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乳企纷纷走向新西兰等乳业大国,而新西兰乳企也看准中国蕴藏的巨大商机,加快拓展中国市场的速度。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为两国加强投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核准了伊利集团在新西兰投资1.71亿美元的乳制品项目。这一项目也已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的批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该项目计划在新西兰南部建设  相似文献   

2.
境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乳企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动力。在稳定奶源、优化升级与品牌开拓三阶段战略定位指引下,中国乳企主要通过收购、合资、独资以及战略合作四大模式实施境外发展,目前中国乳企境外发展主要受到融资、竞争力不足与政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国际型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制约,本文从企业和政府2个视角提出了促进中国乳企境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2013年8月份恒天然肉毒杆菌乳清粉事件对新西兰乳品品牌的影响及对我国国内乳企、国际奶业市场的影响,并深刻思考分析了此次事件对我国奶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北方牧业》2012,(22):4
正一边是百姓抱怨,一边是乳企喊冤。日前光明乳业总裁有关中国乳品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奶源差"的公开言论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奶业总裁"炮轰"中国奶源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称,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却将其归咎为"奶源"不好:"中国乳品工业水平是世界最高水平,而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他还坦陈,自建奶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做做样子,给媒体、给社会一个交代",因为自建奶源成本太高,企业难以负担。新西兰等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国好,但是他们很少出事,就因为他们的奶好。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奶粉需求的不断上涨,全世界市场都在向中国开放,中国与国际的互联互融已经成为了趋势。对于中国乳企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借助国际品牌,吸纳国际经验,整合国际资源。而恒大集团进军乳制品行业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2014年8月,恒大乳业集团正式成立。恒大深知优质奶源的重要性,到新西兰投  相似文献   

6.
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空间仍在继续扩大,奶源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乳企的新旧更替、份额及座次变换也令得竞争更为激烈,国际乳企的进入、中国乳企的“出海”也增加了中国乳业的影响力及未来的想象空间,投资人对于中国乳业的关注和参与更甚于以往。报告指出,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毕马威中国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认为,在  相似文献   

7.
<正>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乳业近2000家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仅有200家,且有30%都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在亏损,甚至停产。早前有不少报道已经透露出,中国乳企生存现状十分困难,尤其是地方乳企,既要与国内一线大牌进行角逐,又要面临外来乳企的重重围剿。  相似文献   

8.
一、抢夺奶源 奶源已经成为企业2008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一线企业的扩张,随着他们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策略,在很多奶源地已经展开了一轮争夺战,区域性传统乳企(区域性传统乳企是指以低温巴氏奶生产为主,核心市场基本局限于自己的省份;同时还有区域性新型乳企。这类企业以生产常温奶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在经历了去年上半年的销售疲软之后,去年下半年国内乳企仍未摆脱下滑的颓势,正伴随大自然的冬天进入凛冽的寒冬。令业界欣慰的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国内乳企看到了希望,纷纷出台措施准备大干一场。但同时,也令国外乳企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出招抢食新增的百亿市场。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2014年12月10日,恒天然集团宣布将第四季度固体乳预收价格从上一季度的5.3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5.6元)/kg,下调至4.7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2.7元)/kg.占全球乳制品贸易1/3的生产商恒天然的这个小小的举动,引发了中国乳业的巨大波澜.乳业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以及乳业专家都在感叹,迎来寒冬的不只是新西兰奶农,还有中国乳制品全产业链上各环节.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国内乳业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影响中国乳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中国乳企又该怎样发展?本文综述了本行业部分专家的观点,旨在为乳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据新西兰奶协(Dairy NZ)最新统计,娟荷杂交奶牛(Kiwi-Cross)在新西兰成乳牛群的比例已达41%,超过荷斯坦牛群数量,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奶牛种群,也是全球最大的奶牛杂交种群。  相似文献   

12.
信息     
欧洲最大乳企携顶级奶粉首度登陆中国市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乳企丹麦阿拉福兹公司终于迈开了它跻身中国市场的第一步。12月10日,阳拉福兹风行全球几十年的高端婴幼儿奶粉美蕾兹(Milex)于深圳五洲大酒店闪亮登场,揭开了这家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同时也是美国航天署唯一专用乳制品  相似文献   

13.
《北方牧业》2012,(13):6+8
2012年6月,中国乳业依然没有得到半分安宁。知名乳企蒙牛换帅,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中的一把大火就来势汹汹地烧到了蒙牛的上游端——奶源。奶源,历来就是乳企必争之地,尤其是在现如今乳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奶源,这个乳品安全的第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日益被各大乳企列在了最迫切需要有所动作的第一位。当然,各自的动作有各自的思路,到底哪种思路能顺势而为,成就中国奶源乃至奶制品安全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13,(12):13
近日,中国奶业协会年会举办的中国新西兰奶牛育种专场标志着新西兰育种改良公司LIC正式登陆中国。2012年,新西兰LIC公司年销售冻精455万剂,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中国销售2万剂。作为全球10大奶牛育种公司之一,LIC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主要有是饲料转化率高、乳固体产量高、繁殖力强、生产寿命长、易管  相似文献   

15.
企业大视野     
<正>欧洲最大乳企携顶级奶粉首度登陆中国市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乳企丹麦阿拉福兹公司终于迈开了它跻身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近日,阿拉福兹风行全球几十年的高端婴幼儿奶粉美蕾兹(Milex)在深圳五洲大酒店闪亮登场,揭开了这家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同时也是美国航天署唯一专用乳制品品牌登陆中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正(接第6期)三、中国已完全失去低价奶源的优势2013年全国饲料价格高涨,使每公斤牛奶的生产成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之养殖人工费高,奶产量低,从而使得中国生鲜牛奶完全失去了价廉优势而成为全球奶价最贵的第四个国家。四、2013年是乳企并购整合年其实,中国乳企的并购整合,已在2013年的下半年就拉开了序幕。这一年并  相似文献   

17.
正乳企仍处微妙转型期近日,两则关于"奶"的消息,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一则,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奶业不仅是"民以食为天"的产业,更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并提出了"到2025年奶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明确目标。另一则,是关于一家从事乳制品生产加工及牧场经营等业务的老牌乳企大庆乳业的消息,该乳企在  相似文献   

18.
《湖北畜牧兽医》2012,(7):46-46
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雀巢公司日前宣布,斥资1.8亿元在黑龙江双城建设大型牧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奶粉市场。"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苏博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各大乳企纷纷掉头建立可控的奶源基地,涉足上游奶源环节,而近年来,外资乳企同样悄然加入了对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乳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已成为乳业界共识,增长平缓、竞争加剧、结构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乳业的三大特征。随着君乐宝、现代牧业、圣牧高科、辉山等区域乳企布局全国市场的步伐加速,再加上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大品牌,中国渐已形成"乳业七雄(伊蒙光君现圣辉)"共同逐鹿的市场格局。在各区域市场,"乳业七雄"和当地乳企们展开激烈的巷战,中国乳业新一轮洗牌大战业已正式拉开帷幕。对于广大中小区域乳企来说,当前的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5年即将过去,2016年的营销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进口新西兰液态奶到岸价格、中国240m L袋装鲜奶零售价格和中国生鲜乳收购价格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和向量修正误差模型(VEC),系统分析了中新自贸区对中国生鲜乳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贸区对中国生鲜乳价格有长期稳定的影响,且具有联动性,价格波动传导顺畅,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