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热处理法与室温自然放置两种方法解除棉花毛子和包衣子的休眠,对热处理前后及室温放置到下个播种季节自然解除休眠的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种子所占的百分率(下称休眠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破除棉花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休眠程度较深的棉花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达6个月,包衣子的休眠期较毛子长;热处理1d,短时间内即能打破棉种的休眠,提高发芽率、降低休眠率的效果与自然破除的效果相同,是检验棉种发芽率,帮助估测休眠期棉种真实值的可靠破眠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安全水分下的两份成熟度差异较大的包衣棉种,在常温密闭条件下,自2005至2008年,对二者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好的发芽率高,发芽率下降缓慢,经4年常温贮藏仍为合格种子.成熟度低,快速劣变,在第3年即成为不合格种子.成熟度低的种子常温贮藏隔年使用,发芽率最高,而优质的种子则可以较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3.
酸枣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珍  李学强  马慧丽 《种子》2005,24(4):55-57
以酸枣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时间和温度对酸枣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25℃相比,在30℃条件下,酸枣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等明显升高,且出苗集中,持续时间短.贮藏时间对酸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受发芽时温度的影响较大.酸枣种子在休眠解除后种子内碳水化合物急剧减少,而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对通过休眠的湿润的酸枣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湿润的酸枣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 d和40 d,16%含水量种子1,2,3,4,5d和6d.结果表明: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10%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下各指标缓慢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5℃下,各活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下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32 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16%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和40℃劣变处理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下降缓慢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45℃和50℃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5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此外,劣变温度、时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有显著(p<0.()5)影响,在45℃条件下劣变24 d处理可以较好评价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金铁锁种子适宜的贮藏技术,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金铁锁种子做发芽试验.方法:将金铁锁种子采集后晒干,放置在4,20℃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在贮藏8个月、10个月和1 2个月时,取出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贮藏8个月时,20℃和常温贮藏条件的发芽势分别为56.67%和53.33%,与4℃贮藏条件的发芽势(27.92%)差异显著,发芽率以20℃贮藏最高(83.75%),与4℃和常温贮藏差异显著;贮藏10个月时,常温贮藏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发芽率为0,4℃和20℃贮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贮藏12个月时,4℃贮藏的发芽率最高为71.25%,与20℃贮藏的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金铁锁种子应分开存放,对于存放时间超过10个月的种子,可以采用4℃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对于存放时间不超过8个月的金铁锁种子,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6.
王少平  马书云 《种子》2007,26(7):8-11
对紫茉莉和蜀葵休眠种子浸种处理研究其发芽特性。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对紫茉莉休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极显著影响,漫种时间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对发芽势有显著影响。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对蜀葵休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4)
对羽扇豆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的萌发试验,探究羽扇豆种子发芽最适萌发条件和在鄂西南山地的最适播种季节。结果表明,光照显著影响羽扇豆种子发芽势并与温度交互作用显著,10℃条件下全黑暗的发芽势显著高于交替光暗的发芽势,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交替光暗条件更有利于缩短管理羽扇豆的时间。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期指标和发芽势均有明显影响,5、10、15℃和5℃/10℃的低温条件最利于获得较高发芽率,变温优于恒温条件。鄂西南山地露天条件下,引种羽扇豆的最适播种季节为冬季,其次是春季、再次是秋季,避免高温的夏季播种。温度是羽扇豆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田宏  邵麟惠  熊军波  张鹤山  刘洋 《种子》2016,(10):83-86
以江夏扁穗雀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扁穗雀麦种子发芽和休眠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新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几乎不发芽,风干种子发芽率最高为4%,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随着种子干燥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增加,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贮藏63d种子萌发出现急剧变化,发芽率达51.33%,与前期处理差异显著(p<0.05);78~81d发芽率超过85%,休眠解除,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至第6天.不同成熟期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在解除休眠后发芽特性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成熟度高的种子在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狭叶柴胡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才  孙晖  颜丙鹏  王喜军 《种子》2008,27(2):63-65
