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 erLa salle)在巨园桉(E. grandis×E. tereticornis)DH201-2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长高度均能侵入定居,并产生大量虫瘿,对巨园桉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尾叶桉、杂交桉无性系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门江林场参试的6个无性系分别来自巨尾桉(E.grandis)、尾赤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柳窿桉(E.saligna×E.exserta)等3个杂交种和1个尾叶桉(E.urophylla)纯种,均有较高的生长水平,林龄44个月时它们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到31.34 m3/hm2,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从林龄8个月到44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但以造林编号为3(巨尾桉)、5(巨尾桉)、4(尾叶桉)的无性系生长较好;另外,无性系生长稳定性高,早期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3.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4.
广西耐寒桉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广西在耐寒桉树育种方面开展了引种试验、家系试验、优树选择以及杂交育种等工作 ,引进了邓恩桉(Eucalyptusdunnii)、赤桉 (E .camaldulensis)、溪谷桉 (E .badjensis)、蓝桉 (E .globulus )、巨桉 (E .grandis)、圆角桉 (E teleticornis)、史密斯桉 (E .smithii)、多枝桉 (E .viminalis)等一批树种及其种源 ,进行了有 10 4个邓恩桉家系参与的家系试验 ,选择出柳窿桉、邓恩桉等树种优株近 10株 ,成功培育出具明显杂种优势的柳窿桉(E .saligna×E .exserta)、尾赤桉 (E .urophylla×E .camaldulensis)、尾圆桉 (E .urophylla×E .teleticornis)等桉树杂交种 ,另外还开展了促进邓恩桉开花结实与邓恩桉组培繁殖的试验研究。建议加大耐寒桉研究力量 ,借鉴已有的国内外耐寒桉育种经验 ,引进更多耐寒桉优良基因资源以及加强对优良耐寒桉树种邓恩桉的开花结实与组培繁殖的研究攻关等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主伐年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年轮不易判读的问题 ,采用标准地观测资料 ,分析其数量成熟年龄 ;同时考虑其它自然和社会因素 ,提出巨尾桉主伐年龄为 5~ 6a。  相似文献   

6.
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广西耐寒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 3年来 ,着重开展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 1991年建立的邓恩桉 (E dunnii)种源 /家系试验林进行了观测研究 ,包括种源及家系的生长表现 ,开花物侯与种子生产能力的研究 ,促进邓恩桉开花结实试验、邓恩木材基本密度的分析测定 ;(2 )从澳大利亚引进多枝桉、邓恩桉等 10多个耐寒桉树种 /种源 ,建立了新的耐寒桉品种试验林 ;(3)扩大邓恩桉栽培范围 ,在广西、江西以及湖南建立起邓恩桉种源试验与示范林 ;(4)开展了邓恩桉、柳窿桉 (E saligna×E exserta)组培无性繁殖研究 ,建立了 8个无性系无菌体系 ;(5 )对栽培耐寒桉树的柳州、桂林两地试验点的立地进行了评估。此外 ,还指出了项目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单项选择法和双向选择法对14种速生桉人工林心材的抗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蛀蚀性进行室内测试,比较各种桉树心材被白蚁蛀蚀程度及质量损失率,以评价各种桉树木材对家白蚁的抗蚁蛀性能.单项选择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心材抵抗家白蚁的蛀蚀能力有很大差异,20 a生韦塔桉(Eucalyptus wetarensis)和14 a生细叶桉(E.tereticornis)心材对家白蚁的天然抗蛀性最强,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属于轻微蛀蚀等级;50 a生窿缘桉(E.exserta)和40 a生柠檬桉(E.citriodora)次之,平均质量损失率在10%~20%,属于轻度至中度蚁蛀等级;8 a生巨桉(E.grandis)的抗蚁蛀性能最差,平均质量损失率大于50%,属于严重蛀蚀等级;其余8种桉树心材包括蓝桉(E.globulus)、 赤桉(E.camaldulensis)、 粗皮桉(E.pellita)、 托里桉(E.torelliana)、 刚果12号桉(E.ABL12)、 尾叶桉(E.urophylla)、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和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年龄为6~28 a,平均质量损失率为30%~40%,属于中度至严重蛀蚀等级.双向选择测试结果表明,家白蚁对不同桉树心材有取食偏爱性,14种桉树心材被家白蚁取食喜好优先排序为:巨桉→托里桉→尾细桉→蓝桉→刚果桉12号→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柠檬桉(28 a生)→柠檬桉(40 a生)→赤桉→窿缘桉→细叶桉→韦塔按.  相似文献   

