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闫鹏飞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602-6607
本研究旨在研究生态适应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加,生态适应性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生态适应性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其对景观效果的评估方法和结果。研究发现,生态适应性设计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考虑环境适应性和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增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案例研究的效果评估,证明了生态适应性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张超 《分子植物育种》2024,(4):1325-1330
本研究通过应用植物形态学评价方法,对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深入探究。植物形态学,作为评估植物外观特征的学科,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研究显示,基于植物形态学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客观、细致地分析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景观,从而指导景区的植物配置和设计,使之更符合景区特色。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该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生态、环境和文化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不仅为旅游景区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巍 《分子植物育种》2024,(11):3754-3759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植物资源的科学运用与合理配置。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资源在景观设计中的多重作用,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介绍了植物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背景,强调了植物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实现生态平衡方面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植物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选择与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问题,并通过案例展示了植物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成功应用,为实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启示。本研究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实用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新兴植物品种的引入、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以推动园林景观设计迈向更加创新、生态友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玉杰 《分子植物育种》2024,(10):3418-3424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原生植物为主导的园林景观设计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贡献。通过深入探讨原生植物的定义、特点以及园林景观设计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角色,突显了该设计理念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性。本研究详细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与生物多样性的紧密关系,界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和目标,并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机制、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以及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积极影响;并以杭州植物园为案例,展示了生态丰富的原生植物选择、多层次植物布局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提升与社会效益。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案例的结合,全面论述了以原生植物为主导的园林景观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4,(11):3723-3728
本研究探讨了植物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规育种技术的应用,并通过若干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分析了五彩三角梅、多色油菜花、彩色水稻、多色菊花、观赏树木及耐逆草坪草等育种案例,说明了育种技术在提升植物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整合常规育种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提升植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增加视觉吸引力方面。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育种技术发展的建议,包括持续的技术创新、维护生态多样性、提高公众教育和参与度、促进跨学科合作以及推广可持续的园林实践。  相似文献   

6.
岳璐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83-5186
乡土植物是指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范围广泛的本地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的重要资源,乡土植物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和特征特性,对园林景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综合评述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及其意义。首先,乡土植物的多样性为园林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丰富了景观的观赏价值。其次,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园林景观中长期生存并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此外,乡土植物为园林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它们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条件,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综上所述,乡土植物多样性及特征特性在园林景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乡土植物资源,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提升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因此,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保护、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乡土草本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乡土草本植物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为田园景观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生态效益。本研究系统分类和描述了不同种类的乡土草本植物及其特性,论述了这些植物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策略,例如植物配置、色彩搭配与功能区划等。此外,也分析了乡土草本植物在景观中的生态效益,如对土壤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最后,本研究对乡土草本植物在田园景观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潜在价值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建议。本研究旨在为田园景观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推广乡土草本植物的应用,实现景观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蒲泽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581-6585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园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对景观美学、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和植物选择、配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策略。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同时,园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功能,如水循环调节、空气净化和土壤保持等。因此,保护和增加园林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结果为园林景观设计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本研究探讨了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的意义和影响。生态适应性植物作为具有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在水循环、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注重植物与景观要素的融合以及管理和维护措施等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蒲泽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57-4862
近年来,中国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焦点,湿地公园的循序发展保护着湿地的生态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效益。首先,本研究从湿地公园的相关内容出发,辨析了农田型湿地公园、河流型湿地公园和湖泊型湿地公园三种湿地公园的特征,阐述了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生态恢复功能和观赏功能。然后,以攀枝花市湿地公园为探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及调研,分析了该城市湿地公园现有植物资源的主要种类及特性,景观配置方式和色彩搭配;最后,总结归纳了攀枝花市湿地公园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优化建议,以期对攀枝花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琳琳 《分子植物育种》2023,(23):7899-7904
