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试图寻求一种经济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的策略.微生物因为分布广泛并具有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能力而成为生物修复的最佳选择.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因为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细菌属.从鞘氨醇单胞菌特殊的代谢机制、多样的降解基因和高活性的降解酶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和在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2.
一株具有农药降解潜能的鞘氨醇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菌株培养、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1株具有农药降解潜能的鞘氨醇单胞菌XJ进行鉴定。[结果]XJ菌株在LB和MAC培养基上的生长、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酶和TSI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对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95种供试碳源,XJ不能利用的碳源有37种(包括多羟醇和菊糖),符合鞘氨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鉴别特性;XJ菌株可扩增出1500bp左右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登陆号为AF331661(Sphingomonas yanoikuyae)的菌株最接近。[结论]供试菌株被鉴定为矢野口鞘氨醇单胞菌XJ菌株(S.yanoikuyaeXJ)。  相似文献   

3.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得到菌体,消除了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COD降解的最佳条件;讨论了时间、温度、pH值、降解剂用量、摇床摇速几个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小球降解COD的影响;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降解COD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其最佳降解活性,微生物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五氯苯酚(PCP)的化工厂土壤中,分离并驯化筛选出1株能降解PCP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与16S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降解PCP试验表明,该菌株在30℃、pH值8.0的条件下能较好地降解PCP,添加少量葡萄糖与吐温可提高降解效率,并且对金属离子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鞘氨醇单胞菌株XJ对农药的降解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除虫菊酯3类农药具有降解作用,能对农药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菌株为目标,对采自广州市郊区的鞘氨醇单胞菌 Sphingomonas sp.菌株XJ,经富集培养法提高其对农药的降解效能后,用气相色谱检测了该菌株对目标农药的降解率.结果显示该菌株对5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为克百威55.58%、异丙威62.74%、辛硫磷77.55%、毒死蜱56.59%和氯氰菊酯81.8%.表明该菌株有很强的逆境生长潜能,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除虫菊酯等3类农药具有不同的降解效能,是一株具有开发价值的细菌.  相似文献   

6.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得到菌体,消除了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铜生物吸附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素时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小球对铜吸附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量、摇床摇速.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铜的吸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其最佳吸附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的性能,揭示鞘氨醇单胞菌在矿区复垦土壤沃土化中的作用,可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和土壤质量快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沉陷复垦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矿化试验和腐解试验,测定活性碳变化、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标,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促进秸秆腐解能力.在培养期间,累计矿化量均以菌+秸秆处理最高,CK最低,添加菌剂的处理土壤矿化速率大于不添加菌剂的处理;灭菌土处理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灭菌处理,其中,添加菌剂处理的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添加菌剂处理,灭菌土条件下菌+秸秆处理的腐解率最高;在添加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菌+秸秆>菌>秸秆>CK;在菌+秸秆处理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多;0~72 h各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AWCD)值增长快速,碳源利用能力处于最强的阶段,灭菌条件各处理增长率大于不灭菌处理,添加菌剂处理中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大于不接菌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可以显著促进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肥力的提高,可以作为矿区复垦土壤修复的良好菌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拉萨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能够为遏制草原上瑞香狼毒的肆虐提供参考资料。釆用稀释倒平板法从瑞香狼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经典分类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拉萨河谷(扎叶巴沟)的瑞香狼毒土壤中的细菌55株,归属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melonis)、Pseudomonas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日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ponica)、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又以鞘氨醇单胞菌为优势种;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结构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对瑞香狼毒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蒲体,消除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索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量、摇床未摇速,对养殖海水中莆金属铅的吸附率达到85%.通过比较发现,在降解铅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活性.微生物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鞘氨醇单胞菌对土壤中溴氨酸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溴氨酸降解菌株——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N1对土壤中溴氨酸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N1对土壤中溴氨酸的降解行为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高浓度的溴氨酸对N1菌有抑制作用;增大接种量能加快溴氨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N1菌株在土壤中降解溴氨酸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是7.0;高温和偏碱性环境都会使N1菌株对溴氨酸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