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级债务成因复杂,而且累积时间长。截止2011年末,我市154个村有140个村债务缠身,债务总额高达13,296.6万元,有债务村村均负债95万元,总债务中欠个人款7,045.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3%;尾欠利息3,227.3万元,有债务的村村均23万元。资不低债的村45个,占总村数的29%。其中为农民代缴税费形成债务高达3,148万元,占债务总额的24%。我市目前村级债务数额巨大,村级组织已经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如此之高的村级债务不仅影响了村级  相似文献   

2.
双辽市那木乡所属10个村,47个自然屯。截止2003年7月,全乡村级固定资产总值760.5万元,长期投资18.6万元,债权总额936.5万元,债务总额576.5万元,有集体积累的村9个,金额362.2万元,积累赤字的村1个,金额4.6万元。那木乡"村财乡管"工作是在2001年10月全部实施的,经过近两年的实际操作,取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县由财政牵头,抽调教育、审计、农业等部门对全县24个乡镇441个村,进行乡村两级债务调查核实。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12月,全县村级债务总额21259.69万元,村均债务48.20万元,人均212.74元,全县债权总额12013.87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 村级集体债务沉重是当前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村级集体债务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亟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村级债务的现状据调查,滦县共有12个镇1个办事处,507个行政村,有债务的村415个,占总村数的82%,债务总额为11608万元,共涉及农  相似文献   

5.
郭超 《吉林农业》2003,(6):11-11
年初,双辽市下大力气,全面开展了化解村级债务链工作。目前,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双辽市农村债权、债务数额较大,虽然经过多次清理,但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形成久清不减,久解不开的债务链。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村级债权总额12049万元,债务总额13111万元,其中集体高息抬款1010万元,债权债务总额均比1990年翻了两番,以几何速度递增。村级债务链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全市  相似文献   

6.
村级债务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出现,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些年增长加快。据湖北省经管局统计,至2002年底,湖北省村级债务总额达到200.85亿元,村平63、55万元。全省28576个村中,负债村达26768个,占93.67%,其中资不抵债的村5283个,占18.48%。据对孝感市孝昌县、荆门市京山县等8个县市,15个乡镇,32个村的调查看,大多数村债权、债务水平与以上统计数据相近,但也有一些地区的负债要远远超过这个平均数,甚至是平均数的2倍多。  相似文献   

7.
一、我县的村级不良债务的现状及成因 截至2007年底,我县村级债务总额13567万元,其中不良债务达6813万元,村均26.2万元。沉重债务负担,困挠着基层组织,究其成因.既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和非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8.
1 村级债权债务情况 截止2004年末统计,长春市共有村1697个,农业人口412万,集体总收入7.6亿元,集体总支出6.3亿元.全市村级债务24.7亿元,债权17.8亿元,净负债6.9亿元.村均债务145万元,村均债权105万元,村均净负债40万元.  相似文献   

9.
1.债务的现状梨树县泉眼岭乡有9个村,农村人口19620人,截止2006年末,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为15543600元,其中:村欠高息抬款3224000元,村欠各单位1867500元,村欠信用社贷款9864300元,村欠干部工资587800元。村级债  相似文献   

10.
村级集体经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村级债务沉重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收入会明显减少,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正确处理好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当务之急。莱西市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围绕化解村级债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2001年8月份开始,集中开展了清理财务、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共收回债权9920万元,占债权总额的43%;化解偿还债务12582万元,占债务总额的 34%,无负债村庄和化解结束的村庄达到423个,占总村数的49%。村级债务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各地由于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引发的经济纠纷和上访事件不断发生,清理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特别是村级债权债务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基本情况及特点这次清查共涉及全市32个乡(镇)955个村,债权总额为74892.79万元,债务总额为65086.25万元。从债权来源看,所属企业欠款占比重最大,占欠款总额的54.18%;个人欠款占比重最小,村提留、乡统筹尾欠占债权总额的6.5%。阳泉市村级债权债务呈现出一些特点:1.1少数大乡镇债权债务庞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债权债务数额庞大。平定县的三大乡镇—冠山、锁簧、张庄债权总…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村级债务链的存在和发展,束缚了农村干部的手脚,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化解村级债务问题已迫在眉睫。一、双辽市村级债权、债务基本情况经调查统计,截止2004年年末,全市村级债权总额为12025万元(无效债权2849万元),其中:所属企业欠款2  相似文献   

13.
欧启发 《福建农业》2004,(12):7-7,24
村级债务,长期困扰着各级政府,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农民的增收。据统计,我市2003年底,村级负债5217万元,村均负债37.53万元。另据省定的杨梅岭、朱山、屯上三个村级债务监测点监测,村均负债在21.81万元,比面上的村均负债少15.72万元,其原因是核销了账务处理不当和不必支付的虚拟债务42万元。据我们对三个省级债务监测点总债务65.43万元的构成分析,三个村欠银行、信用社贷款本金19.97万元,占30.5%;欠银行、信用社贷款利息7.2万元,占11%;欠基金会贷款11.7万元,占17.9%;欠有关单位12.3万元,占18.8%;欠个人14.26万元,占21.8%。…  相似文献   

14.
<正>东海县牛山镇属县城镇,辖17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2380hm2,农业人口4.97万人,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65元。2006年底全镇村级债务余额1019.7万元,其中,有5个村为零债务,债务在20-50万元的5个村;债务在50-100万元的4个村;债务在100万元以上的3个村。债务最多的郑庄村为336万元,人均负债857.14元。  相似文献   

15.
<正> 南漳县委、县政府把化解村级债务作为保农村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截止2001年12月底,全县已化解村级债务2210万元,占15.5%,村平减轻债务4.22万元。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化债目标。近几年来,由于村级经济发展不快,加之管理不善,致使村级负债剧增 全县524个村,有441个村负债,负债总额达1.4299亿元。因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引发的民间纠纷频频不断,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化债专题会议,研究化解债务的方法措施。一是制定了《全县清理化解农村集体债务实施方案》,确立指  相似文献   

16.
一、消减债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级债务越来越重。据全市21个镇(街)统计上报的数字分析,441个农业村1998年底债务9878.78万元,至2002年底债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4828万元,平均每个行政村负债78.7万元。从这几年村财审计情况看,各村债务款除少数没有利息外,大部分月息在1.5—2%。大多数村没有严格按照量入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46个村,1999年村级债务累计总额995万元,村平负债2163万元.余川镇委、镇政府多管齐下,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就化解村级债务618万元,村平化解13.44万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村级集体财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较多,后劲不足,发展不平衡,赤字面扩大。以我市为例主要表现以下5个方面: 1.经济发展缓慢。1997年全市村级财务收入就已达到了30914万元,村均19.0万元,而到2003年底村财收入只有31492万元,总额仅增加551万元,增长1.8%,村均仅增0.33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用好政策,在村集体减债、增收和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三管齐下”,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扭转了村财收入连年下滑和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2003年,全县村财平均收入24.2万元,比全市平均村财务高出38.3%,村财收入不足5万元的比例由2001年的34%下降到15%,全县村均债务32.1万元,比2001年底下降9.2万元,35%的村实现零负债。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一、我省村级债务的现状1.据统计 ,到2002年底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包括村组织、村企业)达435430万元 ,其中 :流动负债达336735万元 ,占总负债的77 % ;长期负债达98695万元 ,占总负债的23%。全省13401个村民委员会每个平均负债32万元 ,166406个村民小组每个平均负债3万元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