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酸浆果为原料,将果糕的加工工艺及果丹皮加工工艺相互搭配,用β-环糊精作为包埋剂脱除原料中的苦味。经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研制出颜色佳、营养成分全、口味好的新型产品。试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用量为1.0%时,去苦效果最好;复合胶最佳配比为:果胶0.3%,卡拉胶0.3%,海藻酸钠0.3%,氯化钾0.05%;最适口味参数为:蔗糖8%,甜蜜素0.48%,柠檬酸0.3%。  相似文献   

2.
以药食两用的山药豆为原料,研究食盐、蔗糖、柠檬酸、番茄香精添加量对干制山药豆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干制山药豆的调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制山药豆的最佳调味配方为食盐2.5%,蔗糖3.0%,柠檬酸0.15%,番茄香精0.06%。在此配方下加工的山药豆外观良好、口感酥脆、味道可口,具有山药独特清香风味和诱人的番茄味。  相似文献   

3.
以南瓜子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柠檬酸、蓝莓香精和花青素为辅料,开发一种花青素南瓜子。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白砂糖、柠檬酸、花青素和蓝莓香精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原辅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柠檬酸、花青素和蓝莓香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12%,0.2%。进一步研究生产花青素瓜子的主要工艺条件为:喷香液(正交试验最佳配方)喷洒量为25 mL/30 g(瓜子);瓜子去膜良好后煮制入味,在100℃下烘烤225 min,在130℃下爆炒8 min。为花青素瓜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南瓜子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柠檬酸、蓝莓香精和花青素为辅料,开发一种花青素南瓜子.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白砂糖、柠檬酸、花青素和蓝莓香精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原辅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柠檬酸、花青素和蓝莓香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12%,0.2%.进一步研究生产花青素瓜子的主要工艺条件为:喷香液(正交试验最佳配方)喷洒量为25 mL/30 g(瓜子);瓜子去膜良好后煮制入味,在100℃下烘烤225 min,在130 ℃下爆炒8 min.为花青素瓜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稳定性假酸浆果籽油口服液乳剂的制备工艺及其配方。通过对样品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确定制备假酸浆果籽油乳剂的最佳配方为在纯净水中加入果籽油4%,复合乳化剂0.1%,黄原胶0.3%,制成乳状液,然后进行均质,均质次数为3次。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假酸浆果籽油口服液进行感官评定,确定其最佳配方为油水比3∶100,β-环糊精用量0.015%,柠檬酸用量0.1%,糖用量8%。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酸浆原汁的调配及调香,并进行了糖酸比的调配,最佳配方的筛选和调香试验。最终得出最佳配比方案:果汁15%,蛋白糖0.2%,柠檬酸0.05%;且香蕉香精适合于加入酸浆果汁中,其最佳添加量为0.07%。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冻干燥黑大蒜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黑大蒜饮料的稳定性及配方进行了研究。优化得到黑大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黑大蒜粉10%,蜂蜜10%,柠檬酸0.1%,食盐0.3%;复配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2%,海藻酸钠0.2%,黄原胶0.15%或羧甲基纤维素钠0.3%,海藻酸钠0.1%,黄原胶0.15%。  相似文献   

8.
以海棠果、灵芝、桂花为主要原料,蔗糖、柠檬酸、β-环状糊精、黄原胶、CMC-Na为辅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海棠灵芝桂花复合饮料配方,并提高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海棠灵芝桂花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海棠果汁添加量50%,灵芝汁添加量6%,桂花汁添加量12%,蔗糖添加量100 g/L,柠檬酸添加量0.2 g/L;复合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3 g/L,CMC-Na添加量0.4 g/L,β-环糊精添加量0.6 g/L。按此配方制备的复合饮料产品外观呈橙黄色,口感酸甜柔和,具有海棠果、灵芝、桂花的香气。  相似文献   