狭叶柴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低,其主要原因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及物种特性。狭叶柴胡种子刚刚采收后具有休眠特性,最适发芽温度20℃条件下,20株狭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个体差异从9.7%到70.O%。采用GA、6.BA可解除狭叶柴胡种子的休眠,5~50mg/kgGA、1-10mg/kg6-BA、1%KNO3处理可提高休眠狭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而1%KNO3处理和3%H202处理对解除休眠的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100mg/kgMn^2+和10mg/kgCu^2+可显著提高狭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贮藏方式对4种药食两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贮藏条件,4种药食两用植物包括野甘草(Scoparia dulc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种子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暖层积、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扩散时活性极高(>96%),土人参和鳢肠种子扩散时的萌发率分别为94%和98%,野甘草和车前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不足30%。野甘草种子经过室温干燥贮藏(25℃:70.67%;25/15℃:26%)和15℃暖层积(25℃:82%;25/15℃:31.33%)其萌发率显著高于贮藏前(24-26%)、4℃低温层积(0.67-12%)和0℃冰冻贮藏(0-8%)的种子。经过4℃层积的车前种子萌发率(34%)显著大于贮藏前(29%)、室温干燥贮藏(16.7-18.7%)、15℃暖层积(11.3-13.3%)和0℃冰冻贮藏(0-0.6%)的种子。野甘草和车前种子在成熟时有较低萌发率,具有一定程度休眠;土人参和鳢肠为非休眠种子;室温干燥储藏和15℃暖温层积有效破除野甘草部分种子休眠、4℃低温层积可破除车前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加快萌发速度。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药剂和不同水温浸种、不同储藏方式对红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种子在0.5 g/mL浓度的NaOH下浸泡45 min发芽率最高,达99.63%;综合NaOH浓度及处理时间,在0.3~0.5 g/mL范围,浸泡45 min可以使红蓼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发芽率高.低温贮藏可以打破红蓼种子休眠,室外地表自然放置发芽率较高,达19.93%,显著高于常温保存.红蓼种子浸种2h后吸水速度最快,24 h达吸水高峰;60℃温水浸种24 h发芽效果好于其他水温,发芽率达26.67%;70℃处理种子失去生活力.萘乙酸、吲哚乙酸处理红蓼种子效果不显著.种皮硬度及休眠是影响红蓼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利用产地和保存时间双因素对缅甸树萝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缅甸树萝卜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刚收集1周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发芽率逐渐降低.3个产地在保存时间较短时发芽率基本一致,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勐腊的缅甸树萝卜种子的发芽率比景洪和盈江更高,说明勐腊的缅甸树萝卜种子活力较高,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田娇娇  刘彤  王瑞丽  刘延  魏玉蓉 《种子》2019,(8):21-26,30
以准噶尔荒漠3种十字花科秋萌植物(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弯角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和2种春萌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棱果芥Syrenia siliculosa)种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秋萌特性,春萌的进化潜力和秋萌的原因。结果表明:1)温度显著影响5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萌发,3个萌发温度梯度中,10℃/15℃、15℃/25℃萌发率相对较高,表明种子普遍喜高温环境下萌发。2)种子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高后降低,储藏6个月时5个物种的萌发率最高,随着储藏时间的继续延长萌发率逐渐下降,表明大部分十字花科植物种子存在一定的生理休眠现象。3)2个春萌物种播娘蒿与棱果芥在3个温度梯度下种子均有萌发,表明能够春萌的物种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都具有秋萌的潜力,但此类物种抗寒能力弱,冬季低温会导致幼苗死亡,因此不选择秋萌。  相似文献   

16.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就不同GA3浓度和处理时间、沙藏时间、温度和基质等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栽培技术体系,为金莲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4℃沙藏或GA3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其中4℃沙藏40~50天或150 mg/L GA3处理种子3~4 天,250 mg/L GA3处理种子2~4 天和350 mg/L GA3处理2天均可有效解除休眠。(2)温度显著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动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其中30℃和30℃以上高温严重抑制金莲花种子的萌动和幼苗生长。10℃低温延缓种子萌动,15℃、20℃是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25℃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基质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发。不同基质中金莲花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混合基质1(沙和园土按2:1混合)和腐叶土>混合基质2(沙和园土按1:2混合)。  相似文献   

17.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休眠程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黄柏苷与环境温度、种子休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黄柏苷在温度信号介导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以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生长地及年度黄檗叶片中的黄柏苷含量、滤纸培养法检测黄檗种子发芽率确定其休眠程度并持续监测生长地气温;通过在黄檗繁殖器官上喷施黄柏苷,考察黄柏苷对种子休眠程度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地花期均温相差3℃,黄檗叶片中黄柏苷含量均值相差54.46 mg/g,层积30天种子发芽率相差40.45%;不同年度间花期均温相差1.16℃,黄柏苷含量均值相差4.83 mg/g,层积30天种子发芽率相差23.07%;喷施黄柏苷,可使种子休眠程度显著加深,种子发芽率降低57.34%。研究结果提示三者之间存在环境温度越低,黄檗叶片中黄柏苷含量越高,黄檗种子休眠程度越深的关联,温度对黄檗种子休眠程度的调控可能是通过调节黄柏苷含量,经过某种体内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