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启龙  刘合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56-1186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该研究首先回顾了农业人I:7转移的有关理论,阐明了问题的来源;其次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诸暨市是一个处于城镇化发展中的典型样本。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三大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诸暨的城镇化水平,避免浪费劳动力资源,符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以诸暨市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家庭、经济和心理四大因素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总体的情况上看,对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城镇生活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西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但农村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预期,针对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路中存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共享发展视阈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根据江苏省溧阳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溧阳市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工作技能、生活方式、劳动方式、收入满意情况、户籍偏好等因素对该地区农民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应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加强人文关怀,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政策制度,以提高农民市民化意愿,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ATI调查数据为样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模型,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远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种"半城镇化"的现象给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带来双重消极影响。本文利用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调研数据,建立江苏省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民工个体特征、劳动特征和家庭特征均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尤其是农民工劳动特征中工资收入、单位性质等变量对落户意愿影响显著,城镇就业质量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 Logistic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月收入、培训费用、获得培训证书、证书等级、证书与工资挂钩、培训对技能提高的作用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影响显著,其作用大小依次是获得证书、性别、培训费用、月收入、证书等级、证书与工资挂钩、技能提高。应扩大培训群体,积极宣传技能培训学校,规范技能证书资格认定,以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解决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对湖北省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生活、心理认同2方面的市民化水平不高,居住条件、社会关系及政治参与3方面的市民化水平则更低。建议制定政府保障房政策、积极拓展社会资本和改善城市政治生态,以提高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7-198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多种多样,基于四川省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因素、农村状况、农民自身素质、城市吸引力四方面出发,选取了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家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缓慢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基于烟台市内收集的356份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再逐步加入个体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随迁变量,经济因素中的月工资收入、合同变量以及社会因素中的城市生活时间、住房现状、文娱活动变量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锟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196-199,229
以往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土地产权的缺陷,导致了土地物权的虚置和缺失,进而造成了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失,从而导致了土地产权模糊、土地流转困难、土地价值低估和补偿标准过低,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按照有利干明确和保护土地物权的思路,建立以承包权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基于承包权的农地流转制度和基于土地物权的农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现有关于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个人和家庭特征因素,农民工的流动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对农民工流动的后续研究,应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一般理论、提高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同时对于目前存在争议的研究议题进行持续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96-22098
界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及其特征,论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政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基于对浙江省23个县(市)级城镇411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交叉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社区特征、社会保障特征、心理感知特征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有无技能、子女数、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情况、家乡住房数、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度与落户城镇的难易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以及城镇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户对水稻品种性状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户对水稻品种性状的选择要求,在湖北武穴和随州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选择水稻品种性状仍以高产、优质为主,同时对耐逆境、节肥等性状选择有所增加,不同地区品种性状选择差异很大。选取了高产、优质和耐逆境等3种水稻品种性状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人口规模、户人均收入、水稻种植面积和地形等因素对不同的水稻品种性状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市场,一直未得到充分开发。了解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刺激消费,是我国目前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中部六省份2013-2017 年间的数据,实证得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能源和农村厕所4个层面,识别出影响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11个具体因素,运用ISM模型分析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1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卫生知识和环保意识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所在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农业就业经历、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年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曹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4-13767,13784
通过对北京市外来人口医疗需求及意愿、新农合制度的保障程度、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XY市GS县县外定点试点效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现阶段新农合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外出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第二,县外定点的试点初衷良好但是效果不佳。因此,建议政府要么改变新农合制度的设计;要么,在保留原制度设计的同时,针对外出农民专门设计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