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地方猪种自1979年首次出口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其明显的优缺点也同时被中外养猪专家所肯定,接着便是怎么开发利用这些高产优良品种资源。本项研究试图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含梅山猪遗传基因的合成系和不同品种杂交以后的经济效益趋势,其中根据合成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位置划为三类共12个杂交组合。结果显示,在二元杂交体系中,合成系作为外祖父时的杂交效果最好。而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合成系作为曾外祖父时的效果则最好。本文报道的结果是在引用了一些假设和参数的基础上得到的,这些假设和参数的选择均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2.
以‘扬稻6号’(‘93-11’)为出发品种,通过设计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品种‘93-11Y’,并解析出该品种的5个模块。基于5个模块特征,将籼稻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在构建遗传群体和育种群体过程中,可以选择粳稻与籼稻亚群2杂交。依据构建遗传模块和育种模块的育种原理可以实施种质鉴定、亲本塑造、杂交组合的策略,这种模块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新时期育种。  相似文献   

3.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的遗传特性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研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80-0001具有系统分离、系统遗传、固定杂种的遗传特性。把它作为一种遗传材料,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第二代或近似第一代杂种,特别是固定籼稻与粳稻之间杂种,并能直接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固定水稻杂种的育种技术比常规稻育种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2/3,克服了杂交水稻年年制种的限制,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笔者选育的能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使用性广、技术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这种育种技术可谓快速、优质、高产、多抗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仔数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但遗传力很低(约0 1),对其进行常规选择进展缓慢。中国猪地方品种素以高产著称,含50%“梅山猪”血统的合成系中存在1个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与产仔数相关[1]。“申农1号”猪是以“长白”×(“大白”ד二花脸”)杂交猪群为基础群,通过常规育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前人的分裂选择,高低杂交法,穿梭育种的研究结果及我们的育种实践,综述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认为两端育种利用修饰基因的缓冲作用,在群体内的优劣两端个体间进行多次轮回选择及杂交,开发作物的潜在变异.在选择方法上两端育种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异地间交叉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广的基因型,同时提出在人工创造的上下限两端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两端选择法及两端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今后育种实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选育概况及今后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选育概况及今后育种方向杨进(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66100)自60年代以来,我国果树育种单位利用引进的M系苹果矮砧与当地苹果实生砧术进行杂交育种,结合系统选种和诱变育种,选育出一大批优良矮砧品种,并大面积应用于苹果矮化栽培,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7.
开创性地提出了类回交育种方法,即利用性状优异的单交后(高)代与该单交组合的子一代杂交,产生的杂交群体作为起始群体开展选育种;分析了类回交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类回交是比单交、复交、回交更有效的杂交方式,能快速、高效地育成品种。应用类回交育种方法,开展了常规稻品种的选育,目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植物育种技术是将具有人们需要的性状的两种植物进行杂交,然后选择出最好的杂交品种。这种方法花费时间长,通常需要几年才能获得想要的品种,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现在,植物育种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既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将过去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杂交早稻育种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方法,通过美国品种与中国品种杂交,成功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68,较好地解决了早而不优和高而不优的矛盾。提出了远中求近,爪中求质,以早攻早和强光生态型在高产优质杂交早稻育种中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灰色评判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设计了农作物育种灰色评判系统,此系统能对亲本选配、杂交组合(F1)的评价、优良单株的选择、优良品系的选择、鉴定辅试验、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及评判,并可依据不同农作物育种目标的要求对所考察的性状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参试材料进行多性状的综合评价,使育种者能从多性状、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评价利用育种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2.
论当前肉牛改良育种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改良是20余年来我国肉牛生产的主要实践。杂交是育种的方法之一,但它同正规的育种工作是有界限的。人们在进行杂交工作时,是搞一般的经济杂交,还进行育种,目的一定要明确。从育种的要求看,不可在一个小的地域内搞“多品种杂交系列”,无计划、无控制地杂交会打乱牛群的遗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品种因素 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鸡则表现为两者的中间壳色.若用自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现代鸡种皆为品系间杂交品种.因各育种公司选用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按要求的系间杂交制种,结果出现一些蛋鸡群壳色各异.  相似文献   

14.
多元配组杂交在野生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配组杂交遗传育种法,直接利用增城野生稻与国内外栽培稻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成功地培育出一系列兼具野生稻和栽培稻主要优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表明多元配组杂交遗传育种法是利用野生稻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益水稻新品种的卓有成效的育种方法,在遗传育种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是选育棉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统计,1950~1986年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78个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有81个,占45.5%,杂交育成的有75个,占42.1%。说明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方法。 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应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棉花品种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这一方法仍不应偏废。因为各种育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棉花品种群体中存在的剩余变异也不容忽视,只要认真加以选择,可望育成新品种。江苏省大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从种在病地上的泗棉  相似文献   

16.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1-2群>美国红群>铁线藤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D、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⒈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⒉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⒊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 甘薯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它具有自交和杂交不亲和性,所以,在甘薯育种工作中,进行自交和杂交授粉,往往结实率极低。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将国内品种大致分为A、B、C、D四个不亲和群,群内品种间杂交一般结实率低,不超过10%;群间品种杂交结实率在10-70%之间。甘薯不育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6倍体,2N=9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来的玉米育种实践和分析总结,论述了大关玉米育种从选择应用常规品种、综合种到成功选育玉米杂交品种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改进选育方法,选育优良品种,高密度品种的选育,加强玉米育种协作攻关,增加育种经费投入等途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棉花单隐性光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芽黄396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用杂种优势育种和制种的现状及问题 1.1人工或化学去雄授粉杂交制种此法技术简单,任何两个品种都可以互为父母本,花期去雄并人工授粉杂交即可.也有利用化学杀雄杂交制种。优点是易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杂交种选配随意性强,配制组合自由。并且部分组合可以利用F2。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F2的杂交优势较F1多有衰退。  相似文献   

20.
植物育种模拟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植物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分子生物学积累的大量遗传数据使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大量的遗传信息尚未在育种中得以有效利用。模拟方法可以利用各类遗传信息,在育种家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后代选择效果以及整个育种过程进行模拟,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杂交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提高常规育种的预见性和效率。本文介绍育种模拟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遗传模型的构建、杂交类型和选择方法的定义等,概述育种模拟工具QuLine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育种方法的比较、利用已知基因信息的亲本选配和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模拟方法通过定义复杂的遗传模型和育种方法实现对育种过程的模拟,在更真实的情形下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不同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从而为育种家有效利用大量的分子信息和遗传数据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