8.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几种桉树萌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博白县林区6种桉树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La Salle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区内巨园桉Eucalyptus grundis×E.tereticomis DH201不适宜萌芽更新,窿缘桉E.exserta萌芽大部分出现虫瘿,尾叶桉E.urophllaU6萌芽出现部分虫瘿,巨尾桉E.grundis×E.urophlla广林9号萌芽少数植株受害出现畸形小叶,而尾赤桉E.urophlla×E.camadulensis DH184等未见虫瘿或畸形枝叶出现。  相似文献   

9.
王豁然  郑勇奇 《林业科学》1993,29(4):366-372
亮果桉[Eucalyptus nitens(Deane & Maiden)Maiden]在分类学上与蓝桉(E.glo-qulas Labill)和多枝桉(E.viminalis Labill)亲缘关系密切,同属于双蒴盖亚属(Sgm-phyomyrtus)蓝桉组。亮果桉是桉树属中高大乔木树种之一,是澳大利亚高大桉树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树高通常40-70m,偶见高达90m,胸径1-2m,树干饱满通直。亮果桉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地理间断特征,种群之间彼此隔离,因此其形态特征,尤其是幼态叶的特征产生明显的种内地理变异。它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土和维多利亚4个相互隔离地区。水平分布的地理纬度范围为30°-38°S,垂直分布海拔  相似文献   

10.
尾巨桉林分萌芽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樟木头林场1996年营造的尾巨桉(E.urophlla×E.grandis)林分砍伐后萌芽更新技术进行探讨,以图解决尾巨桉第一代萌芽更新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在龙岩市引种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岩市引种的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林分的生长状况及受冻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 :巨尾桉生长迅速、丰产性好 ;冻害程度与地形、林分年龄、水体等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在相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邓恩桉插穗生根抑制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扦插生根困难的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生根容易的尾巨桉(E. urophylla×E. grandis)无性系GLug-9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受试材料的生物效应、提取液酸度及其化学鉴定3方面,进行邓恩桉插穗生根抑制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提取液具有较强的生物抑制效应,但其提取液酸度与GLug-9差异不明显,而酚类物质化学显色反应的差异较大。这说明,邓恩桉插穗中存在生根抑制物质,但其有效抑制物质不是有机酸,而是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对尾叶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巨桉(E.grandis)和赤桉(E.camaldulenis)3个桉树品种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自然侵害后的从枝状等级、虫瘿特征、虫瘿数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受害程度不同,按照丛枝状等级划分,尾叶桉和巨桉为3级,而赤桉为4级。尾叶桉仅在叶柄部位发现虫瘿,而在叶脉和嫩梢部位均未发现虫瘿;巨桉和赤桉在叶柄、叶脉和嫩梢部位均形成虫瘿。3个品种的虫瘿数等级均为2级。结合从枝状等级和虫瘿数等级的评定结果,将尾叶桉定为低抗品种,巨桉定为中感品种,赤桉定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桉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Guenee)近年来对河源市种植的速生桉丰产林造成巨大危害,通过对河源市桉尺蠖虫害调查与统计分析,对多种桉尺蠖防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该地桉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危害后,一些桉属品种形成虫瘿导致寄主畸型。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区内观察发现,该小蜂危害后能够引起多种植物叶、芽出现明显变化,其中受害植株产生微型小叶是最常见的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6.
短轮伐期巨尾桉萌芽更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是巨桉和尾叶桉的优良杂交种,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均进行了集中造林、规模经营。在“三板”和纸浆材需求日益增长,巨尾桉短轮伐期用材林大面积推广、各种经济成分投资造林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研究巨尾桉萌芽更新,对于缩短经营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节省造林投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激素及基本培养基组合对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继代培养的影响,筛选出两种适宜韦赤桉继代培养的培养基WC-1(Nitsch+BA0.18+IAA0.15)和WC-2(N-2+BA0.05+IAA0.10),它们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在韦赤桉继代过程产生丛生芽及壮苗,有利于后续的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和危害症状进行描述。测定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在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聚集度大于叶片,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I§、平均拥挤度m^*、L指数(个体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46.2065,0.2811,3.5294,57.9134和58.9111,叶片上则分别为7.0401,0.9949,1.9996,9.0574和7.0500。虫瘿平均长度0.32cm,平均宽度0.22cm,平均大小0.0901cm^2。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不同无性系桉树上的虫瘿数量在不同部位上存在差异,广林9主要危害枝条、巨桉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的虫瘿数量差异上,广林9主要危害叶柄,巨桉则同时危害叶柄和中脉;已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天敌寄生蜂——长尾金小蜂。  相似文献   

19.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雄性比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巨园桉E.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上1 200头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La Salle连续2个月的观察,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雄性比例达到18%~48%,比报道的0.5%~0.8%(即雄雌性比1/195~1/124)高17.2%~47.2%,其比例在不同桉树品种和不同时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