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学通讯》2012,(1):F0002-F0002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09,(1):F0003-F0003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蚕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3,(4):F0002-F0002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新疆桑、蚕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2006年与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3,(2):F0002-F0002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是1943年建立,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所内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科研辅助仪器设备,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较为先进,已建立北方蚕区规模较大的桑种质资源遗传基因库和数量较为丰富的家蚕种质基因材料库,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自然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优质高产高效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研制开发出了蚕桑保健医疗功效作用的特殊营养系列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8.
<正>宏扬古蚕桑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 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  相似文献   

9.
日前,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了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杨今后研究员主持育成的桑树新品种——丰田2号,认为该品种是一个产叶量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的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适宜在全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新疆蚕业科技发展50年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桑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筛选、利用研究,农毛渠桑树立体栽培体系,干旱蚕区家蚕品种的选育及其丰产饲养技术体系,蚕桑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蚕业科技发展的里程做了简要回顾,对新疆“十一五”蚕业科技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 酝酿多年的北方蚕区桑、蚕育种科研协作会,首次会议于1989年7月18—21日,在周至县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召开。参加北方蚕区育种协作会的有山东、河南、山西河北、陕西、新疆等省区代表24人。中国农科院蚕业所育种专家吴玉澄研究员应邀前来指导。陕西省农科院王志常副院长、马学增副处长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陕西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河池综合试验站在体系鲁成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体系各岗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结合河池蚕区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将体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和新工艺等研发成果对接落地转化,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据统计,该试验站在河池蚕区先后试验、示范、应用了桑树新品种如"特优系列""强桑系列"等累计达到了2万多hm~2,新技术如"商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4-5日,由中国蚕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承办的桑树育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在海宁召开。来自全国16个蚕桑主产省(区)的8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会议由浙江省蚕桑学会吕志强研究员主持;中国蚕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国政研究员、浙江省蚕桑学会  相似文献   

14.
滴灌技术由于其建设成本昂贵,对水源要求高,一般在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适用,在蚕业生产中很少有农户大规模应用,只有在大棚科研试验及高副加值的育种生产中应用,但在干旱的年份,传统的漫灌已无水源保障,为了保证桑树生长的需要,保住蚕桑品种的正常繁育,保证蚕茧的正常供应,在有条件的蚕区滴灌技术应用的先进性才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湖州市南浔区朱家兜蚕桑园区,是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建成的蚕桑示范园区,现有园区面积17.87hm^2。在建设中,突出了连片集中、 能排能灌、栽植农桑系列新品种三大特色,通过科学管理,现已呈现良好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春栽4hm^2新桑园,2000年刚投产,平均667m^2桑产茧已达188kg,收入3700余元。朱家兜蚕桑园工我已在湖州市蚕区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展示了重振丝绸之府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蔡利亚 《蚕桑通报》2001,32(3):56-57
蚕业生产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蚕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推广到位率的不断提高。近年来 ,随着蚕桑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我市蚕业科技和蚕业工作出现了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大面积的桑园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的新桑园区不断地建成和投产 ,一个由旱地零星种桑向水田成片种桑的发展势头正在出现 ;二是蚕桑规模经营已初见端倪 ,一些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机制承包了周边农户桑地 ,专业化从事蚕桑生产经营。小蚕规模共育、小蚕经营公司、大棚养蚕等形式比比皆是 ;三是秋种春养的品种布局和专养雄蚕等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二个育种单位提供的“菁松×皓月”品种为对照,对中国蚕研所、山东蚕研所二个育种单位培育的3对家蚕新品种做实验室鉴定。经鉴定表明:在新疆独特的干旱环境及饲育方式下,山东蚕研所的“鲁17×92”与中国蚕研所的“1151×1152”家蚕品种四项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种,具:行良好表现;且不同育种单位提供的“菁松×皓月”品种在新疆蚕区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原因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中技术服务不到位、产业化程度不高、蚕茧深加工能力薄弱等现状和存在的各环节互不协调、工业废气污染严重、蚕区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提出健全蚕业管理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蚕业产业化水平、深化蚕桑产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蚕桑产业布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蚕桑综合利用等发展玉林市蚕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蚕学通讯》2014,(1):F0003-F0003
正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位于遵义市新蒲镇,距"中国辣椒城"虾子15km。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辣椒研究所,并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6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全所占地面积600hm~2。是西南大学蚕桑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以蚕桑、辣椒的应用研究为主,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桑树、辣椒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辣椒加工技术研究;家蚕、柞蚕、桑树、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蚕业、辣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