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在该地区设置69杨等临时标地356块资料基础上编制而成。密度为278—5952株/ha(其中500—1894株/ha者占89.1%);优势高为5.9—28.6m;平均胸径为3.8—28.6cm;蓄积量为3.9—339.7m~3/ha。管理图编制方法:等树高线选用M~(-1)=A_1+B_1N~(-1)式,等直径线选用D~(-1)=A_2+B_2N式;最大密度线采用M_(Rf)=K_2·N_(Rf)~(K_1~′)式;密度管理线采用M_(Ry)=K_3·N_(Ry)~(K_1~′)式。本密度管理图的精度,等树高线为97.6%;等直径线为98.9%,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育苗措施对红麸杨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定植密度和追肥量是影响苗木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催芽时间对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苗木合理定植密度为19200—24000株/0.1公顷,合理追肥(尿素)每次为3.375千克/0.1公顷。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管理图(又称控制图)系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编制而成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线、自然稀疏线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主要用来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最高经济收益,具有准确、直观、便于使用等优点.随着森林经营集约度的提高,林分密度管理图将逐渐成为确定森林经营类型、定量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预测和造林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1年至1992年收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飞播样地资料226块,根据林分密度、林分高、林分平均胸径等测树因子的变化特征,编制了贵州独山马尾松飞播林密度控制图.等树高线采用M_(-1)=a_1e~(b1H) a_2H~(b2)N~(-1);等直径线用M=a_1D~(b1)N~(b2);最大密度线M_m=AN_m~(1 B);自然稀疏线用M=K_2(1-K_3)((K_3)/(K_3-1))~(k_3)(1-N/N_0)N_0~(K_3);密度管理线用M=PM_m,等模式计算相应参数.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精度分为92.7%和92.5%.用34块未参加编图的样地资料进行F检验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学习日本《收量——密度图》的原理,编制出吉林省天然阔叶林的产量——密度图。该图由Y—N曲线、等平均直径线、等限界直径线、最大密度线和β点线组成。主要用于调查、予测目的材种的产量、考察间伐效果、作为定量间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本报告列出了4龄小粒种咖啡的几个栽培种和中粒种咖啡品种BR1,在不同密度(1,600~7,200株/公顷)下两年平均产量资料。牙买加蓝山种的平均产量最高(3,703千克/公顷,其次是S.L.34(3,439千克/公顷)和S.L.28(3,231千克/公顷),这些品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6,0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造林密度与配置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7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分析结果是: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间除保存率、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生长量均有显著的差异,每公顷3333株的林分生长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密度。在每公顷同时是1666株的情况下,株行距2m×3m的配置明显优于1m×6m的配置。本试验结果以每公顷1666株,株行距2m×3m的密度配置最好,4年7个月生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达107.024m~3。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量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为了提供生产及进一步试验的参考和借鉴,特将我所加杨造林密度试验情况简介如下。加杨密度试验地设在盖县大清河右岸,北纬41°10′,东经122°09′,海拔高22.2米。土壤为河岸淤积沙质壤土,土层深厚。pH值6.5。地下水位4.5米以下。年平均气温9.2℃,年平均降雨量696毫米。无霜期168天。适合于加杨的生态要求。该试验共设计了6个不同的初植密度试验小区:1×1米(10,000株/公顷)、1.5×1.5米(4,444株/公顷)、2×2米(2,5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0.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通过二次回归法与Marquardt迭代法求解模型参数的比较,对五个等上层高线及三个等胸径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等上层高线以1/M=b_1H~(b_2) b_3H~(b_4)/N与M=b_1H~(b_2)N-b_3H~(b_4)N~2加权得到的组合模型为最优,等胸径线以与蓄积有关的模型M=b_1D~(b_2)N~(b_3)D~(b_4)为最佳。此外,通过对最大密度表的导算,编制了最大密度线并增加了一组等密度指数线。最后建议采用系数加权法提高蓄积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进行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中,多用角规调查。现将我们在留坝县集体林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试点中,用 fx-180p 计算器进行角规调查内业计算的方法,简介如下,供各地参考使用。一、计算公式及其变换式1.计算公式(1)公顷株数(N)计算公式:G_i=G_i′×secθ secθ=1/cosθN_i=G_i/g_i g_i=1/4πD_1~2G=∑G_i N=ΣN_i式中:D_i—径阶值,如6、8、10等G_i—各径阶改正后每公顷断面积G_1′—各径阶观测每公顷断面积g_i—各径阶单株断面积N_i—各径阶每公顷株数N,G—样点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断面积  相似文献   