9.
以火龙果和脐橙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氯化钠(NaC)l 4种护色剂对火龙果汁色泽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0.1%的L-半胱氨酸对火龙果汁护色效果最好,火龙果和脐橙汁最佳配比为1.5∶1.0,复合饮料的配方组成为40%的火龙果—脐橙汁量、0.05%柠檬酸、3%蔗糖,所制得的复合饮料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营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富含大豆膳食纤维的豆渣粉,对影响大豆膳食纤维饼干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面粉88%,豆渣粉12%,油脂25%,白砂糖35%,小苏打1.0%,碳酸氢铵0.6%,δ-葡萄糖酸内酯1.2%,单甘酯0.6%,食盐0.4%,香精和水适量。  相似文献   

11.
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为主要原料,配以黄瓜、猕猴桃为辅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仙人掌复合果蔬汁饮料的制备工艺与配方。确定原料适宜的热烫护色条件为:仙人掌:80℃温度下处理1 min;黄瓜:70℃温度下处理4 min;猕猴桃:70℃温度下处理20 s;仙人掌原汁澄清的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150 mg/kg,pH 4~4.6,温度35℃,处理14 h;猕猴桃原汁澄清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0 mg/kg,pH 4~4.6,温度35℃,处理4 h。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为:仙人掌汁10%,黄瓜汁2.5%,猕猴桃汁7.5%,蔗糖6.5%,柠檬酸0.08%。采用此工艺与配方制得的仙人掌复合果蔬汁饮料澄清透明,性状稳定,口感清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蓝莓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当的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等,研制风味独特的蓝莓果汁饮料。试验对蓝莓果汁饮料的工艺技术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和分析,提出了产品加工的较佳配方和工艺参数。通过感官品评和正交分析得到的蓝莓果汁饮料最优配方为:蓝莓原汁14 g/100 mL,蔗糖8.0 g/100 mL,酸味剂0.16 g/100 mL,复合稳定剂0.20 g/100 mL,VC,香精、木糖醇等适量。通过本方法加工制得的果汁饮料酸甜适口、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组织状态均匀,且热量低,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以400 kg优质黄桃鲜果为原料,分别采用去核去皮酶解清汁发酵、去核带皮酶解清汁发酵处理方法酿制果酒,研究黄桃果酒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黄桃去核带皮酶解、清汁发酵,果胶酶添加量0.04%,焦亚硫酸钾添加量0.007%,PVPP添加量0.06%,所制得的原酒呈澄清透明的淡黄色,具有黄桃浓郁的果香和色泽,酒体协调丰满,口感醇厚,柔顺爽口。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超高压技术应用于果蔬汁加工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对果蔬汁中微生物、酶活性、理化特性、色泽、风味及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影响。通过分析超高压技术在果蔬汁加工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果蔬汁生产加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荔枝、柠檬、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荔枝柠檬果茶饮料的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绿茶、荔枝汁、柠檬汁的最佳配比为40∶15∶10,白砂糖添加量12%,CMC-Na添加量0.10%,柠檬酸添加量0.04%。由此配方和工艺制作的荔枝柠檬果茶口感最佳,感官评分达89分。  相似文献   

16.
复合山楂果粉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楂为原料,以山楂果粉VC和水分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制作山楂果粉的最佳干燥方法;同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山楂果粉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山楂果粉以真空冷冻干燥制品中VC含量最高,达55.75 mg/100 g,喷雾干燥山楂果粉水分含量最低,为3.13%;复合山楂果粉的最佳配方为:山楂200 g、红枣35 g、白砂糖5 g、复合酸0.3 g、麦芽糊精30 g,该配方制得的山楂果粉呈淡玫瑰红色、酸甜可口、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红果果汁发酵酒糖度、pH值和酒度的检测、分析,并对海红果果酒进行色泽、口感、香味的感观评价,研究海红果发酵酒的生产工艺,确定感观风味好的海红果果酒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发酵液糖度增加,酒度增大,发酵速率增大,但是过高糖度抑制酵母菌生长,酒度下降;发酵温度22.8℃比18.5℃更有益于酵母菌的生长;在7 d的发酵期中,酒度在发酵第3天到第5天增长速度较快,而后2 d速度变缓;当海红果果汁糖度为20%,总固形物含量为8%时获得的发酵酒具有最好的色泽、口感和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