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广西蚕桑业从80年代后进入较快发展期,蚕茧的年产量从1980年的3.62万担上升到2004年的210万担,20年间增长了将近60倍;年产茧量排名从全国的第八、九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已步入全国蚕业大省行列,成为仅次于江苏省的我国蚕茧主产区之一。广西蚕桑业发展速度如此快,除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外,科技进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西蚕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兄弟省区的大力协助下,广西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2年全区桑园面积80万亩,蚕茧产量7.4万吨(148万担),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比1999年翻了两番,步入了蚕茧生产主产区的行列。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区蚕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顺,优质蚕茧的比重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茧丝后加工能力低。跟江、浙一带比,还属于弱、小蚕区。如何把我区蚕业建设成大蚕区、强蚕区、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我区…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12月19日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50年成就展示汇报会上了解到,广西蚕业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如何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建议广西要多元化开发桑蚕业。广西桑蚕业一步步向前迈进,50年来先后育成优质高产桑树品种5个、实用型家蚕品种13个(对),集成一套热带、亚热带蚕桑种养新技术。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14.85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10年,生丝产量1.82万吨,登上全国榜首。2012年,广西蚕业坐拥7个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种饲养量、每亩桑产茧量、  相似文献   

4.
唐汇清 《广西蚕业》2005,42(Z1):62-64
自2000年"东桑西移"战略实施后,广西蚕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03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18万亩,蚕茧产量跃为175万担,占全国总产量的18%,名列全国第2名,仅低于江苏省.这一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建国三十年来,蚕业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国桑蚕茧量,从1950年的61.4万担上升到1978年的330万担.今年可收购420万担,将比1950年增加五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产茧和产丝最多的国家,我国出口生丝已占国际生丝贸易量的80%.78年换取六亿美元自由外汇,占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二位(仅次于石油),对支援四化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科学养蚕”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蚕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蚕业发展的新亮点,从2005年起已连续三年蚕茧产量稳居全国之首,2007年鲜茧产量达20.5万吨,占全国产量26%,占世界产量18%,超过世界第二大茧丝生产国印度,成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蚕业发展最快、蚕茧产量最多的地区;真所谓“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蚕丝业已成为广西今后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有25个县蚕茧年产量超万担,宜州、横县两县(市)年产量超20万担,形成桂西北、桂中和桂南三大蚕桑生产基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3年,广西蚕茧产量达到175万担,占全国产量的18%,名列全国第2位.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杭嘉湖平原 ,是全国的重点蚕区 ,产茧量一直在全国地市中占首位 ,其全年蚕茧产量占全国家蚕茧量的 10 %左右 ,占浙江省的 50 %。从前我市养蚕以春蚕为主 ,自 1958年后 ,夏秋蚕饲养量不断扩大 ,其蚕茧产量亦大幅度上升 ,到 1998年 ,全市全年发种 137 4万张 ,蚕茧产量52 559吨 ,其中夏秋蚕 84 4万张 ,蚕茧产量 2 9912吨 ,分别占全市的 56 91%和 6 0 7% ,因而夏秋蚕生产已成为我市全年蚕茧生产的一个重头 ,但夏秋蚕与春蚕相比 ,其单产低、茧丝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以来,已经过了近十年时间。广西蚕桑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区域分布的特点。从全区范围来看,广西区内形成了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及丝绸纺织的比较完整的桑蚕丝产业链生产结构。然而,如果从蚕丝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地理分布状况来看,广西蚕业是否能够实现产业链的空间均衡分布,换句话说蚕业能否发挥产业的区域集中优势是今后蚕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运用评测产业地域集中度的"特化系数"理论,以往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广西蚕桑业几个主要指标的"特化系数",并对广西蚕业产业链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西的桑蚕生产近年来迅猛发展,据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统计:全区去年桑园已达1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0万亩),全年养蚕种280万张,产鲜蚕茧8.7万吨(174万担),年产量已超过浙、川、鲁、粤等主产区,已从国内的“小产区”跃升为全国产茧产量第  相似文献   

11.
广东的蚕桑业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在建国前曾经排全国第二位,建国后至90年代初期一直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近年来广东蚕桑生产连年滑坡,蚕茧产量在全国总产茧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如何才能够恢复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这是摆在广东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蚕业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以来,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产量第一大省的目标。2008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01.61万亩,养蚕471.02万张,鲜茧产量17.09万吨,巩固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地位。蚕业已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也连年上升.我国蚕茧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1985年达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而日本蚕茧产量已下跌到80万担左右.我区1985年蚕茧总产量达10.4万担,年年有所发展,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我区蚕茧生产有了发展.五十年代,年产茧量在2000~3000担左右,1958年,产茧量曾跃到5000担,1959年以后,一度跌下,年产茧只有580担;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蚕茧产量逐年回升,但均未达到万担水平.1971年我区蚕茧产量开始达到万担水平并连年增产.1984年蚕茧产量超过了广西历史最高水平,达66011担(历史最高水平是1983年65,00担)、1985年出现更大的突破,年产茧10万担,涌现出三个万担县.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区缫丝工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开办了7个缫丝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1):44-4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生产、蚕茧加工、农民增收、效益增长等方面分析2005年广西蚕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尽管受高温干旱、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5年广西蚕桑产业仍取得巨大成绩,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17.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省蚕业历史悠久,是全国4大主要蚕区之一。全省蚕茧产量,1955年26万多担,居全国第2位,进入70年代后增长迅猛,1978年103万担,居全国第1位。1991年突破300万担大关,占全国产茧量三分之一,占世界产茧量五分之一。全省农民养蚕收入13.4亿元,在农村经济中仅次于粮、油、猪居第4位,特别是在丘陵山区,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栽桑养蚕给发展丝绸工业提供原料,扩大出口创汇,是对国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省蚕茧受各种因素影响连续下降,一九八七年收购蚕茧24.63万担,比一九八六年减产37.42%。蚕茧产量已经下降到六十年代后期的水平,这与我省缫丝工业和不断发展的外贸出口需要是不适应的。我省现有17家缫丝厂,需要原料茧60万担;从出口和织绸用丝来看,也需要原料茧60万担,而目前茧蚕缺口较大。近几年,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20.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