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加入WTO后对大豆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加入WTO后 ,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在普通大豆育种工作中 ,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 ,其次要开展扁茎大豆的育种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 ,最后强调高蛋白大豆与高油大豆的选育。二、在开展特种大豆育种工作中 ,注意药黑豆、菜用大豆 ,小粒大豆等新品种选育 ,以提高大豆育种的竞争力。三、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 ,提出改革方案。走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的道路 ,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出让成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 750 0~ 90 0 0kg/hm2 的优质高产品种和选育 9750kg/hm2 的超高产品种是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品种类型上优质高产品种可以目前的高产品种类型为主 ,超高产品种则以大穗类型为主 ,并着重对河南省优质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攻关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麦超高产育种主要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高产小麦育种是"十五"期间的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超高产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本文就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指标进行探讨,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模式应建立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现状及与先进大豆生产国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要瞄准世界先进国家大豆育种目标,更新观念与现代农业对大豆品种要求同步。要选育半矮杆耐密植,适于窄行密植栽培;抗病虫,耐逆性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不同加工需要的新品种。要改进育种方法,在常规育种基础上,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育种水平,要重视资源的引进创新与利用,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5.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6.
“克”字号小麦品种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凤梅 《小麦研究》2005,26(3):33-34
本文论述了“克”字号小麦的四个育种阶段,即:抗锈育种、多抗性生态育种、高产超高产育种、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及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克”字号小麦对黑龙江省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平 《种子科技》2006,24(5):62-63
中黄13号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8)。2004年大豆项目组在山西省襄垣县原种场进行高产种植示范,同年10月组织全国大豆专家对中黄13号示范田进行测产,亩产312.4kg,达到大豆品种超高产产量指标。目前,该品种在全国已推广5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8.
美国光身稻品种的利用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现行高产品种的产量已到了很高的平台。结合水稻超高产品种选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二高一早”超高产育种的设想,并就相关种质进行探讨,分析了“中秆高抗倒伏”及“群体高效光能利用”新种质对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性。对Lemont等15份美国大面积推广光身稻品种、特青等73个中国高产品种及双亲杂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团队始建于1965年,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等工作。50多年来,经过几代大豆科研人的刻苦钻研、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国内大豆育种研究的优势单位。从遗传育种方法的探索、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结合振兴大豆产业政策、科研生产需求和自身优势,找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今后大豆育种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以期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大豆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光威 《作物杂志》1994,10(4):13-13
超高产夏大豆育种之管见李光威(河北粮油作物所石家庄050031)冀豆7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北省粮油作物所采用地理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一般亩产在200公斤以上。一、冀豆7号特征特性1.高产与早熟的结合。冀豆7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突出,同时具有早熟的特性。其生……  相似文献   

11.
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紧迫性、相关性及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促进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研究,为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6,(2):18-18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的超级稻“两优培九”在创新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潜力,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进入超高产时代。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长白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人们的主食。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超高产育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稻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水稻超高产育种必经之路,直立穗型是水稻株型适应超高产要求的途径之一。长白17株型比较理想。产量高,它的选育成功,必将在吉林省中早熟稻区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l~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超高产春水组区试中参试品种与地点的对应性分析,揭示了品种区试产量位次与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指出品种在某类地区的表现可反映在区试中的产量位次;提出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针对特定地点进行有目的的穿梭育种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育种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育种进程、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转基因大豆的选育程序和分子标记等先进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近一段乃至未来一个时期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豫麦68号在超高产、强筋优质和抗病的结合上获得了较大成功。现就豫麦68号的创新目标、育种措施、特征特性及利用策略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是贵州省主要的大豆育种科研单位,拥有 2000 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并成功选育出 10 余个大豆品种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促进贵州大豆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当前贵州省大豆良种需求进行分析,阐述当前贵州省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和创新利用,构建稳定的大豆育种团队,加强学习交流,设立大豆育种专项资金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大豆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及服务地方主要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  李云海 《小麦研究》1997,18(2):11-13
本文分析了高产育种的现状,探讨了选育超高品种的类型。根据植物生理、农艺、模拟和育种学科方面的成就,未来高产超高产品种在栽培上的突破,很可能是一个精量或半精量播种的栽培系统,即依靠大分蘖或大穗来实现。因此,选育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的多穗与大穗相结合的品种似较易取得突破。并对若干性状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大豆常规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育种效率是育种家追求的育种手段之一,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已被应用于轮回选择育种中,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能否应用于常规大豆育种程序还未曾有报导。此研究以1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利用苜蓿切叶蜂授粉,通过对其后代的选择与鉴定,选育出4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探讨了该方法的育种效率、组合选配与后代选择问题以及杂种优势与后代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常规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发展动态,对玉米育种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超高产育种目标,阐述了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