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阳县梅溪乡某养猪专业合作社猪场实行自繁自养,肉猪品种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仔猪实行45日龄断乳,然后转入保育舍饲养;饲料由乳猪全价颗粒料逐步过渡到由4%仔猪预混料加基础配合饲料饲喂。2009年2月上旬,该猪场少数保育猪出现四肢无力、喜卧,精神差,食欲下降;强迫运动时,卧地不起等症状;体温38.5~39.5℃。随后,病情逐步加重,发病猪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皮毛粗乱、消瘦;强迫站立时,尖叫,四肢肌肉疼痛;病程拖到10余天后开始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2.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育肥猪快速生长的关键,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就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做好断奶仔猪过渡转舍工作规模化猪场仔猪一般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为使其安全转入保育舍饲养,必须做好饲料、饲养、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过好断奶关。主要措施是:①断奶前3天母猪要限制喂料量和哺乳次数,促进仔猪在断奶前采食较多饲料,帮助仔猪由吃母乳逐渐改为吃固体饲料,以防发生营养性腹泻。②要维持…  相似文献   

3.
对某地区19个规模化猪场的育肥猪、保育猪及断奶仔猪的饲料和粪便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其锌含量,并对两者锌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饲料中锌浓度超标率为71.9%,粪便的锌含量超标率为29.8%;(2)除3号、12号和14号猪场的育肥猪以及1号、2号、4号、5号、12号和14号猪场的保育猪之外,其他猪场的各个生长阶段猪粪便锌含量显著高于对应饲料的锌含量(P0.05);除4号和15号猪场外,其余猪场断奶仔猪饲料的锌含量显著高于育肥猪和保育猪饲料的锌含量(P0.05);(3)猪粪便中锌含量与其饲料中锌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94;育肥猪、保育猪和断奶仔猪的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2、0.1761和0.8488;所有猪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1.806,育肥猪、保育猪和断奶仔猪的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220、0.7219和1.49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调研地区规模化猪场饲料和粪便的平均锌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且粪便中锌含量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猪肺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2005年2月份烟台市郊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据场方技术人员介绍.2004年3月份到2005年2月,该猪场喘气病病例很多。在此病发生前保育猪和育成猪有较明显的喘气病症状。该猪场为年出栏6000头的规模化猪场,存栏育肥猪和保育猪500头,哺乳仔猪235头.母猪305头。2月5号送检猪时主要是育成猪突然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病程2~5天死亡,发病猪80日龄以上,育成猪发病率53%,死亡率16%。之后用环丙沙星和氨苄青霉素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停药后18天,又出现了同样症状的病例,但同时也蔓延到保育仔猪舍.并引起1头母猪的急性死亡、3头母猪的临床肾炎(可能由肺的病变扩散所致)、一头后备母猪的中耳炎(与肺炎巴氏杆菌有关).最后哺乳仔猪也出现前所未有的长干咳。采取氟苯尼考全群拌料。头孢菌素个别肌肉注射,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湖南某猪场去年8月中份开始保育仔猪发病,临床症状表现猪群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全身体表发红等.发病期间采用抗应激、抗感染措施,可缓解疫情,但下一批保育仔猪还会出现同样的疫情。同年10月初通过对母猪和仔猪血清学检测和病原检测,母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仅为44.4%、阴性率56.6%、25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2.5%、阴性率87.5%,60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00%;病原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保育猪血液中存在蓝耳病毒感染。经了解该猪场去年5月中旬以前对种猪群进行蓝耳病疫苗接种。商品猪没有接种蓝耳病疫苗,而血清学检测,仔猪从哺保育初期到后期蓝耳病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说明其间感染了蓝耳病毒。结合病原RT-PCR检测结果,确诊这次猪的疫情是蓝耳病感染引起的一次猪疫情。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1~ 12月 ,大通县某猪场发生了一起猪流行性感冒 ,现将这次疫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报告如下。11月 2 0日 ,该猪场的保育猪舍发现个别仔猪发病 ,1~ 2d内保育仔猪都发病 ,一周内全场猪都感染此病 ,发病率达10 0 %。种猪未出现死亡 ,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死亡率约 3 %。病猪突然发病 ,全身潮红 ,精神萎顿 ,肌肉振颤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升高到 40 5~ 42℃。仔猪堆集在一起 ,卧地不起 ,肌肉关节疼痛跛行。鼻塞、咳嗽和呼吸困难 ,个别出现张口呼吸 ,开始流水样鼻液 ,4~ 5d流出粘液性分泌物。眼有粘液性分泌物。大便干硬。少数病猪后…  相似文献   

