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思远 《农业工程》2020,10(5):108-111
为研究硅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硅肥模式,0(CK)、基施硅肥(S1)、喷施硅肥(S2)、基施硅肥+喷施硅肥(S3),分析3种硅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S3处理的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量提高10.33%。和对照组相比,硅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同时硅肥处理间没有差异。综上,硅肥基施+喷施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2.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施硅肥时期。【方法】选取“津原85”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间歇灌溉模式下设6个施硅肥处理(不施硅肥(CK)、分蘖期施硅肥(F1)、拔节期施硅肥(F2)、孕穗期施硅肥(F3)、抽穗期施硅肥(F4)、扬花灌浆期施硅肥(F5)。研究间歇灌溉下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间歇灌溉下增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增长1.15%~11.36%,干物质量增长9.17%~24.24%,产量增长2.05%~8.63%,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长2.16%~8.63%。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分蘖期施硅肥效果最佳。【结论】间歇灌溉模式下,通过增施硅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将分蘖期作为间歇灌溉下“津原85”水稻适宜的施硅肥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索宁夏南部低温阴湿区马铃薯露地种植对氮、磷、钾三要素的搭配要求,掌握其最优的施肥技术,用以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大田生产。依据试验结果:低温阴湿区马铃薯种植,以陇薯6号为例,对产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亩施纯氮以10kg为宜,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旅入适量磷肥(纯P:055kg/667m2左右)。虽然马铃薯属喜钾作物,但由于土壤中普遍地富含钾肥,所以在栽培中即使施入少量钾肥(以纯钾15kg/667m2为上限)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适宜沿江地区的冬小麦缓控释肥品种,结合当前缓控释肥应用现状,研究新型缓控释肥不同用量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控释肥施用量的下降,产量明显降低,在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的基础上增施分蘖肥或穗肥都能明显增加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处理每667m2利润比常规施肥增加13.16~160.88元。  相似文献   

6.
秋播小麦不同播量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丹徒区大力推广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质小麦良种,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连续8年取得了小麦丰产。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很多限制因素影响小麦的高产,因素之一是播量偏大,特别是高产地区,小麦播种量偏大是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播种量偏大不仅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还易导致小麦病虫害增加、旺长、冻害严重以及倒伏等危害。为了探索小麦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而挑选出适合本地的最佳播量,为科学指导农民进行小麦播种提供依据,特安排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多元复合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应用的田间试验内容、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多元复合硅肥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水稻施用多元硅肥能使叶片直立,植株挺拔,明显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增强了水稻的抗逆能力,平均增加实粒数11.7粒,千粒质量增加0.5g,增产水稻46.7kg/0.067hm2,增产率为7.3%。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播种时期和密度是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以蠡玉37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的玉米种植技术,以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多点、多因素硅肥肥效试验表明,适量施用硅肥能促进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改善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水稻对硅肥的吸收效果主要表现在缓苗期和拔节期。施硅肥能使产量提高11.2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小麦米玉两熟高产田进行小麦免耕播种和小麦深翻旋耕播种单环节对比试验,调查两种播种方式作业生产成本,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证明,相对小麦深耕翻旋耕播种,小麦免耕播种能够节省作业成本、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小麦成穗数增加12.9万/hm2,穗粒数增加0.3粒/穗,增产3.2%,为在高产区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钾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效应研究丹阳市农技推广中心谢金学,薛冬娥丹阳市延陵镇农技站谢东川,束光明通过近5年对水稻施钾效应的试验研究,证实了钾素营养已成为当今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施用钾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拔节孕穗肥对小麦后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节孕穗肥在小麦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施好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一着,施用得当,能使小麦增加粒数,提高成穗率,对小麦后期防早衰也有一定作用。笔者通过对小麦拔节孕穗肥用量及肥料品种搭配比例的试验,初步探讨了在群体质量栽培中,如何把握小麦拔节孕穗...  相似文献   

13.
经2a的试验示范,杂交水稻Y两优551在常德地区作再生稻推广,具有产量高、耐肥抗倒、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和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可取得高产。基于此,文章根据该组合特征,结合当地栽培习惯,总结了其作再生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麦垄套种夏花生产量,同时又节水,于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开展了夏花生节水高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垄套夏花生高产栽培必须把小麦和花生两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又要根据这两种作物需肥需水规律进行合理水肥运筹。冬小麦应选用适当晚播、早熟的品种、如豫麦18-64系和温麦4号,6号等,采用宽行24cm、窄行12cm的宽窄楼播种;于麦收前10 ̄15d在小麦宽垄  相似文献   

15.
生产上,在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把氮、磷需要量做为化肥用量大体可行。缺钾地区,可每亩增施10kg钾肥。在旱地增施肥料,除了满足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外,还要培肥地力。因此,施肥量要大于实现目标产量的需肥量。目前,旱地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是磷极度贫乏,要着重增施磷肥,增加磷肥比重。  相似文献   

16.
为给海城地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确定磷肥做底肥的前提下,就氮钾肥不同调控模式对玉米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追施2次氮肥的玉米产量略高于追施1次氮肥的玉米产量,但从多重比较和产出投入比来看,优势不明显;钾肥做底肥时分期施用明显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一次性肥料的养分配比如果合理,则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效果较好,但易受土壤条件和气候制约,需因地制宜予以应用;氮肥和钾肥一起施用作为玉米秆肥较为可行;1/3氮肥、全部磷肥、1/2钾肥做底肥,后期追施2/3氮肥、1/2钾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究北方小麦种植中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实施,通过对小麦种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北方小麦种植中的高产高效关键技术要做好优良品种选择、播种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小麦高产。最终的结论为要想提升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就要从优良品种的选用开始做好关键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增加了水稻的分蘖数和LAI,但有效分蘖率比常规肥少,平均减少了13.46%。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胁迫对LAI影响较大,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极显著(P0.01),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显著(P0.05),水分胁迫条件下,控释肥对LAI的影响比常规肥更加明显。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67%、5.77%;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19%、4.24%。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总灌溉水生产率比常规肥低0.1kg/m3。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关系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从良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介绍了北方小麦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给高淳县小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经土壤养分贡献率分析,建议小麦最大施肥量为:氮肥19.6668kg/667m2、磷肥5.2060kg/667m2、钾肥13.8872kg/667m2,在此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最高产量为415.5294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