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早红'、'红日' 紫甘蓝为试材,分别用Unispec型光谱仪和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紫甘蓝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并与普通甘蓝'中甘11'作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差异不大。与普通甘蓝相比,紫甘蓝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大比例的花青素,Pn明显降低。紫甘蓝生长过程中以结球初期Pn最高,后期Pn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普通甘蓝,结球中期叶绿素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随着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升高。紫甘蓝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10:00-11:00,其光补偿点为68.5 μmo1·m-2·s-1,饱和点为1,077.5 μmo1·m-2·s-1,CO2补偿点为70.4 μmo1·mol-1,饱和点为1,140 μmo1·mol-1,均略高于普通甘蓝。20 ℃条件下,紫甘蓝的Pn最高,其低温补偿点和高温补偿点分别为-4.4 ℃和51.3 ℃,均低于普通甘蓝。  相似文献   

2.
高温强光对双荚决明的影响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荚决明的色素、光合和荧光参数的高温强光下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双荚决明的总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叶位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双荚决明为强阳性植物,其光补偿点为12μmol.m-2.s-1,光饱和点为632μmol.m-2.s-1,最大的光合速率为5.840μmol.m-2.s-1,呼吸速率为0.819μmol.m-2.s-1;其CO2补偿点为70.4μmol.mol-1,CO2饱和点为883.2μmol.mol-1。双荚决明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4月份呈现出单峰曲线,最大值为4.6μmol.m-2.s-1,出现在12:00;8月份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时和14:00时,其最大值分别是4.2和4.6μmol.m-2.s-1。高温强光虽然对双荚决明的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双荚决明能适应8月23日平均气温为32℃,最高光强达2 130μmol.m-2.s-1的高温强光,也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光饱和点的测定数据相一致。根据测定的结果,建议双荚决明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为中篱、丛植、片植、高速公路或铁路边坡绿化和剪成球形观赏。  相似文献   

3.
高温强光对花叶蔓长春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4月和8月对花叶蔓长春花的色素、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叶蔓长春花的总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叶位间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花叶蔓长春花为强阳性植物,光补偿点为1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652μmol.m-2.s-1,最大的光合速率为6.470μmol.m-2.s-1,呼吸速率为0.923μmol.m-2.s-1;其CO2补偿点为57.6μmol.m-2.s-1,CO2饱和点为691.2μmol.m-2.s-1。花叶蔓长春花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4月份呈现出单峰曲线,最大值为6.1μmol.m-2.s-1,出现在12:00;8月份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点和14:00点,其最大值分别是6.2和6.1μmol.m-2.s-1。高温强光虽然对花叶蔓长春花有一定的影响,荧光产量增加,表现为Fo、Fm、Fo’和Fm’值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值下降;PSⅡ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下降;但是整体变化幅度较小。花叶蔓长春花能适应8月23日平均气温为32℃,最高光强达2 130μmol.m-2.s-1的高温强光,也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光饱和点的测定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6年生"绿宝"苹果为试材,用CI-340光合仪(美国)测定其光合指标,以了解"绿宝"苹果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9月为最高峰,6月为次高峰;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0:00—11:00的Pn最高为24μmol·m-2·s-1;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44.363、1 978.074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8 7;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184.58、1 528.58μmol/mol,羧化效率(CE)为0.093 6。影响"绿宝"苹果净光合速率的主成分有3个,分别为气孔导度(C)因子、有效光合辐射(PAR)因子和叶绿素(Chl)含量因子。试验表明,"绿宝"苹果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岳桦  时春红 《北方园艺》2010,(6):127-130
以芍药栽培品种‘粉玉奴’和野生种为试材,对二者主要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粉玉奴’和野生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且在全天变化中,野生种的光合速率始终高于‘粉玉奴’;野生种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889.23μmol.m-2.s-1和53.28μmol.m-2.s-1,‘粉玉奴’LSP和LCP分别为519.86μmol.m-2.s-1和60.34μmol.m-2.s-1,野生种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和对弱光耐受能力较‘粉玉奴’强;‘粉玉奴’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叶绿素总量(Chla+b)均高于野生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是造成二者光合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番杏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杏为试验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光、控温、控二氧化碳进行光响应曲线、温度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番杏的光饱和点在1800 μmol·m-2左右,光补偿点为67 μmol·m-2·s-1;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温度为35℃;二氧化碳的饱和点范围为1800~2000μmol/mol,二氧化碳的补偿点为61μmol/mol.  相似文献   