7.
仔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该病可使新生仔猪出现大量死亡,保育猪感染时出现严重腹泻和脱水等症状,由此产生大量弱猪或僵猪,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益。某猪场发生保育仔猪腹泻,通过实验室诊断为PED感染。通过采取灌服含该病抗体的初乳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该保育猪场发生PE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份,某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发生以突然死亡、皮肤苍白、皮下(颈部和腹部)水肿、后肢软弱无力,以及个别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这次发病造成保育仔猪死亡77头,生长育肥猪死亡46头,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由缺硒所引起,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6月初,该场断奶后的仔猪部分表现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正常。保育猪出现突然死亡,发育生长较好的仔猪死得较多,部分生长育肥猪突然后躯卧地不起,继而昏睡,有的四肢乱划,体温正常。在此期间保育猪发病死亡率为6.8%,生长育肥猪死…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伪狂犬病病毒(又名猪疤疹病毒Ⅰ型)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猪被感染,临床上多以高热、神经症状、高死亡率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本病病毒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配种时可传染,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现将我市某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报告如下。l发病情况我市某猪场工999年陆续出现仔猪大量死亡现象,仔猪死亡率比以前成倍增加,而且死亡仔猪主要集中在产仔房的初生仔猪和刚进保育栏的仔猪,其中产仔房全年死亡仔猪1005头,死亡率20.l%,保育栏全年死亡仔猪571头,…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16日早,接到黑山县段家乡一个500头猪场老板求诊电话。说该猪场从哺乳仔猪到保育猪、及育肥猪出现腹泻,并有仔猪大量死亡。1流行病学调查猪场老板介绍了整个发病过程。猪场共有可繁母猪50多头、后备母猪30头,新生仔猪1~13日龄7窝;保育猪150头、肥猪200头、存栏共计500多头。在一周前首先表现以仔猪呕吐、腹泻,然后保育猪、育肥猪及个别母猪发生急剧性腹  相似文献   

11.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1营造良好饲养环境,切断病原微生物入侵途径1.1建好理想的产房和保育舍产房和保育舍应建在整个猪场中最好的位置,座北朝南、背风向阳,确保干燥、保温、通风良好。产房采取高床分娩栏,保育舍采用漏缝地板,减少仔猪接触粪、尿。1.2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产房和保育舍实行空栏消毒制度,空栏时间要有15d左右。空栏时先把…  相似文献   

12.
某猪场在2013年7月20日至8月10日间30--40日龄的保育猪由过渡料转喂保育料时,2个单元、3个批次共1 000头断奶仔猪出现顽固性的腹泻。发病3 d后,病猪出现轻微脱水现象,仔猪消瘦,被毛变长,皮肤失去光泽,呈僵猪样;个别体型瘦小者病情加重,直至脱水死亡。统计发病率为91%,死亡率为6.8%。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该猪场断奶保育猪暴发持续性米糊状腹泻是由于40%预混料的变质所引起的保育猪腹泻。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治疗继发感染,补液补盐,特别是更换40%预混料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唐山市某猪场存栏基础母猪500余头,保育仔猪6个单元,每单元有保育猪180~200头左右,自2006年建场以来生产状况一直平稳。然而自2009年3月初开始,保育仔猪采食量开始持续缓慢下降,到3月20日,采食量降至正常情况下的75%以下,并且出现腹式呼吸、肿腿、打喷嚏现象,一些猪精神变差,被毛也逐渐变得粗乱、无光泽,3月底开始出现死亡,到4月5日因病死亡保育仔猪73头,4月6日笔者应邀前去猪场诊视。  相似文献   

