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柳州市柳江区是中外闻名的"柳江人"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在地,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人文特征及历史渊源,催生了当地传统特色产业——柳江莲藕产业的发展。2016年"柳江莲藕"成为柳州市柳江区第一个通过国家质监总局评审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州市柳江区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柳江莲藕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性及质量安全要求等技术规范。柳江莲藕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2.
双季莲藕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最具市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效益高。主要介绍建立柳州市柳江区“荷塘月色”双季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春藕+秋藕+慈姑一年三熟生产技术模式和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业,促进经济增效,并分析了(核心)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莲藕是柳州市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九五"期间,柳州农技部门探索出莲藕双季栽培模式;"十五"期间,探索出双季莲藕套种慈姑栽培模式,常年种植面积4 000 hm2以上,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季莲藕、秋藕套种慈姑生产基地,成为当地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为了提高莲藕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技部门又探索出三季莲藕栽培技术,制定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三季莲藕生产技术规程(柳州市地方标准DB 450200/T0041-2014)",实现同一块藕田一年内四种四收(莲藕种植和采收3次、慈姑种植和采收1次),即"春藕+夏藕+秋藕+慈姑"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葡萄园套种蔬菜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近年来摸索出的高效农作物间套种模式。通过该套种模式,改变葡萄园传统的单产模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葡萄园综合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可促进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种植习惯与市场需求,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开发了4种葡萄园套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667 m2净收入在4 250~17 000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 常年种植面积4000hm2,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 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双季莲藕套养青蛙的生态生产模式,一般667m2藕田产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静 《长江蔬菜》2013,(18):146-149
近年来,随着北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其对人文景观的强烈需求,莲藕种植逐渐由南向北过渡,北方各省开始大面积种植莲藕,对莲藕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与南方完善发达的技术和研究体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本文对莲藕在北方主要种植地区的栽培模式、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设施应用等作一简述。以期为我国莲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生产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北方莲藕的种植和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000公顷,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称“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出了双季莲藕套种慈菇的配茬生产模式,一般667米。莲藕产量2500~3000千克、慈菇700~800千克,平均667米。产值6000元以上。通过配茬,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季莲藕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蒙日业 《长江蔬菜》2012,(16):141-143
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柳江县种植双季莲藕的优势,通过对当地双季莲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剖析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产业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广西种植莲藕的优势及不足,通过广西不同产区莲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产业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齐河,以齐河瑞莲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许多莲藕种植大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莲藕产量的前提下,在莲藕田里套养小龙虾,形成了以莲藕为主、小龙虾为辅的共生模式.目前,这种藕虾共生种养模式已成功推广1000余亩(66.67余hm2),小龙虾每667 m2年收益可达1500元左右,该模式不仅节省了种藕成本,为莲藕提供底肥,还增强了莲藕底泥的透气性、增加了莲藕的产量;莲藕和水草则能为小龙虾净化水质、提供天然饵料,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下面具体介绍齐河县夏季莲藕、小龙虾共生高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000hm^2,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双季莲藕套养青蛙的生态生产模式,一般667m^2藕田产藕2500-3000kg、青蛙2000kg以上,平均667m^2产值10000元以上。通过生态套养,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季莲藕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五彩椒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五彩椒的耕地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大田管理、采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黎塘莲藕种植历史悠久,该地依托黎塘朝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黎塘莲藕农民专业协会,形成"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独创了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莲藕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相关部门正在开展黎塘莲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黎塘荷香人间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打造工作,进一步带动莲藕特色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莲藕淀粉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特产,莲藕淀粉产业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产业。着重回顾了近几年中国莲藕淀粉市场的供求特点、变化趋势,深层次剖析2014年度莲藕淀粉市场供求关系及新形势下的莲藕淀粉生产企业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莲藕腐败病也叫莲藕枯萎病,是栽植莲藕过程中危害最重,传染较广的病害,也是栽植莲藕过程中重点防治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害莲藕的地下茎部(莲藕),造成莲藕变色,以至腐烂,影响了莲藕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要防止栽植莲藕腐败病的发生,首先必须掌握莲藕腐败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上做到有的放矢,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7.
番茄早春提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扬柳江区番茄产品长期畅销全国市场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番茄春提早栽培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特别介绍了当地番茄春提早主栽模式——地膜+小拱棚。采用这种双膜覆盖方式,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可达到番茄提前上市的目的,相对于露地生产果实提早成熟20~30 d,产量提高15%,产值增加25%以上,从而提高了产品价值,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9,(4):76-77
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2015—2017年对周口市区域内商水县、西华县具有代表性的莲藕基地的莲藕腐败病的调查,分析其在莲藕上的危害特点、发病条件及致病机制,并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的防控技术,可为莲藕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市柳江区蔬菜产业基础好,种植规模大,专业化性强,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贫困户稳定脱贫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对柳州市柳江区蔬菜高质量发展的动因、主要做法、整体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院本文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总结了绿色莲藕的生产技术要点,提出了对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以期为莲藕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