7.
三个五角枫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天外村1号”、“泰山京福1号”、“泰山京福2号”3个五角枫品种的2a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产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研究比较了3个五角枫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五角枫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单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间差异显著.光饱和点(LSP)为“泰山京福1号”(1 291.67 μmol·m-2·s-1)>“泰山天外村1号”(1 257.14 μmol·m-2·s-1)>“泰山京福2号”(1 235.71 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泰山天外村1号”(105.15 μmol·m-2·s-1)>“泰山京福1号”(93.46 μmol·m-2·s-1)>“泰山京福2号”(71.50 μmol·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为“泰山天外村1号”(光量子0.0155 μmol·m-2·s-1)>“泰山京福1号”(光量子0.0127 μmol·m-2·s-1)>“泰山京福2号”(光量子0.0111 μmol·m-2·s-1);CO2饱和点(CSP)为“泰山京福1号”(1 271.43 μmol/mol)>“泰山天外村1号”(1 150 μmol/mol)>“泰山京福2号”(1 137.5 μmol/mol),CO2补偿点(CCP)为“泰山京福2号”(153.03 μmol/mol)>“泰山天外村1号”(149.08 μmol/mol)>“泰山京福1号”(129.33 μmol/mol),羧化效率(CE)为“泰山京福2号”(0.0195)>“泰山天外村1号”(0.0186)>“泰山京福1号”(0.0169);单位质量叶绿素含量为“泰山京福1号”>“泰山天外村1号’’>“泰山京福2号”.3个五角枫品种光合作用强弱依次为“泰山京福1号”>“泰山天外村1号”>“泰山京福2号”.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3种不同软枣猕猴桃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3种软枣猕猴桃Pn值随光强和CO2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魁绿、8401和9701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590、1 321、1 670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51、9、33μmol.m-2.s-1,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290、1 316、1 280μmol.mol-1,CO2补偿点(CCP)为119、123、63μmol.mol-1。综合分析后认为软枣猕猴桃具有阳生植物的特性;8401耐阴性较强,能够在林间种植;9701是一个适应性强、高产低耗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石斛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石斛分蘖期 ,于 2 5℃下分别设 80、 16 0、 32 0、 6 4 0 μmol·m- 2 ·s- 1光照处理 ,研究其对石斛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株高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但增重少 ,繁殖率低 ,代谢较弱 ;随光照强度的提高 ,光合能力递增 ,但呼吸消耗也随之加大 ;6 4 0 μmol·m- 2 ·s- 1的强光照破坏了叶绿素的形成 ,叶绿素含量较 16 0 μmol·m- 2 ·s- 1处理降低 17.7% ,可溶性蛋白质与总糖含量显著下降 ,分别比 32 0 μmol·m- 2 ·s- 1处理低 2 7%和15% ;CAT活性明显降低 ,MDA含量与POD活性则显著提高 ,表明出现光抑制。因此 ,石斛生长的光照强度以 32 0 μmol·m- 2 ·s- 1为宜。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蒲公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02的响应.结果表明:蒲公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变化趋势,有"光合午休"现象,且光合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00;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是蒲公英光合作用日变化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蒲公英的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67,光补偿点(LCP)和饱和光强(5L)分别为91.78 μmol·m-2·s-1和1438μmol·m-2·s-1,羧化效率(CE)为0.0522,CO2补偿点(CCP)和饱和CO2(SC)分别为38.23μmol·mol-1和1190/μmol·mol-1.  相似文献   

11.
夏秋季节是叶菜供应的淡季,为选出适宜本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夏秋甘蓝新品种,宁波市镇海农业局进行了夏秋甘蓝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隔沟交替灌溉在甘蓝、青花菜和大白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隔沟交替灌溉在秋甘蓝、青花菜和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与传统灌溉相比,甘蓝、青花菜和大白菜的产量降低均不显著,但灌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33.5%、25.4%和62.0%,灌溉水生产效益分别增加43、28和51元.m-3,平均单株根干质量分别增加60.0%、34.1%和58.3%。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的连锁群特异SSR标记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位于甘蓝9个连锁群的91对SSR引物, 对8个结球甘蓝品种和7个大白菜品种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25对结球甘蓝相对大白菜的特异SSR引物, 涉及甘蓝的9个连锁群, 其中位于O1连锁群3对, O2连锁群4对, O3连锁群2对, O4连锁群3对, O5连锁群2对, O6连锁群2对, O7连锁群4对,O8连锁群2对, O9连锁群3对。为利用SSR标记鉴定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中附加的结球甘蓝染色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济源市是豫西北大白菜制种的主要基地,由92年的150亩,发展到目前的1万余亩.根据多年制种的一些情况和经验,我们总结了一套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一代杂交种的高产栽培模式,具体做法足:  相似文献   

16.
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寿 《北方园艺》2012,(15):38-39
对引进的"世纪警春"、"金美春绿"、"中甘21号"甘蓝及青海地区栽培的"青甘1号"在大通县进行生育期、抗病虫能力、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世纪警春"属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但其产量最高,抗病虫害能力最强,可作为大通县露天甘蓝高产种植的储备品种;"中甘21号"生育期短、早熟、货架期长,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青甘1号"的替代品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春甘蓝新品种--黔甘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春新品种‘黔甘1号’,叶球扁圆,结球紧实,商品外观好;单球质量1.8kg;中早熟,冬性强,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且丰产;叶肉细嫩,风味品质好,经济性状优良;宜作春甘蓝栽培,也可作冬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18.
‘热抗白’为耐热小白菜一代杂种 ,主要适于夏季及早秋高温季节栽培 ,耐热性强 ,品质优良。热抗白作漫棵栽培产量可达 1612 6kg/hm2 ,作移栽栽培产量可达 44986kg/hm2 。高抗霜霉病和病毒病 ,耐软腐病。  相似文献   

19.
附加甘蓝3号染色体的大白菜单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杂交种(AAC)与二倍体大白菜(AA)的回交一代为材料,利用根尖体细胞核型分析法鉴定出大白菜—结球甘蓝3号单体异附加系;利用甘蓝连锁群特异SSR标记鉴定表明,该单体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与甘蓝的03连锁群相对应;该单体异附加系植株矮小,花枝细弱倒伏,花粉整齐度、花粉生活力和结籽率均较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不均衡分离及染色体落后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