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扁桃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找到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扁桃油的最佳条件 ,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及 CO2 体积对扁桃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为 351 .88kg/cm2、温度为 70℃、CO2 体积4 0 ml时 ,萃取扁桃油效果较好。三因素主次关系为压力 >温度 >CO2 体积。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杜仲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仲籽为原料,超临界CO2为溶剂萃取杜仲籽油.探讨了操作压力、温度和CO2体积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静态萃取10 min,再用压力35 MPa、温度40℃、CO2体积40 mL进行动态萃取,萃取杜仲油效果较好.用GC分析了杜仲籽油的组成,亚麻酸是主要成分.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杜仲籽油可作为高质量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β-胡萝卜素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不同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CO2超临界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5L/h,萃取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520μg/100g。4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压力>时间>温度>流量。且在最适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效果均优于有机溶剂,并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和进一步富集其中α-亚麻酸奠定基础。【方法】用动态相平衡法研究压力在20、25、30、35 MPa ,温度为35、40、45℃,水分含量为2.6%、4.08%、5.6%、6.0%、7.67%、9.23%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转变压力约为27.8 MPa;压力在30 MPa、35 MPa,温度为40、45℃时,猕猴桃籽油的溶解度为8.9~11.2 g•kg-1 CO2;较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0~35 MPa、温度40℃;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时物料的水分含量应保持在5%~7%为宜。【结论】通过动态相平衡法测定得出猕猴桃籽油及其脂肪酸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以及进一步精馏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杏仁中提取出杏仁油。采取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及静态萃取与动态萃取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CO2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当压力为3.5MPa,温度为70℃,CO2体积与物料比为47mL/g时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为47.03%。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棘籽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原料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棘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后原料颗粒度为1.0 mm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 h、CO2流量10 kg/h,沙棘油得率可达8.1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金柑籽油的最佳工艺,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解析压力、解析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30 MPa、解析压力为10 MPa、解析温度为55℃和CO2流量为15 L·h-1的条件下萃取率可达45.1%.  相似文献   

9.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成江晨  白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79-3080,308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考察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芫荽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多项式拟合。[结果]对纯粹二次拟合模型进行拟合可信度的F检验,结果表明多项式各项对y线性关系极显著(P〈0.01),从而确定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萃取率影响的较为合理的拟合模型为纯粹二次多项式模型。将上述二次多项式代入MATLAB的无约束最优化工具,计算出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1.84MPa,CO2流量33.26 L/h,萃取时间142.90 min,萃取温度42.6℃,该条件下最佳萃取率为12.6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工艺中,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通过对各工艺条件的改变可以大幅度提高芫荽籽油萃取率。  相似文献   

11.
杏仁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志东  张洪林  邱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89-4390
利用杏仁提取杏仁油,并对影响杏仁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获得最大提取收率的条件。即:以二氯甲烷(90 ml)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料液比为1∶7,并对提制的杏仁粗油进行精制,得到具有透明、杏仁味道的杏仁油。  相似文献   

12.
‘晋扁2号’扁桃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扁桃新品种,在山西中部地区表现树势强,丰产,适应性强。其果仁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性状特征,并从园地选择、砧木选择、栽植密度、授粉配置、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扁桃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婷  高疆生  吴瑾  乔霞  胡学林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219-222,241
以南疆部分扁桃品种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将PCR的主要成分设定4个梯度,优化了扁桃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扁桃SSR技术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和DNA最适用量分别为1U和100 ng;Mg2 、dNTP和引物最适终浓度分别为1.5 mmol/L、0.20 mmol/L和0.2μmol/L。利用18个扁桃品种验证此反应体系,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多在100~300 bp,多态性高,且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扁桃花芽形态分化的时间及细胞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对喀什地区4个扁桃主栽品种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月初开始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扁桃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5个时期。各品种完成形态分化所需时间为110~125d,品种间和品种内的不同花芽进入形态分化的时间有较大差异,但分化晚的花芽分化速度较快。果实成熟前,花芽分化进程较慢,处于花芽分化初期,果实成熟后,分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准立牌杏仁露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分析,确定了苦杏仁的挑选、脱苦脱毒、漂洗、灌装、灭菌及管道CIP清洗等关键控制点.建立了杏仁露安全生产HACCP质量控制体系,该研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巴旦杏花芽及结果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旦杏花芽有单花、复花、双花三种类型,均为两性花,♂、♀发育正常,异花授粉。花芽在各类枝中的分布数量有较大差异:短果枝84%〉小短果枝83.6%〉中果枝58.5%〉长果枝43.5%〉发育枝27.2%〉徒长性果枝20.4%,不同类型结果枝座果率不同,主要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以莎车县扁桃品种纸皮为试验材料,通过果园田间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扁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扁桃坚果的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扁桃的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是各处理之间的扁桃产量有所差异,以处理12(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2.0:0.9)的扁桃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每年施尿素102 g/株,磷酸二铵922 g/株和硫酸钾477 g/株,比不施肥处理增产160 kg/667 m2,增收2 702元/667 m2。综合扁桃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产投比分析,扁桃较合理氮磷钾比例为处理12,在此条件下,扁桃平均产量可达到258.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南疆巴旦杏与油料作物油脂及高级脂肪酸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巴旦杏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 ,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及索氏抽提的方法获得巴旦杏、油菜籽、花生、葵花籽、大豆、芝麻等 6种植物油的油样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 ,巴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 93 .67% )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 ( 6.3 3 % ,低于美国及加拿大标准 7.1 % ) ;不含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豆蔻酸 ,且棕榈酸含量较低 ( 5.99% ) ;不含对人体无益的芥酸。从营养角度看 ,巴旦杏仁油不失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新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9.
扁桃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国内外近10年扁桃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就扁桃的发展概况、品种和砧木、生态环境要求与栽培技术、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远缘杂交、多倍体和辐射诱变、同功酶分析、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发展我国的扁桃生产提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