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与雏鸡的散热、采食、消毒、饮水、活动有关,可影响雏鸡的健康与成活。温度偏高时,雏鸡散热困难,采食少,饮水多,呼吸加速,体质降低;温度偏低时,雏鸡散失热量多,采食量高,易患感冒。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  相似文献   

2.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与雏鸡的散热、采食、消毒、饮水、活动有关,可影响雏鸡的健康与成活。温度偏高时,雏鸡散热困难,采食少,饮水多,呼吸加速,体质降低;温度偏低时,雏鸡散失热量多,采食量高,易患感冒。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  相似文献   

4.
1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是导致幼雏发生肺炎的原因。有的养殖者强调保温,而空气不流通,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湿度过高,雏鸡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  相似文献   

5.
1992年至 1995年 ,建湖县畜禽良种场每年 2月从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引进父母代罗曼蛋鸡 5 0 0 0套 ,育雏成活率达 99 2 %~ 99 5 %。其成功的经验与掌握适宜的温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适宜的温度是培育雏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严冬或早春季节 ,室内外温差较大 ,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雏鸡在 2周龄前对温度相当敏感。首先 ,雏鸡出壳后 ,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左右 ,而且刚出壳的雏鸡 ,因蒸发潮湿的绒毛 ,需耗其体温。其次 ,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差 ,刚出壳的雏鸡 ,全部覆盖绒毛 ,防寒能力较差 ,雏鸡的个体小 ,而散热表面积相对…  相似文献   

6.
1 温、湿度 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育雏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因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7.
1温度要求雏鸡长到15~20日龄,其体内温度控制功能发育渐趋完善,这时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如果在此之前保温设施达不到雏鸡对外界温度的要求,雏鸡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也难于存活。刚出壳的雏鸡,腹部还残留着尚未被吸收的蛋黄,在出壳3~7天内,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这些剩余蛋黄。如果雏鸡得到适宜的温度,将有助于剩余蛋黄的吸收,从而增强雏鸡的体质,提高成活率,尤其在孵化不良而弱雏较多的情况下,提高育雏的温度更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新罗曼褐壳商品代蛋雏鸡30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采食、饮水、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不同环境温度进行育雏,对照组正常温度育雏;试验Ⅰ组高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高2℃);试验Ⅱ组低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低2℃)。结果表明,高温育雏能明显降低雏鸡白痢发生率,提高雏鸡成活率;低温育雏有使雏鸡白痢发生率增高的趋势。经统计分析,高温育雏组雏鸡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低温培育幼畜,国外进行了许多试验。认为适当的低温刺激可以锻炼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生产力。在世界能源危机的今天,适当降低育雏温度,培育雏鸡,可以节约能源。但能否促进生长发育,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也不多见。1985年日本报道,从35、30和25℃温度开始培育雏鸡的资料,说明30℃开始育雏的温度在生长发育和育雏率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我们从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生长发育、育雏率和饲料报酬等方面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春季不同运输温度条件下的雏鸡质量,制定春季雏鸡运输温度标准。试验选取"京红1号"小日龄、中日龄、大日龄种蛋孵化的1日龄商品代的健康雏鸡各135 000只,每个种蛋日龄设计一个单因素重复试验,每个试验设计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 200只雏鸡。5个试验组运输温度范围分别为25.0~25.9℃、26.0~26.9℃、27.0~27.9℃、28.0~28.9℃和29.0~29.9℃,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小日龄种蛋和大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7.0~27.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8.9℃;中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6.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5.0~27.9℃。  相似文献   

11.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12.
雏鸡运输温度为雏鸡运输质量最大的影响因素。手动控制雏鸡运输过程中车厢内温度,会导致车厢内温度忽高忽低,温差较大,使雏鸡受到较强的冷热应激,影响了雏鸡质量及雏鸡单车运载量。另外,在开启进、排风口时需停车进行,司机劳动强度大,送鸡时间延长。为解决这些问题,峪口禽业孵化场设计并应用雏鸡运输车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达到自动控制运雏车进、排风,稳定车厢内温度,降低司机劳动强度,提升雏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14.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仔鸡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肉仔鸡的生长发育。1温度肉仔鸡饲养前期个体小、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而要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肉仔鸡舍内的适宜温度详见表1。各个周龄的肉仔鸡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育雏的温度适宜与否,可通过雏鸡的动态表现来判定。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散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紧贴体表,睡眠时较为安静,吃食时争先恐后;温度太低时,雏鸡拥挤于热源附近或某个角落,羽毛…  相似文献   

15.
雏鸡来自37.8℃左右的高温环境,其体格弱小,体表绒毛稀短,保温御寒能力不强,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要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要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无论采用哪一种供暖方式和方法,只要使用得法都能达到给雏鸡提供适宜温度的同一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握控制温度的原则为了使雏鸡正常发育,应从雏鸡出壳开始就要根据其…  相似文献   

16.
1温度 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稀短.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一般需2周以后体温调节能力才能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在生产中有的养殖户往往只重视书本中规定的温度数据.对温度控制缺乏灵活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1温度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温度与幼雏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要求温度恒定,分布均匀,尽量不要使热源集中而导致雏鸡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取暖。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还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正常时,雏鸡非常灵活,食欲旺盛,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  相似文献   

18.
刚出壳的雏鸡个体很小,绒毛稀少,对温度比较敏感,不能调节自身体温,既怕冷,又怕热,不给它适当的温度,就不能很好地生长,甚至死亡。因此,在育雏工作中,掌握必要的温度控制技术,对育好雏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宜的温度 初生的雏鸡,因神经系统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温要比成鸡低3℃左右。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22℃。衡量温度是否合适,除考察温度计外,从鸡的外部表现也可以断定: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在育雏舍内分布均匀,羽毛光滑整齐,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不佳,大量饮水。温度低时,雏鸡密集于热源四周打堆,夜间发出“唧唧”叫声。要按雏鸡活动状态和温度标准适时调温,严防温度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20.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鸡成年后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养殖者经营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雏鸡的饲养管理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把好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技术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