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颖 《农村电气化》2023,(11):98-99
台区线损治理是供电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现行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模式是基于抄表数据计算台区购售电量和线损率,台区线损异常主要包括高损和负损2种,文章从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分析和台区线损异常管理方法 2个方面介绍台区线损治理经验,以期提升台区同期线损经济运行率。  相似文献   

2.
正国网甘肃舟曲县供电公司台区线损治理遵循"先分析后现场、先总表后用户、先统计后同期"的工作原则,按照逐次消除"未安装终端台区—未建模台区—未计算线损台区—负线损台区—高线损台区"的工作步骤,充分运用采集建设运维软件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流程,通过台区线损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开展现场排查整治,同步完成SG 186和GIS调整工作,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控。现将台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台区线损、加快台区线损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当对供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线损异常进行及时监测并诊断。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线损异常诊断技术,从用电采集系统中获取海量的电力运行数据,通过算法构建窃电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台区关口计量装置故障、窃电、用户计量装置异常、户变关系异常等问题进行诊断。该系统可以减少台区线损异常分析的时间,提高台区线损分析的准确率及效率,是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管理智能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线损工作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加强营销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对减少管理线损具有重要意义。在营销管理方面,我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降低线损:1推行分台区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各供电所实行了线损指标与职工效益工资和奖金挂钩的考核办法,公司把低压线损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供电所,各供电所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每个台区的具体线损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强营销专业线损管理工作,冀北公司也正在全面加强台区同期线损规范管理常态化工作,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实行多专业联合行动,建立健全营销全业务质量管控长效机制,在全部营业区域实施营销全业务质量问题大检查。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专线行动工作部署,组织开展自查自纠问题分析、整改,为配合台区线损和反窃电专项行动工作,利用采集系统为依托,结合工作经验,将台区线损异常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降低台区线损的措施,希望在降低台区线损工作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区同期线损治理是供电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供电所线损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在解决了台户关系错误、系统台区错误、跑冒滴漏等管理因素后,乐平供电所通过并线、改造接户线、切改负荷等方式实现台区线损经济运行,小投入实现指标的大提升。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以期提升台区同期线损经济运行率。  相似文献   

7.
郭娟 《农村电工》2012,(12):40-40
1健全线损管理体系,强化线路、台区精益化管理河南省郑州供电公司成立了线损"四分(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牵头的工作小组,以营销、配电为基层实施机构,并逐级制定了线损"四分"管理制度,合理分解线损考核指标,建立线损每月分析和绩效考核制度,为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工作奠定了有效的组织基础。在"四分"管理中,高度重视分线、分台区基础工作,健全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上线及集抄改造工作的逐步完善,目前青海省黄化供电公司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已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受人员操作熟练水平、重视程度、系统功能完善程度、硬件质量、管理方法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实施以来,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指标始终较低,影响了公司的低压线损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现以青海省河南县供电公司为例,找出影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指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网中,35kV及10kV线路的管理工作普遍受到重视,所以线损和功率因数合格率比较高。但在低压台区,由于存在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三相线路负荷不平衡、电能表计量不准、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低压线路线损高、功率因数低,所以,加强低压台区管理、降低台区线损工作应该受到重视。现将工作中的一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所淄分台区线损管理,是指按照配电网低压公用变压器所供400V供电区域作为管理单元进行个人承包考核的一种管理模式。分台区是供电企业分线、分压、分台区细化线损管理的重要部分,分台区线损统计能够有效及时地监测低压配电网线损构成和所在台区内用户电能量的突变情况,为台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控制窃电现象发生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为业扩及配电网改造提供计算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影响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台区总表接线错误、互感器变比错误、台区户变关系错误、表计故障、采集失败、失压、失流、窃电等。有些原因容易被发现,但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台区线损合格率。国网四川泸州市泸川供电分公司在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中,发现并梳理出六方面影响线损异常且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1台区总表接线错误或安装质量差针对台区总表接线错误的改进措施。一是在安装时由一人安装接线,再由另一人检查接线,确保接线正  相似文献   

12.
正国网河北武邑县供电公司全力开展线损专项整治工作,细化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规范台区线损核算工作和供用电秩序,采取"四个到位"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升线损管理水平。1跟踪监测到位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分析模块、营销系统线损管理模块和线损平台统计分析模块三套系统的相关特性,针对高、负损台区实时监测,做好台区考核表维护支撑,严把  相似文献   

13.
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台区线损指标难以确定。线损指标的核定,直接关系到月核月兑的执行,台区历年线损基数波动的原因难以查清,其指标难以借鉴;现实的线损指标无恒定不变的固定模式;网络的基本数据变化无常;因管理影响线损波动的因素多。  相似文献   

14.
正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电网规划、生产技术管理、电网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农村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点多、面广、环境复杂,提升台区线损管理水平是节能降损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线损影响线损因素以及如何管理台区线损入手,介绍影响线损的因素,线损异常查找步骤,并对台区线损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关于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台区线损管理问题的要求,规范台区线损管理,高密市供电公司成立了由纪委、组织部、营销部组成的联合行动小组,由营销部、各供电所线损专责组成的台区线损专项攻坚小组,开展"台区线损治理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查处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全面夯实营销基础管理,切实提升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实  相似文献   

16.
正为有效减少损失电能量,2016年,国网青海同仁县供电公司加强了对线损异常台区的治理力度,截至8月,该公司负损台区从年初的14个减少为4个,高损台区从年初的20个减少为0个,其中治理重损台区2个。剔除空载台区及线损电能量统计不同期等因素影响,定义高损台区为线损率大于18%的台区,而重损台区为线损率大于35%的台区。笔者参与了以上异常台区的治理工作,对其中一个重损台区得到治理后线损  相似文献   

1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虽然能通过供电量及售电量等数据计算出台区线损率,但对于台区各层级电气设备及各支路的用电情况,无法做到更深度的感知,线损精细化管控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而“跑冒滴漏”在运行台区中占有很大比重,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台区损耗,进一步提质增效。利用固定式或移动式线损监测工具,可对低压台区内线损异常分支进行监测,获取异常分支区段线损数据,通过采取精细化降损措施,实现线损异常台区精准化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丁弋 《农村电工》2023,(4):49-49
通过国网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中的低压理论线损计算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计算台区理论线损率,并同步与实际线损率进行比较,可以快速判断出线损的性质,方便低压线损的管理。1案例一:技术线损的治理1.1台区情况台区名称:段家边村西,该台区线损率一直在4%~5%,偶尔超过5%,超过5%属于不合格台区。经过多次排查仍然不能确定线损原因,只能归类为疑难台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动态     
淄博供电公司出台降低线损新举措淄博供电公司博山供电部在线损管理中,对所辖变压器台区线损实行A、B、C分类管理法,收到好效果。所谓A、B、C分类管理法,就是把每个变压器台区线损在6%以下,且连续三个月波动小于2个百分点,电费回收率为100%的台区为A类台区;线损在10%以下且连续三个月波动小于2个百分点,电费回收率为100%的台区为B类台区;线损超过10%且电费回收率在规定的日期内达不到100%的台区定为C类台区。供电所重点对于C类台区进行分析检查,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并严格进行考核。如开发区供电所对所辖39个变压器台区实行分类管理,没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青海省农牧区低压台区集抄改造工作的全面建设,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与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成功对接,为理论线损计算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但集抄改造台区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受到用电采集系统抄读成功率、线损计算软件中绘制拓扑图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需在工作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