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外来入侵种凤眼莲为供体植物,通过测定其根、茎、叶和花的水浸提液对湿地观赏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凤眼莲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其它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在相同浓度下,不同部位凤眼莲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和生长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花>叶>茎>根.凤眼莲花水浸提液对黄菖蒲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构建中必须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入侵种的抑制效应,从而合理进行园林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2.
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部位、水浸液浓度和受体不同而有差异,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存在自毒作用.辣椒植株全株、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有较强的自毒作用.综合而言,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根>茎>全株,对番茄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全株>根>茎.显示辣椒叶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以绿豆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探讨黄花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各部位(根、茎、叶)水浸提液随处理浓度增加,对绿豆的化感效应增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弱为:叶>茎>根,且随处理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对幼苗的根系生长表现为低浓度(20mg/mL根、茎水浸提液)促进,当浓度高达40mg/mL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苗高度总体降低,最高降幅分别为46.29%,47.67%和56.48%;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也不同程度减少。可见黄花蒿影响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大面积栽培黄花蒿或绿豆种植应考虑黄花蒿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4.
水花生不同部位水浸液对豇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豇豆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水花生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 g/L和50 g/L)的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豇豆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所受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水花生水浸液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茎和叶>根.  相似文献   

5.
水花生不同部位水浸液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苜蓿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水花生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 g/L和50 g/L)的水漫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所受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水花生水浸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6.
水花生不同部位水浸液对草坪草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秀 《种子》2012,31(12):85-86
以草坪草高羊茅种子作为受体,初步研究了水花生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50 g/L)水浸液对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所受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水花生水浸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阔叶丰花草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西瓜、水稻、萝卜、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阔叶丰花草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幼苗茎长和根长均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并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化感效应明显增强.当浸提液浓度为0.05 g/mL时,5种受体作物的化感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为西瓜>萝卜>水稻>番茄>辣椒.其根部比茎部的化感作用更敏感,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辣椒和番茄的茎表现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雪松 《种子》2013,32(2):36-37,41
以草坪草红三叶为受体,初步研究了水花生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 g/L和50 g/L)的水浸液对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红三叶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所受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水花生水浸液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茎>叶>根。  相似文献   

9.
水花生不同部位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王付娟 《种子》2016,(6):96-98
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水花生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梯度浓度(0,5,10,20,30,40g/L和50g/L)的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花生根、茎、叶的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趋势,且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浓度下,不同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表现趋势相同,为茎>叶>根.  相似文献   

