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大小是决定光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开花期以后群体大小的影响逐渐变小。灌浆后期落黄好的品种群体光合速率高,反之则较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R=0.8282*、R=0.9487**和R=0.9464**(135万苗/hm2)、R=0.7883*(270万苗/hm2)]。证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延长灌浆期绿叶寿命,有利于提高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小麦近缘材料光合特性,以二倍体节节麦、四倍体硬粒小麦、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在生育后期测定了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光合相关性状,并对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CO_2浓度、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比其他三个材料高,六倍体小麦在叶面积上具有明显优势;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而二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对强光的抗性较强;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对CO_2的利用率和抗逆性都较强;八倍体小黑麦的光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二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湿度的影响较大,四倍体小麦的光合速率受湿度的影响较小,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光合速率在高湿条件下变化较小。这说明不同小麦近缘种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进行小麦高光合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及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和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结果表明,早衰落黄型、灰白落黄型、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和旗叶光合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早衰落黄型和灰白落黄型品种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早,下降速度快,旗叶光合速率低,籽粒物质积累在灌浆前中期多而后期较少;全身落黄型品种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旗叶光合速率高,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较大,籽粒平均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指数较高。因此认为,全身落黄型是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小麦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潜势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对小麦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类型、光合作用潜势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旗叶净光合速率变化与 PAR变化拟合系数的不同 ,将小麦在强光、高温天气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分为部分拟合型、基本拟合型、完全拟合型三种形式。旗叶净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PAR)拟合系数越大 ,品种对强光、高温条件的适应能力越强。光合潜势 (小麦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 / PAR拟合系数、单茎旗叶面积以及每公顷主茎数量四者的乘积 )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潜力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均为 0 .96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时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生育后期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而且各品种下层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的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高于鲁麦14;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分别比鲁麦14提高8.6%、17.0 %、1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超高产小麦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保持群体中下部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44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四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差异。每公顷基本苗 15 0× 10 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 BPcase)活性、叶绿素 (Chl)含量、群体光合速率 (CAP)、群体叶源量 (CL SC)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且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超高产栽培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 ,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物光合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差异,选用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光合速率,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有的品种前期光合速率高,后期衰减较快,有的品种则相反,有的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从壮龄叶开始向下呈下降趋势,但品种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光合速率相差较大,不同生育时期背面光合速率占正面光合速率比率也不同;不同环境下品种间光合日变化差异很大,在相同环境下由于各品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一样,使日变化仍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高光效品种时应兼顾各项光合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春小麦群体源的形成与特性以及群体源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通过试验对不同密度和施肥处理下两个品种的叶片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春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争光合劳均呈单峰由线变化,两个品种间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争光合势有差异。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品种的光合劳与产量相关性增强。在开花期争乳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LAI)争光合势(LA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重、叶绿素含量争群体光合速率等叶片性状与群体干物质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采取适宝的密度与合理的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叶面积,将最大叶面积指数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尽可能长时同地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提高群体生长速率,是扩大干物质(源)生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复合群体中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军  王晓娟 《玉米科学》2006,14(1):104-106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玉米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n、PAR、Ct、Lt和T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变化趋势一致。CO2浓度和RH%的日变化不明显,Sr的日变化也“为单峰型”曲线,但与Pn的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Pn)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n与Sr呈显著负相关,PAR与Ct、Lt、Tr呈显著相关。在水肥满足的条件下,影响群体Pn的主要生态因子是PAR,要提高复合群体中玉米的经济产量主要靠调整群体结构来完成,即选择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不仅能保证光合面积,而且还可改善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1.
高产油葵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疆沿天山一带高产油癸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葵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左右。油葵群体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 ̄13:00,光合持续时间为13h左右,略低于同期单叶光合持续时间。不同时层群体的我率及光合速率均以中上层叶片较大,占群体总光合量的82%。各生育期中,群体光合的最高值出现在盛花期,同时植株干物质积累也最大。灌浆期光合  相似文献   

12.
水分处理与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和旗叶光合速率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抗旱性强的旱地品种降低的幅度小,而抗旱性差的水浇地品种降低的幅度大;地上部营养器官贮藏性物质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移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升高,对粒重的贡献越大,且旱地品种转移率比水浇地品种低。因此,认为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应以促进营养器官贮藏性物质向籽粒运转,提高物质生产的经济转化效率为主;而在水分亏缺条件下应以防止器官的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和提高光合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3.
