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丹东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对参加2022年辽宁省鲜食玉米联合体试验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丹东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佳玉糯6号、博新39号、甜糯208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丹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鲜食玉米害虫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生活史等,提出了广西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鲜食玉米生产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孟祥军 《吉林农业》2009,(11):31-31
鲜食玉米在我省一般都采用扣膜栽培的方法,鲜食玉米和普通大田玉米相比植株长势较旺,玉米螟成虫对其具有趋向性,特别是甜玉米对玉米螟成虫更有诱致力,所以鲜食玉米的玉米螟危害相对较重。在吉林省玉米螟1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株高0.5米以上的玉米内产卵,孵化后到3龄前的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处危害,4龄以后由心叶向下转移,钻入茎秆或穗轴咬食髓部,破坏植株体内水分、养分的运输,并造成倒折,使粒重降低,一般年份可减产5%-15%。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于2010年—2021年连续12年对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不同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可综合将其划分为重大发生、常发发生和潜在发生病虫3类,其中,重大发生害虫为玉米螟、大螟和二化螟。为提升奉贤区鲜食玉米果穗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鲜食玉米生产上需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植保理念,重点监测和防控好重大发生害虫,并兼顾对其他病虫的防控,做到尽量不用和少用农药,全面控制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稳定当地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广西鲜食玉米害虫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提出广西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鲜食玉米生产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燕山丘陵区鲜食玉米田玉米螟发生为害较重的问题,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残留,于2020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到81.4%,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1.9%。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鲜食玉米田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鲜食玉米在我省一般都采用扣膜栽培的方法,鲜食玉米和普通大田玉米相比植株长势较旺,玉米螟成虫对其具有趋向性,特别是甜玉米对玉米螟成虫更有诱致力,所以鲜食玉米的玉米螟危害相对较重.在吉林省玉米螟1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株高0.5米以上的玉米内产卵,孵化后到3龄前的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处危害,4龄以后由心叶向下转移,钻入茎秆或穗轴咬食髓部,破坏植株体内水分、养分的运输,并造成倒折,使粒重降低,一般年份可减产5%~15%.  相似文献   

8.
皖北地区玉米种植以普通玉米为主,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鲜食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从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保鲜及加工周年等方面总结了适宜皖北地区鲜食玉米生长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鲜食玉米产业效益,且能避免冬季冻害和干旱的影响,休闲土壤,对于推动皖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满足市场化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海军  李政  李娜 《农技服务》2007,24(6):73-74
介绍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在鲜食玉米上的为害特征,及其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菜用鲜食玉米的大小斑病、根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等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提高我国菜用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黏糯玉米主要采食青嫩果穗供人们食用,也称为鲜食玉米,市场销售看好,种植效益不错。根据丹东地区的种植经验,栽培黏糯玉米需注意以下要点。1.选择品种目前在东港市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比较多,籽粒为白色的有银星糯、中糯1号、中糯2号、华玉一号,籽粒黄色的有垦黏  相似文献   

12.
为汇川区鲜食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在汇川区松林镇开展9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后,结合外观口感品鉴筛选出适宜汇川区种植的鲜食玉米,为鲜食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农科糯336和万甜糯158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12 d和113 d,能抢季节上市,抗性好,抗穗腐病、大斑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同时,外观品质好,蒸煮口感佳,产量较高,分别为818.53 kg/667m2、869.48 kg/667m2,较适宜在汇川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生物农药对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当前鲜食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问题,本试验选用Bt、苦参碱、米乐尔、杀虫双、毒死蜱和辛硫磷6种药剂,研究了不同药剂对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显著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Bt与苦参碱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最终防效分别为90.2%、86.3%;其次为米乐尔和杀虫双,防效分别为80.4%和74.5%;毒死蜱与辛硫磷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66.7%和62.7%。  相似文献   

14.
冬播鲜食玉米是攀枝花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病虫害对其商品性和产量影响很大,故防治病虫害是冬播鲜食玉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我市常年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为玉米矮花叶病,危害严重的虫害是玉米蚜虫;常年发生但危害轻的虫害是玉米螟、叶蝉、飞虱、粉虱、红蜘蛛,病害为锈病;间歇性发生危害较重的虫害为玉米粘虫、小地老虎。针对我市冬播鲜食玉米病虫发生的特点,采取以选用种植抗病丰产良  相似文献   

15.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辽宁省锦州地区的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等作物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一般年份玉米被害率达30%~50%,严重的达90%以上,因此玉米螟一直是锦州地区的重点防治对象。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1994年开始示范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到2000年全市累计应用面积21.33万hm^2,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效益,这项生防技术已成为全市大面积开展统防统治、控制玉米螟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满足江苏省昆山市居民对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给昆山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特对昆山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总结。同时发现,昆山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具有种植面积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品种繁杂、上市期集中、储藏加工设备技术缺乏等问题,应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来实现昆山地区鲜食玉米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以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氮素与等养分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的营养生长及商品效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70%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重以及商品率等影响最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26%、8.16%、4.52%、5.60%和5.15%,尤其是一等率与对照相比增幅达到18.6%。鲜食玉米的吸氮量以及氮素效率以常规氮素最高,分别达到411.36 kg/hm2和34.11%,对玉米螟的防效达到100%。鲜食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养分以控释氮肥为最高,控释氮肥表现出了一定的缓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适宜鸭绿江流域丹东市鲜食玉米和萝卜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并筛选适宜该模式下的鲜食玉米品种和萝卜品种。于第一季种植鲜食玉米,分别选择大黄粘、黄甜糯、金香糯和糯玉4号4个鲜食玉米品种,第二季种植萝卜,分别选择青甜水果萝卜、绊倒驴萝卜、糖脆水果青萝卜、土光萝卜4个品种。一茬作物鲜食玉米播种期为4月中旬前,收获期为7月下旬,二茬作物萝卜播种期为8月上旬,收获期为10月下旬。两季作物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鲜食玉米品种均能够在丹东地区适应一年两季作的栽培模式,其中大黄粘、黄甜糯和金香糯3个中国品种口感均达到了8,韩国品种糯玉4号口感为6,且韩国品种种皮厚度较厚,所以在口感方面不及其他3个中国品种。萝卜产量方面,韩国土光萝卜最高,产量达到6 423.7 kg·(667 m2)-1,绊倒驴萝卜和青甜水果萝卜产量紧随其后,分别为5 196.4和4 170.8 kg·(667 m2)-1,中国品种糖脆水果青萝卜产量最低,仅为2 393.1 kg·(667 m2)-1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作用,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产量受到的影响,利用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资料,分析丹东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2002-2012年丹东玉米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和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丹东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变化呈上升趋势,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负相关,气温、0 cm地温、日照、降水、蒸发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其中气温和丹东玉米产量的相关度最高.建立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对丹东玉米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丹东玉米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度高达0.94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