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水稻-水稻负泥虫为研究模式,通过测定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情况下水稻植株体内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时间变化,分析寒地水稻抗虫、感虫品种对水稻负泥虫为害胁迫下的应答能力及其与机械损伤的异同。结果表明,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水稻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对照无损伤的降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该研究为水稻负泥虫抗、耐品种的筛选以及水稻负泥虫胁迫下水稻的生理应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定位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稗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抗级;化感杂交稻组合化两优3号和华珍优3号表现为中抗;化感杂交稻组合农珍优3号表现为感虫,常规稻品钟象牙占和航美占表现为高感.苗期鉴定的抗性品种(系)中,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的蜜露分泌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的田间发生虫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3项测定方法,初步鉴定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为丰富水稻抗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苗期群体抗性测定方法,鉴定了华航1号、华航8号、胜巴丝苗等10个水稻品种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中6个品种的特征次生物质色谱峰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主要抗性峰值与抗性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udgo为高抗,粳籼89、华航8号、胜巴丝苗为抗虫品种;小农占、籼小占、华航1号和粤香占呈中抗反应;双桂呈感虫反应,TN1为高感品种,这一鉴定级别与田间稻褐飞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变化相一致;稻褐飞虱在TN1上的种群趋势指数达28.079,中抗品种粤香占上为6.427 9,均表现增长趋势;在抗虫品种胜巴丝苗上种群趋势指数达1.513 8,高抗品种Mudgo上仅为0.862 8。其抗虫作用体现在抗虫品种天敌因子的作用远高于感虫品种。测定的水稻主要抗原特征次生物质色谱峰值表明,抗原色谱峰面积大小与抗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21.076 7–0.597 2x)拟合。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水稻负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14±0.5℃、18±0.5℃、22±0.5℃、26±0.5℃和30±0.5℃,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研究了水稻负泥虫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水稻负泥虫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7.20和7.23℃,有效积温分别为53.01、118.31和122.36日.度。建立了发育速度、发育历期的理论模型,同时得到水稻负泥虫各个虫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6.
Bt水稻“克螟稻”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离体叶片快速检测法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两个转Bt抗虫基因纯合品系与常规感虫水稻品种杂交F1群体人工接虫2d后的幼虫死亡率高达100%,表明这两个品系的抗虫性由显性基因控制。田间调查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与常规感虫粳稻品种杂交F2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3:1,BC1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1:1,表明这些纯合品系的抗虫性由一对显性核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于磊  王丽艳  张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23-11525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体内解毒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负泥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吡虫啉3种杀虫剂处理1、4、9和15d后,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3种药剂处理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均较对照增高,且差异明显;而3种药剂处理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解毒酶的变化在害虫抵抗杀虫剂处理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该研究可为水稻负泥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 -18-6 -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和Duokangl的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感虫品种TN1和W1263.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与稻叶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施氮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对不同化学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为该区域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空育131的负泥虫和潜叶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百株197头和25头,与龙粳31和龙粳39品种害虫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施氮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影响,发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浅水灌溉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率较正常灌溉呈显著性降低。2%阿维菌素对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25%吡虫啉对潜叶蝇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作物品种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作为种子最根本的支撑材料,是保障种子品质、产量的根本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生物技术的研发运用、跨国公司的抢滩布局使得中国农作物品种安全面临种种不确定风险甚至战略威胁。本研究以中国农作物品种安全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农作物品种安全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对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审定、品种退出、品种保护和威胁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总量、趋势、结构、分布、国际发展和竞争动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如下:1)现行的品种审定制度尚不完善,应实施品种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2)农作物品种的申请和授权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品种结构由大田作物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以品种结构和申请主体为表征的中国种业育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商业化运作规范和机制;4)国内各省区市新品种保护及开发程度差异大,中国在外国的品种权申请授权总数较外国在中国的申请授权总数差距大;5)生物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发展、跨国种业公司入驻是影响中国种子定价权和品种权控制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甘蔗引进品种的区试表现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国“948”项目第一套甘蔗引进品种联合区试中,参试的9个品种在云南(开远)皆表现出可直接生产利用的潜力,主要品质及农艺性状均优于或相似于双对照种,部分品种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其中RB72/454、Hocp93-746和CP85/1308综合性状优良,可加速繁殖推广;“ROC25”、“ROC26”、FR93/344、CP89/1509、Hocp91/555和Hocp93-750六个品种有部分缺陷,可选择性推广;Hocp93-746、Hocp91/555和Hocp93-750可作为高糖种质利用;RB72/454和FR93/344可作为高产及强宿根亲本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江门市种业有限公司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以荷兰7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雪川荷兰15号丰产性最好,综合性状优良,种植效益高,比对照荷兰7号具有极显著的优势,适宜当地推广种植;希森1号和鹤声荷兰15号丰产性较好,但种薯质量有待进一步试验;中薯3号建议在沙壤土田块推广种植,控制好后期水分管理和适时收获;闽薯1号烂种薯较严重,抗病性较差,没有品种优势;早大白产量最低,感早、晚疫病,不适宜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Sunrise(晨阳)、Freedom、Akane和Breaburn四个苹果引进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栽培试验表明,其生长结果均正常。其中Sunrise表现较优:7月上旬成熟,产量高、果个大、着色佳,肉质细、脆,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6%,果肉硬度8.79kg/cm~2,在5℃下存放4周,综合性状超过早熟嘎拉,可作为早熟品种在试验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台湾鲜用加工型蔬菜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试种台湾大白菜 ,花椰菜、萝卜、甜辣椒各种类品种 ,筛选出适合当地秋冬和春季栽培的鲜用加工型新品种 ,为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丰富的良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铜陵市义安区的丰产优质再生稻品种,2020年选择5个杂交水稻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晶两优534和甬优4901两季总产量均超过15000 kg/hm2,生育期适宜,适合在本地作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秋大棚黄瓜品种比较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北京地区秋大棚种植的黄瓜优良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08年在顺义、通州、平谷、房山区共安排了4个品种比较的试验,参试品种8个,分别是北京203、北京204、津春2号、中农16和4个中农新组合,通过对长势的观测,病虫害、商品性、各品种结成性和产量的调查与分析,初步筛选出中农16、中农新组合4、北京203、中农新组合1共4个秋大棚黄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引进7个中稻新品种,以Ⅱ优明86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甬优9号、中浙优8号、浙优18、Y两优096、两优1587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南平市延平区不同海拔区域作中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秋大棚黄瓜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中农16号为对照品种,对津优4号、津优5号、津优10号、津春2号、津春4号、津春5号、秋棚1号、秋棚2号、供试1号、北京203、北京204和津绿1号12个黄瓜品种进行生长发育情况、商品性、抗病性以及产量的比较,选择出了适合北京地区秋大棚高产高效种植的6个黄瓜品种,即秋棚2号、秋棚1号、北京204、北京203、津优10号和津春2号。  相似文献   

20.
浅谈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概况及品种权申请程序,并根据品种权申请及DUS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品种权申请成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