14.
刘畅 《今日畜牧兽医》2012,(8):15-16,23
1目前猪传染性腹泻疾病流行状况与流行特点1.1流行状况从调查中发现:自2012年春季以来许多猪场仔猪出生的当天就开始发病,以出生5~10天发病最多,母猪是零星不间断式发病或整体发病;有的猪场只见出生仔猪发病,少数母猪不发病;有的猪场仔猪与母猪同时发病,然后是保育猪与育肥猪先后发病。一般仔猪发病病情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母猪发病症状较轻微,很少发生死亡,但会出现严重的无乳现象;保育仔猪初期发病症状明显,部分病猪发生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腹泻,能很快自愈。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广东省某猪场(规模为2000头种猪)保育仔猪在35日龄或以上出现大量倒地死亡,保育仔猪死亡数量由原来每周死亡8头上升到35头。经32日龄以上的仔猪用药后得到一定的控制(方案为:氟尔康1000ppm+阿莫西林600ppm,连用5d)。但2008年1月12日又出现倒地死亡增多的情况(一周死亡40头),仔猪死亡主要为晚上,发病猪比较集中,在晚上检查时猪有咳嗽现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并结合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巴氏杆菌引起的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仔猪断奶后,开始由母乳喂养直接过渡到饲料喂养,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饲料的影响而出现应激反应,造成仔猪身体受损或死亡,不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因此,保育猪断奶阶段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保育猪的生长速度较快,需合理控制保育猪的采食量,保证饲料营养搭配,做好疫病防控,提高保育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保育期的猪是猪场中最娇弱的个体,所以大部分猪场吃亏就吃在了保育猪上。保育猪频繁出问题,死亡率居高不下是猪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保育猪之所以这么难养,关键是在哺乳的时期就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大家经常在哺乳舍发现,哺乳仔猪膝盖、额头出现伤口,是保育猪出现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基础条件。通过伤口进入猪体的病菌,会在猪体中逐渐繁殖。哺乳期间有母源抗体的保护,哺乳仔猪几乎不会发病,当遇到断奶应激和失去母源抗体双重应激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0头左右生产母猪生产线的母猪、仔猪、保育猪,母猪根据6~10月份的预产期分两组,仔猪根据母猪的分组自然分为两组;保育猪也随母猪的分组自然分为两组,每个处理各有3个重复:生长肉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粮中添加1.0‰柠檬酸,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0‰的柠檬酸,可以使哺乳期母猪采食量提高29.40%,仔猪初生体重提高22.96%.21日龄仔猪体重提高29.50%;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2.06%,料重比降低7.74%,每出栏1头保育猪.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饲料1.71kg,育成率提高0.86%;生长育肥猪日增重提高7.73%,料重比降低5.15%,平均每出栏1头商品猪,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饲料12kg,育成率提高2.0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猪无名高热症 不同猪场表现不同。有的猪场哺乳仔猪病死率高,有的保育仔猪病死率高,有的生长肥猪病死率高。主要表现精神沉郁.被毛逆立,扎堆,高烧不退。体温在40℃以上,食欲废绝。有的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继续发展为全身发红,厌食,绝食。有的有呕吐,间歇性神经症状出现,有划水状,肌肉震颤等表现。渐行性消瘦,尿少而黄,粪便干硬(产床上仔猪呈黄玉米粒状。断奶仔猪、保育猪出现羊粪球样黑色干硬粪便)。身上毛少部位出现针尖样红点或蓝墨水样蓝点。濒死前,耳、四肢末端、胸腹部等皮肤出现紫色或大小不等的紫斑。个别猪皮肤和毛色发黄。部分小猪、中猪的阴户红肿.出现类似发情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保育猪是仔猪离开哺乳母猪后转入保育舍饲养阶段的猪群,也称为断奶仔猪。在猪场的生产过程中,保育猪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生长发育快、易感染疾病等特点。因此在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模式下,合理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保证保育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死亡率与发病率,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以下三点比较重要,首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