磷素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不同品质类型(普通型、高油型和高蛋白型各2个)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个磷素水平(0、82.5、165.0 kg.hm-2P2O5)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开花期至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有较大影响,且施磷有利于提高各品质类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指标。此外,施磷使生育后期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下降速度减缓,其中对高蛋白品种的影响最为明显。高蛋白品种在高磷(165.0 kg.hm-2P2O5)处理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的下降速度均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14.
以2010年辽宁省盐碱地研究所试验点省区试中晚熟组部分水稻品种为试材,测定稻米品质及水稻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稻米品质及群体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齐穗后14 d左右时水稻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探讨了甜菜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群体各叶层光合速率的变化,生理、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各叶层对群体光合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叶层对整个冠层群体光合作用贡献明显不同,叶丛形成期是中层>下层>上层,块根增长期以后则是上层>中层>下层。密度过大的处理,中、后期群体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与群体中、下位叶层光合速率下降有关,其叶片气孔阻力、相对光照强度和叶面积指数均与低密度处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分处理与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表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和旗叶光合速率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抗旱性强的旱地品种降低的幅度小,而抗旱性差的水浇地品种降低的幅度大;地上部营养器官贮藏性物质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移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升高,对粒一的贡献越大,且旱地品种转移率比水浇地品种低。因此,认为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应以促进营养器官贮藏性物质向籽粒运转,提高物质生产的经济转化效率为主;而在水分亏缺条件下就以防止器官的早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 ,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期间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叶片功能旺盛的前中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速率的限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在叶片老化后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作用的限制同时存在着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 ;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和碳代谢特性具有与生态型表现相关的规律。春性品种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面积大 ,功能高值期 (RSP、PAD)长 ,叶源量 (L SC)大。半冬性品种光合速率高 ,叶绿素含量较低 ,功能高值期较短 ,叶源量最小。冬性品种叶绿素含量最低 ,功能高值期最短 ,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半冬性品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大豆植株光合性能与干物质及荚粒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邹冬生  郑丕尧 《大豆科学》1991,10(3):217-225
大豆生育期间,群体中的单株干物质日增量、单株光合速率及单株光合面积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日增量在开花期以前和鼓粒期以后受光合面积的支配,而在开花期至鼓粒期则主要受光合速率的制约。 群体中的单株各节位间,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平均光合面积、总光合势和总光合量与荚数、粒数及总粒重的高低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以中上部节位最大,基部和顶部节位最小。各指标间,以总光势和总光合量与籽粒数及总粒重的线性正相关较强,达显著水平。 结果还表明,盆栽植株各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和荚粒形成量,均优于群体中的单株各对应节位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长穗偃麦草3Ee、4Ee染色体是否含有小麦育种所需要的高光效基因,以小麦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DS3Ee、DS4Ee)为材料,分析了这两种外源染色体导入后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中国春相比,DS3Ee (3B)、DS4Ee(4A、4B、4D)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较低,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较长,其较低的光合速率与其较低的光反应能力(Fv/Fm、ΦPSⅡ、ETR)、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有关;DS3Ee (3D)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但较高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光反应能力无关.长穗偃麦草3Ee、4Ee可能含有改良小麦光合作用的高光效基因,DS3Ee (3D)在光合速率和光合时间方面可以利用,DS4Ee在光合持续时间方面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化学调控剂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偃22是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之一,具有一定的耐条锈病性。为了明确小偃22耐条锈病性的生理机制,为利用生理指标变化进行耐病性小麦品种的鉴定提供依据,以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接种小偃22和对照品种铭贤169,用LI6400型光合系统仪分别对小麦发病旗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受条锈菌侵染后,小偃22和铭贤169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健叶相比均有所变化,表现为光合速率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有所升高。小偃22病叶的水分代谢较健叶的变化幅度小于铭贤169,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与铭贤169差异明显,说明小偃22感病后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蒸腾速率,起到一定的生理补偿作用,以降低条锈菌侵染造成的危害,进而起到较好的抗病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