10.
李春龙 《种子》2016,(7):34-37
以红三叶种子为受体,对比研究了扁穗牛鞭草根、茎和叶水浸液,不同处理浓度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根、茎和叶水浸液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较对照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4个所测指标所受的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强,而在相同的处理浓度下,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扁穗牛鞭草不同部位水浸液的敏感程度为叶最敏感,茎次之,根最不敏感.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扁穗牛鞭草水浸液对红三叶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对抗氧化酶(POD、SOD、ASA-POD)活性均呈递减趋势,并且在同一浓度下,扁穗牛鞭草水浸液对红三叶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强度顺序也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1.
摘要:化感作用在植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裂叶月见草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草本植物(小蓬草和阿拉伯婆婆纳)以及农作物(小麦和小白菜)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裂叶月见草植株各器官浸提液对这四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化感作用与其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裂叶月见草具有化感物质,不同器官内化感物质含量不同,叶片和根内最多,茎次之,枯叶内含量最少;。裂叶月见草提取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时较强,低浓度时较弱,高浓度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发芽速率和胚根长度,其中发芽速率和胚根长度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裂叶月见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阿拉伯婆婆纳的种子萌发对化感物质最敏感,小白菜的幼苗生长对化感物质最敏感,小麦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入侵植物含羞草对7种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植物为受体,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茎叶水浸提液对7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含羞草茎叶水浸提液对7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对7种受体植物的化感综合效应均为负值,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皱果苋>柱花草>白菜>豇豆>萝卜>绿豆>苦瓜,佐证了化感作用是含羞草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油茶对2种常见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紫云英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油茶鲜叶浸提液下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油茶对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在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不同浓度的油茶鲜叶浸提液对2种牧草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以及活力指数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抑制根的增粗;油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丙二醛、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整体上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三个指标在紫云英中改变不显著;从化感综合指标可以得出,油茶鲜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紫云英有较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油茶与紫花苜蓿和紫云英间作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葱对黄瓜、萝卜和白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3种蔬菜作物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分葱(Allium fistulosum L.var.caespitosum Makino)根系及其地上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葱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液对黄瓜、萝卜和白菜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对黄瓜和萝卜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的萌发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分葱可与黄瓜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可能不适宜与白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严格受控条件下研究了意大利苍耳不同器官的水浸提液对油葵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评价在种子萌发阶段意大利苍耳对油葵的化感抑制潜力。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各器官的水浸提液均对油葵种子萌发产生了强烈的、具有浓度和器官依赖性的化感抑制效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提高,化感抑制活性显著增强;与根和茎相比,叶片和果实的化感抑制活性更强。意大利苍耳不同器官水浸提液不仅减缓了油葵种子的萌发速度、推迟了种子的萌发时间,而且显著地降低了油葵种子的萌发率;其中在100 g·L^-1浓度的根、茎、果实、叶片水浸提液中,油葵种子14 d的累积萌发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7%、48%、53%和78%。因此,意大利苍耳凋落物和残茬的化感抑制作用所造成的油葵种子的萌发变缓、萌发延迟以及萌发失败,可能是导致油葵大量缺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几种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品种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三个多花黑麦草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茎、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花黑麦草与两种紫花苜蓿品种对受体赛迪7有一定的化感影响,对赛迪7的种子发芽都有抑制作用;多花黑麦草 Barextra和Barmega两个品种的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赛迪7的苗高、根长及生物量的积累都存在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供体不同部位化感作用不同;紫花苜蓿两个品种茎的水浸提液在三种浓度下均对赛迪7的根长有促进作用,对苗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对轮作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并探究它们间的轮作效应,采用水浸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灯盏花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从0.16 g/mL (C)上升到0.50 g/mL (A)时,种子萌发率从62%降低到58%,发芽率化感效应指数随着浓度上升而加大,水浸提液使玉米幼苗的SOD活性和POD活性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灯盏花根际土壤含有化感物质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从而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玉米不宜与灯盏花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下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赖草(Leymus secalinu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地上部分和根系浸提液对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揭示柳枝稷与本土杂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白草、赖草和硬质早熟禾浸提液处理均抑制了柳枝稷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尤其是对发芽指数、胚芽长度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地上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根系.在0.1 g/mL白草、赖草和硬质早熟禾地上部分浸提液处理下,柳枝稷胚芽长分别降低了81.13%、86.42%和90.19%.猪毛蒿浸提液在低浓度下抑制作用较小,甚至提高柳枝稷胚根和胚芽长度,表明其浸提液中某些化感物质起到促进作用.4种杂草浸提液在0.1 g/mL浓度下的综合化感效应值分别高达-5.89,-6.17,-5.17和-6.15.综上所述,不同杂草对柳枝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生产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物种和密度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保证柳枝稷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下植被稀少的状况是否为枯叶产生的化感作用,以蒙古栎枯叶为供试材料,二月兰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0.00、0.02、0.04、0.06、0.08和0.10 g/mL浓度的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培养二月兰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苗长,计算化感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二月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值,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对二月兰苗长的化感效应为“低促高抑”的双浓度效应,在浓度<0.04 g/mL时对幼苗苗长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水浸提液浓度≥0.04 g/mL时,对苗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不断增强,浓度为0.10 g/mL时,根长、苗长的化感指数均为-1,种子仅处于发芽初始状态。反映出蒙古栎枯叶的水浸提液对二月兰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