12.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oNPV)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经1992年林间2700亿PIB/公顷、3600亿PIB/公顷、4500亿PIB/公顷、5400亿PIB/公顷四种浓度和林间3600亿PIB/公顷大面积应用,其防治效果(以平均虫口密度下降率表示)分别为81.05%、81.23%、83.52%、84.29%和83.40%。存活幼虫感染率(体内镜检含有PoNPV为准)为85.00%。  相似文献   

13.
密度管理图(简称密管图)的精度,在编图过程中是以样地单位面积的实测蓄积量为标准,对等高线和等直径线查图蓄积的检验。为了进一步说明密管图在抚育间伐方面的适用程度、范围及质量情况,1983年6—8月在梁平林场,壁山林场,重庆歌乐山林场等通过实地验证和收集以往二类调查、资源清查等实测标准地材料,对密管图的定量间伐强度及单位面积蓄积精度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松流脂病(Tympanis,Leucostoma)进行营林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寻找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对密度2100株/公顷以上的发病林分,应采取25—30%强度的间伐,伐除重病株和濒死木,修除1.5—1.8米以下的枝条,对Ⅳ级以下的轻病株涂药(松焦油 柴油)进行综合防治;对密度176.8株/公顷以下的发病林分,可进行修枝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5.
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与各项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而编制的。以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以林分密度为自变量,建立各种数学模式,绘制在双对数纸上,图上有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条曲线。该图经过几方面检验,证明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和资源清查等科学经营森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杉天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相似文献   

17.
<正> 用三种种植密度(20,000,40,000和60,000株/公顷)和三种采割频率测定木薯叶片的青物质,干物质及粗蛋白质产量,种植密度为40,000和60,000株/公顷的,其叶片青物质,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产量无明显差别,收割频率对青物质和干物质产量也没有明显差别。种植密度40,000株/公顷,每两个月采割一次的,其青物质和干物质产量都最高。木薯叶粗蛋白质产量最高(2199千克/公  相似文献   

18.
树木在幼年时,疏伐是培养母树树冠和提高结实量的一种措施。为此,就疏伐强度对树冠发育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基洛夫省的维亚特—波尔提、马尔梅日和乌尔姑母林管区,设置30块母树林。树龄为8—22年,Ⅱ地位级。林內有300—5,000株树木。在每块母树林內测50栋树木的冠幅。测量结果用统计学和离差分析法整理。为便于整理,将母树林按年龄、密度、冠幅分组。年龄组:8—12年(平均10年),13—17年(平均15年)和18—22年(平均20年);密度组:每公顷1,001—5,000株(平均3,000株),每公顷600—1,000株(平均800株),每公顷300—500栋(平均400株);冠幅组:第一年龄组平均为1.9米,第二年龄组平均为2.2米,第三年龄组平均为4.9米。  相似文献   

19.
通常人们认为刺槐人工林密度大郁闭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我们通过8年的定位试验发现,刺槐人工林造林密度5000株/公顷、5~6年后保存密度2500株/公顷、13年后保存密度1250株/公顷为宜。在各个发育阶段,控制其郁闭度在0.6左右,不超过0.7,这样,刺槐人工林具有乔一灌一草一地被物类似天然林系统的主体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在目前国情下,水土保持林也必须要进行经营管理,以达到兼顾水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木麻黄林多功能形成的条件是:人工投能≥10.3×10~9焦耳/公顷,资金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量≥400元/公顷;群体规模>800公顷;造林密度≥2400株/公顷,成熟期密度维持在1320株/公顷左右;滨海一侧林带的最小宽度≥12米。利用南三岛上现有木麻黄林分的调查材料,建成了木麻黄林多种功能的动态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