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奶牛真胃移位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真胃移位包括真胃左方移位和真胃右方扭转。它与真胃阻塞、真胃代谢性酸中毒、真胃炎、真胃弛缓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继发或并发。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运动不足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度对鸡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72只32日龄京白904肉仔鸡(公母各半)研究环境温度(简称温度)对真氨基酸消化率(TAAA)的影响。试验采用3×2×2析因设计。试验鸡在8℃、24℃、30~32℃下处理14天 ,43日龄时 ,采用改进的真代谢能 (TME)法测定3种温度下肉用公母鸡对玉米和豆粕的氨基酸的TAAA。试验结果如下 :TAAA受温度的影响极显著 (P<0.01) ;饲料及性别间TAAA差异不显著 (P>0.05) ;温度与性别互作对TAAA影响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3.
奶牛由于长期舍饲,大量饲喂精料,且运动较少,造成了奶牛产后胃内酸度过高,易引发本病。临床症状:体温正常,病初多有食欲,排粪迟滞、量少、发黑、有胶冻样物;后期多排煤焦油状粪便,且粘稠,食欲废绝,不反刍,但始终饮水。治疗方法:10%葡萄糖500毫升×1瓶、维生素C10毫升×5支、樟脑10毫升×2支;10%葡萄糖500毫升×1瓶、庆大霉素10毫升×3支、可的松20毫升×5支;5%葡萄糖500毫升×1瓶、黄芪注射液10毫升×10支;5%碳酸氢钠500毫升×1瓶。以上药品一次静脉注射。②斯达康泰5毫升×6支、期达胃泰5毫升×3支,以上药品一次肌肉注射,一天二次。③乳酸…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溃疡引起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华 《畜牧与兽医》2003,35(10):46-46
真胃溃疡是一种在临床上表现为不食 ,腹痛 ,黑粪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成年牛与犊牛都会发病。随着奶产量的提高 ,本病发病率亦不断增加。相城区某镇一奶牛场 ,其中有 2头青年奶牛因真胃溃疡死亡。病初 ,奶牛不食 ,体温 3 9℃ ,精神尚可。疑为瘤胃驰缓 ,用姜酊 ,陈皮酊各 10 0mL灌服 ,且肌注胃力通 10mL。下午该牛开始吃青料。 3d后 ,又不食 ,灌服液体石蜡油 5 0 0mL ,以防止臌气。用听诊器听诊 ,发现真胃蠕动减缓 ;触诊真胃区奶牛有痛感 ,并排黑色稀粪 ,呈柏油状。立即给牛补液 ,5 0 %葡萄糖 5 0 0mL ,10 %葡萄糖水 5 0 0mL ,5 %碳酸氢钠 …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的真胃疾病比前胃疾病少见得多,且诊断、治疗都较棘手。据我站门诊统计,真胃病约占耕牛消化系统疾病的3%左右,而真胃溃疡则更鲜见。笔者在近20年的兽医临床上,遇真胃溃疡或类似病约40头以上,以失笑散为基础方加减施治,收效颇佳。1病因机制真胃溃疡是...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发展,真胃转位已引起兽医界人士的注意。它是以消化机能紊乱为主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手术整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院自1985年至1989年治愈5例,现将其中一个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个体养牛户张××,饲养一头六岁二  相似文献   

8.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某饲养户饲喂奶牛8头,一直饲喂干鲜玉米秸,从未饲喂过青贮.2005年9月10日,用鲜玉米秸制作完青贮,9月15日搬迁进入养殖小区并开始给奶牛饲喂青贮,9月17日奶牛发病.8头牛中有3头因产奶量高或采食量大而发病;其余5头牛因产奶量小、厌食加之采食量小而未发病.  相似文献   

11.
王金帮 《中国牛业科学》2005,31(6):93-94,96
牛真胃积食也叫四胃阻塞或皱胃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病程长达1至2周,个别的可达一月以上,病的初中期如能及时确诊,可望治愈,后期多预后不良,转归死亡。因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已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近年来经临床实践选用加减当归苁蓉汤治疗该病45例,治愈达38例,治愈率达84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奶牛真胃溃疡是由于真胃食糜的酸度增高长期刺激真胃,以至真胃黏膜局部组织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溃疡。多因伴发弥漫性腹膜炎而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我国的奶牛饲养量也随之增加,但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的奶牛疾病问题,其中因为真胃变位而导致奶牛死淘的情况愈来愈多.而现阶段我国对于奶牛真胃变位的成因和防治机制缺乏明确的定论与规定,使该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奶牛真胃变位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无磷原料配制无磷饲粮,选择低磷原料配制基础饲粮,用一定比例待测植物性饲料替代基础饲粮配制待测饲粮,通过平衡试验法测定了35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对玉米、豆粕、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总磷真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控制饲粮含磷量低于肉仔鸡的磷需要量,研究饲料磷的最大利用率时,肉仔鸡的内源磷排出量为(44.84±3.14)mg/d。玉米、豆粕和麦麸的总磷真利用率分别为(16.42±3.36)%、(28.34±4.90)%和(46.48±4.29)%。利用总磷含量的1/3和非植酸磷含量估计肉鸡饲料有效磷并不准确。因麦麸本身含有高活性的植酸酶,肉仔鸡可部分利用其植酸磷。  相似文献   

15.
在单胃动物生产上,为了尽可能少的投入(饲料等)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畜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平衡地供给畜禽以适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研究表明,以可利用氨基酸为基础制定的营养需要和设计的日粮配方,不仅可使日粮氨基酸更加趋向平衡,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充分利用廉价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  相似文献   

16.
<正>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瓣胃后方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慢性营养失调的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六周内,偶见于分娩前。1病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精料过多,粗饲料饲喂不足,突  相似文献   

17.
18.
奶牛真胃移位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石测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延伸到网胃和隔肌,向后可延伸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窝旁。 1病因调查 1.1发病与产奶量的关系我场牛奶产量逐步提高,该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1.2发病与精饲料喂量的关系精料喂量与发病呈正相关,表现为精料喂量多,发病也多。我场成母牛精料喂量是以奶换料,即奶产量越高,精料喂量就越大。 1.3发病与分娩的关系分娩后 1~ 8天发生该病占 64.28%,分娩后 1~ 10个月发病占 28.57%,也有产前 20天发病的 (…  相似文献   

19.
真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是奶牛消化系统的常发病。真胃的炎症或溃疡往往导致真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真胃移位或真胃扭转造成严重后果。奶牛在产后各胃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化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精料过多等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真胃炎。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笔者应用椿皮散配合抗菌药治愈奶牛产后真胃炎数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将典型病例报道于后。1典型病例1.1发病情况关华乡王某1头5岁奶牛,产后第9天,渐进性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每次只吃少量青草,拒食精料。…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炎100例的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真胃炎为临床多发疾病。我们于 1998年至 2 0 0 0年底诊治真胃炎奶牛 10 0例 ,其中原发性真胃炎 44例 ,继发性真胃炎 5 6例 ,病牛全部治愈。1 临床主要症状除具有一系列前胃疾病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症状外还有以下症状 :如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眼窝下陷 ,皮肤弹性降低 ,被毛缺乏光泽 ,消瘦 ;瞬膜、鼻唇粉红色 ;有的磨牙 ,心音亢进、加快、节律不齐。饮欲减少 ,不爱吃精料 ;反刍次数减少。排粪干硬而量少 ,表面光滑或附有粘液 ,有的个别牛表现腹泻。对真胃区进行触压或解压之后有疼痛反应。个别病牛表现腹痛不安 ;叩诊倒数一二肋骨呈钢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