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大约有25%~35%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必须及时补充后备母猪,而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要想有优良的繁殖母猪,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要想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从而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1后备母猪的选择1.…  相似文献   

2.
后备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择 为了保证规模养猪的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选择优良的后备母猪。并且要有足够数量的后备母猪。在规模养猪场,每年需要补充基础母猪,补充的后备母猪数量通常占繁殖母猪的10%-16%。  相似文献   

3.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的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的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的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的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大约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它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加强后备母猪管理提高繁殖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春林 《养猪》1999,(1):18-18
在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生产过程中,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以下谈谈外来猪种及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繁殖效率。1后备母猪选择后备母猪要从性情温和、乳汁分泌充足、产仔数较多的窝中,选择身体健壮,并有足够数量乳头的仔猪。2断奶至1...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约有25%~35%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9.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决定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种猪繁殖能力,还可以保证商品猪的出栏数量。在此从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饲养、提高日常管理水平等方面汇总了后备母猪在生产中的管理要点,供大家借鉴。1后备母猪的选育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种猪群的繁殖能力,需要生产中每年从优秀的后备母猪中选留30%的猪补充种猪群。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胎母猪,即第一胎断奶后的母猪,在母猪群中约占能繁母猪总数的19%,其繁殖性能——分娩率和产仔数,对猪场长期生产成绩的稳定具有巨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母猪繁殖成绩随着胎次的增加而提高,第3~5胎时达到最高水平,然而很多母猪第二胎的产仔数与第一胎相比,无任何提高,甚至有部分母猪的生产成绩大幅下降,影响母猪第二胎的繁殖成绩,最终也影响猪场长期生产成绩。在过去的10年里,母猪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逐年增加,从后备母猪到经产母猪生产成绩较10年前均  相似文献   

11.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本文将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做一综述,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  相似文献   

13.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的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一个猪群的建立、新猪群的引入、猪与猪之间  相似文献   

14.
大龄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四清 《中国猪业》2009,4(12):29-31
据调查统计,许多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率已经达到了20%~50%,个别场甚至超过了50%。后备母猪不能及时发情,不但会影响其本身的繁殖性能(特别是该母猪的后继性或终生繁殖性能),缩短繁殖寿命,还会影响全场的生产计划,增加生产投入,降低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多数场及某些情况下,后备母猪也指青年母猪。除上定义外还有后备母猪是指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他第一次分娩时的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推动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后备母猪的管理和培育.每年约有 40%~50%的母猪被淘汰,有些母猪一生仅断奶30至40头仔猪.由于寿命短而导致的更高更新率会增加所需后备母猪的数量.所以,制定管理实践措施以识别具有最大生命周期性能潜力的后备母猪对于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即便是对后备母猪管理的微小改进...  相似文献   

17.
规模猪场每年补充的后备母猪是基础母猪的20%~30%。因此,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后备母猪的不发情与头胎产仔率低等繁殖障碍,严重影响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营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配种前营养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配种前营养水平对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的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多年的母猪繁殖记录中随机选取43头杜洛克、38头长白、54头大约克,对三个品种母猪头胎繁殖性能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母猪适宜的初配月龄.统计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后备母猪8、9和10月龄初配的较多,这三个月龄进行初配的母猪数分别占整个初配后备母猪群的81.41%、84.17%、85.18%;分别在8、9和10月龄初配的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的差异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