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从营养吸收、光合作用、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脯氨酸等5个方面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 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4 hm2,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6%。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其营养、饲用价值居于各种牧草之首,同时叶片具有排盐机制,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3],在沿海滩涂地区广泛分布,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如何利用和开发盐渍化土壤,提高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和产量日益受到重视[4~6]。  相似文献   

3.
祝文婷  陈为京  陈建爱  苗明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1-2062,2221
根据国内外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的众多研究,从3个方面概述了盐胁迫下AMF对植物的影响,并深入阐述了目前AMF提高植物抗盐胁迫能力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有待解决的问题,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备受关注的土壤环境问题之一。盐碱胁迫会对植物造成渗透胁迫、离子胁迫、氧化胁迫以及高pH值伤害,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经济价值和产量。近年来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使其耐盐碱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从丛枝菌根真菌缓解氧化胁迫、缓解渗透胁迫、调节离子平衡、促进养分吸收、调节植物激素、增强光合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以及调控转录因子表达等方面对其提高植物抵抗盐碱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探索AMF提高植物的耐盐碱机制以及加强盐碱土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高浓度镉污染胁迫下,宿主植物生理特性会受到影响,接种丛枝菌根能够对生物生理特性进行修复,减轻重金属镉对宿主植物的毒害。基于此,以烟草为宿主植物,进行不同接种,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生理指标(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从而为丛枝菌根真菌提高宿主植物耐Cd机理提供相关的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够与陆地80%~90%的维管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产生的地下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植物根系、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目前,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工具。该文从石油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帮助及与其它微生物及物质共同作用提高石油修复效率等方面做以阐述。未来研究方南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并选择针对不同石油及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组合,并建立组合库;(2)利用分子手段及基因工程等技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油的降解或者提高宿主植物对石油的耐受性或降解等机制等;(3)关注菌丝际生态功能区,以“共生功能体”的概念入手深入挖掘,探究植物、根际及菌丝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对未来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在植被恢复巾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与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多种生态作用。综述了丛枝菌根增强宿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各种抗逆性能的作用,以及对基质改良和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探讨了丛枝菌根在植被生态重建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羊草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是东北松嫩平原最重要的牧草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绝大多数陆地植物共生,且影响其抗逆性。本文对羊草幼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并采用NaCl、NaHCO3以及PEG来模拟不同盐(碱)-干旱胁迫条件,研究逆境交叉胁迫下共生体生长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与干旱胁迫以及盐-旱与碱-旱交叉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均一定程度提高了羊草幼苗的生物量,碱-旱互作的胁迫效应远大于盐-旱互作。盐碱和干旱胁迫下,SOD、POD和APX活性均升高,而CAT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交叉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同样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羊草逆境交叉胁迫适应机理以及丛枝菌根真菌生理功能等科学问题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盐胁迫环境下菌根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指出了菌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宿主植物的耐盐性:促进植物对K~+的吸收来调节K~+/Na~+平衡,进而维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增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宿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缓解由盐胁迫引起的生理干旱;调节组织渗透平衡,减少宿主植物对Na~+和Cl~-的吸收;增加宿主植物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植物耐盐性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严重的工业污染以及不良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使得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盐渍化以及盐碱地资源如何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拥有大面积无法正常利用的沿海滩涂盐碱地。研究植物耐盐机制对提高植物耐盐性和作物产量,培育耐盐新品种以及对盐碱地的充分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主要方法。同时笔者还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植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可持续生产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利用高效、低成本和适应性强的方法对盐渍区进行修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土壤微生物在调节植物根际环境、调控生长发育和提高系统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微生物驱动的植物胁迫耐受性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识别和利用能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土壤微生物来减轻盐胁迫,为盐渍区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也为与胁迫耐受相关新机制的发现开辟了新途径。了解不同微生物介导的胁迫耐受性的潜在生理机制对有效利用这些微生物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从植物养分吸收、渗透平衡、激素水平、抗氧化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微生物介导植物耐盐性的作用机理,评估了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参与调节植物耐盐性相关研究的有益作用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提高养分及水分吸收效率维持盐胁迫下植物离子稳态,提高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乙烯的释放调控植物激素水平是土壤微生物改良植物耐盐性的目标过程,然而单个外源微生物接种时会与土著微生物组竞争,导致许多微生物菌株不能在土壤或植物根系中定殖或存活,致使微生物在大规模农业生产应用中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未来微生物介导植物抗盐性的研究应突破单一微生物接种的研究方式,进一步在群落水平上阐明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介导植物抗盐性的机制,解决农业微生物利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间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表现在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给丛枝菌根生长,反过来丛枝菌根帮助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从丛枝菌根的根外菌丝存在N的代谢、菌丝桥参与植物间N的传递等方面阐述了丛枝菌根菌丝与N的关系,从N肥种类、水分状况等方面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土壤N的关系,总结了丛枝菌根提高植物吸收、转运N的机理,并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6,(6):116-119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有恢复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改良土壤及促进根际养分循环等生态作用。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并分析了寄主植物、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宿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菌根结构、菌丝侵染率、孢子密度及分子遗传力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抗盐胁迫效应,探究筛选出能够延缓盐分对番茄生理活性的抑制,提升植株光合碳同化能力和耐盐性能力的最佳AMF真菌.[方法]针对土壤盐渍化对番茄的不良效应,通过土培法对番茄植株进行不同盐浓度(0、100 mmol·L?1)处理,经初筛得到摩西(F.m)、根内(R.i)两种...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真菌,可以降低水分、干旱、低温、盐碱、重金属胁迫和病虫害等逆境条件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提高植物在逆境中的抗性。首先介绍了 AM 真菌的形态特征,之后对各种逆境条件下 AM 真菌的作用进行论述,为 AM 真菌在逆境条件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树植物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红树植物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利用本研究室分离得到的一株AMF侵染尖瓣海莲幼苗,以非侵染植株为对照,检测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植物的根系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MDA)、抗氧化酶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浓度盐胁迫下,AMF能够显著降低植物根系电导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较低的增长幅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红树植物根系细胞膜系统,保持细胞渗透平衡,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植物根系的伤害,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作物与土壤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紧密相关。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是否会给土壤微生物带来影响已成为其生态风险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因此在研究时有必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分析。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壤环境指示微生物,在改善土壤质量与健康状况、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主要转基因作物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认为可将丛枝菌根真菌作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