以“鸡白血...  相似文献   

9.
鸡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疾病,是由一种常见的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或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所引起,以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临床上主要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病、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并表现为持续的低死亡率。本病以垂直传播为主。笔者从事养鸡业十余年,对鸡的白血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成年鸡的一种慢性淋巴样肿瘤性传染病。有多种病型,如淋巴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骨石化病、血管瘤等,其中以淋巴白血病(LL)较常见。LL多发于性成熟期的鸡,特征是在肝、  相似文献   

11.
在养禽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鸡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其中鸡的肿瘤性疾病几乎在实行规模化养殖的国家都有发生。可引起鸡群发生肿瘤的病毒有3种,即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MD)和淋巴白血病(LL)是引起鸡肿瘤性死亡的两个重要的病毒性疾病。MD为水平传播,通过生物学保护措施和预防接种来控制,最重要的是在疫苗免疫力产生之前防止早期感染。一些混合饲养的鸡场已转向饲养单一日龄段的鸡只以阻断传播循环。种蛋或1日龄接...  相似文献   

13.
鸡白血病在自然条件下普遍的表现形式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旦发病后会对养鸡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本病通常呈散发性,死亡率约为23%。鸡白血病是一种慢性淋巴样肿瘤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而导致的。本病的病型种类较多,其中淋巴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型,本病在多数情况下会在性成熟期的鸡只上发生,并在发病过程中会在肝、脾、肾、法氏囊等器官内产生肿瘤,传染途径主要是由蛋、或是水平传播。本病是一种反转录病毒,此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特别对于热、酸、碱,基本没有抵抗力,期间会通过鸡的粪便、分泌物等使鸡舍内的笼具及相关用具被污染,因此,如没有细致的做好消毒工作,就会导致鸡群出现连续感染。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雌雄翻肛鉴别、人工授精、注射疫苗药品、鸡舍被污染等方面。一旦发病,就会持续进行感染,不断释放出病毒。  相似文献   

14.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是一组与食白血病病毒完全不同的反转录病毒,它主要引起鸡的免疫抑制、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降低等;鸡群日纷越小,症状表现越明显,有成鸡及产蛋鸡表现耐过住,但生产性能极差,不宜做种用;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横向传播,也能经蛋垂直传播。一、发病情况共养鸡场于1999年9月对日引进父母代雏2.4万套,第一周龄时鸡群无异常症状表现,只表现死海率们高(为1.3%);至10日龄时,个别鸡出现眼流泪、喘气等症状;24日龄时感染鸡痘,鸡群死淘升高,每天在100只左右,且体重大小差异很大,均匀度在&)%左…  相似文献   

15.
<正>禽白血病是一类禽白血病病毒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经卵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病毒(ALV)的主要传播方式,使该病难以控制,对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尤其是患鸡抵抗力下降,极易够造成免疫抑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病毒(ALV)一直是养禽生产者关注的病原,具有六个亚型:A、B、C、D、E、J,其中A、B亚型致典型白血病肿瘤。而新近发现的J亚型病毒侵害骨髓红细胞,引起骨骼肿瘤(尤其致胸骨、头颅骨、肋骨和椎骨肿瘤)、肝脏肿瘤、脾脏肿瘤以及肾脏肿瘤。因其所致的肿瘤为髓细胞瘤,故也将疾病称为髓细胞性白血病(ML)。实验室方法可以将其与其它类型的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区分开来。该病毒在鸡可垂直传播。鸡的易感性随着品种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肉鸡特别易感。肉鸡群在感染J亚型病毒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发病群死亡率较高可…  相似文献   

17.
1鸡的白血病 鸡白血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英国康普顿动物保健协会的学者从英国肉用型鸡体内分离到一种新型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白血病病毒的囊膜或衣壳特征(包括刺激被感染鸡体产生亚群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依次分为各种亚群。新发现病毒囊膜特征不同于当时已知的5种鸡ALV(A~E)亚群和...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索快、慢羽鸡对禽白血病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差异。试验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SCAU-HN06株接种快羽鸡和慢羽鸡,从接种病毒后第1天开始,每隔1天采样至第15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ELISA检测快、慢羽鸡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慢羽鸡较快羽鸡极显著易感ALV-J(P<0.01);接种病毒后en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快羽鸡体内上升较慢羽鸡缓慢,表达峰值较慢羽鸡小;慢羽鸡接种病毒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高于快羽鸡,随后IFN-α、TNF-α、IL-10和IL-12的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第11天表达量降低不显著(P>0.05);快羽鸡在接种病毒后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升高,第13天极显著降低(P<0.01);快羽鸡抗病毒基因OAS、PKR、MX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慢羽组且强度强(P<0.05或P<0.01)。综上所述,慢羽鸡免疫系统比快羽鸡更早被ALV-J突破,慢羽鸡抗ALV-J的天然免疫反应比快...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