本研究针对生态适应性植物在室内绿色景观中的生存与生长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生态适应性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室内的特定条件下,如低光照、不稳定的湿度和有限的营养条件中生长。此外,它们还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湿度、吸收有害物质,为室内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为室内绿色景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的室内植物选择和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金鑫 《分子植物育种》2023,(24):8290-8294
乡土植物作为与特定地域和气候紧密相连的植物资源,为城市绿化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本研究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及其在景观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乡土植物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增强生物多样性,还能为城市景观注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它们在节水、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本研究认为乡土植物在未来的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应当强化乡土植物的研究与普及,推广综合景观设计思路,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鼓励跨学科合作,以推动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莉莉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68-4872
本研究探讨了植物配置与简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植物选择和配置对景观格局、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与自然互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植物配置是简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对景观形态和空间感产生影响,还对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情感体验、休闲活动和健康产生影响。本研究还提出了关于植物配置和景观形成的实践建议,旨在为简约型生态园林的实践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瑞雪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246-7250
本研究以郑州市城市公园为例,对其植物资源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索景观构建与设计的优化策略。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郑州市城市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资源,共计273种,主要包括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草本等多种植物类型。其中,乔木和灌木类植物占据绝对优势,构建了公园的植物景观主体。而在群落结构方面,郑州市城市公园采用了多样的植物搭配,形成了复层植物景观结构,使得景观效果更加层次丰富和美观。为优化郑州市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本研究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合的设计策略。然而,在实际景观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园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不明显,需要在后期景观优化过程中加强对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合,提高景观的历史文化韵味。此外,我们还发现公园的水体植物景观相对不突出,水域内水生植物配置较少,需要增加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浮水花卉植物,增强水体区域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赵明明 《分子植物育种》2023,(23):7905-7909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特性与景观品质之间的关联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性、生态特性及季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它们如何影响景观的美学、功能和生态价值。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植物特性与硬质景观、水体等其他要素的综合应用方式,并对未来植物特性在景观设计中的潜在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特性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景观的审美和舒适度,还能增强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张岩岩 《分子植物育种》2023,(22):7566-7570
本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沙颍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10个植物群落样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详细调查,共发现155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竹类、藤本和草本等多种类型。其中,乔木和灌木类植物是公园植物景观的主要构成,占据绝对优势,形成了复层植物景观结构。通过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发现,公园中以“乔-灌-草”和“乔-草”为主的复合搭配最为常见,构建了多样而美观的景观效果。然而,研究还发现公园的植物景观节点营造,乡土植物应用,以及常绿、落叶植物配置上,值得进一步优化配置和设计,本研究还进一步就借助植物的多样性特性、植物形态的空间效应和人性化设计原则,提出了优化河南省沙颍河公园的植物景观策略和建议,以期营造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整体观赏体验。  相似文献   

17.
罗君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50-6955
本研究通过研究室内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室内绿色景观设计中的策略与实践,并分析其对室内环境质量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表明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优先选择本地和原生植物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策略,因为它们更适应当地环境并能提供适合不同物种的生境条件。此外,创造适宜的栖息地和连接性也是重要的实践策略,通过提供垂直和水平的生境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连接通道,可以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对于管理和维护,合理的植物养护和疾病防治措施以及定期监测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是关键。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和实践在室内绿色景观设计中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室内绿色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本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包括探索更多创新的策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性和实施性等。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提升室内绿色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创造出更健康、可持续和美丽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生态适应性对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及其意义。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园艺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生态适应性是植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综合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探讨了生态适应性在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特征能够提高盆景植物的生存能力和观赏效果,增加盆景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生态适应性的应用可以促进盆景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可以优化住宅环境,创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住宅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也为居民提供了交往空间和活动场所。广州市嘉爵园小区为花都区建设北路住宅发展项目,其景观工程以多样的空间划分和丰富的植物配置为特色,富有南国风情。本文以嘉爵园小区的植物景观为例,从园林景观设计角度探讨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原则和方法。小区景观整体区域配置住宅小区园林环境设计应按照人们的不同活动需求,适当进行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索了生物形态学在园林植物资源分类及景观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生物形态学的理论知识与园林设计实践的结合,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其在园林植物资源分类中的重要性和效益。强调了植物形态特征如叶形、花形、根茎等在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角色。同时,探讨了基于生物形态学的景观评价方法,它不仅注重植物的功能和生态价值,还考虑其形态上的美学价值。此外,也指出了目前此方法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前景。本研究为园林植物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