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第十七次工作会议于2005年6月15~16日在重庆市万州区召开,长江上中游10个省市的代表1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4年“长治”工程改革调整以来在治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长治”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2005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万州区的“长治”工程建设典型。  相似文献   

2.
2003年"长治"工程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4107 8km2,实施预防保护8000km2。工程建设的突出特点是:首次以项目区为单位立项的新一期"长治"农发项目高标准启动,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和深化,民营开发治理加快发展,建管监督保障机制得到强化,预防保护力度加大,监督管理走向深入,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基础工作富有成效。2004年,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自然修复理念,不断加强和重视"长治"工程建设,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服务,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2004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有关省(区)水利厅及农发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各项目区的积极行动下,全面完成了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的治理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期治理工程于2011年顺利启动。为有效推进农发黑土区工程的持续健康开展,各地要加强对农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配套资金,加强技术合作,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和后期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宣汉县在“长治”工程农发项目建设中 ,从“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三个标准”入手 ,落实了“三个跟上” ,抓好了“四个主动” ,增强了“三种意识” ,确保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收到了领导、群众、业务部门“三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km2,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 060km2;监测覆盖面积累计近70万km2,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各级水保部门累计对1.9万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十五”“长治”工程的重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点带面。“长治”工程“十一五”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长治”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世行贷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创新推动重点防治工程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抓好基础工作。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10,(2):25-25
为全面总结“长治”工程建设20年所取得的成效,拓宽新形势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思路,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经研究,我局拟于2010年召开“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总结交流会议,现将会议论文征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通江县依托广纳农发水保项目、“长治”聂家坝水保生态修复项目,采取“八制”,即工程建设业主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工程项目公示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工程项目县级报账制、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制、工程管护协会制,明确各方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89年开始实施的甘肃省“长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包括武都、成县、文县、康县、礼县、宕昌、西和、舟曲、秦城等九个县(区),其中第一期工程(1989~1993年)共开展27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3700km~2;第二期工程(1990~1994)开展84条小流域,规划治理任务1750km~2。 为了及时掌握“长治”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甘肃省“长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992年组建了“长治”工程质量效益监测体系,对工程的七项措施进行了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系统紧紧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认真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项目、"珠治"试点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综合治理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力争每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百分点以上,全力开创云南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潜在危害最大、治理最为紧迫的地区之一,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5年,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实施的"珠治"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梯田数量、粮食产量、群众收入"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三改善",水土流失量、坡耕地、贫困人口"三减少"。进一步搞好"珠治"工程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三是不断探索防治水土流失的新经验,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2.1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地力下降、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生态失衡,严重制约着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管理;二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治理思路;三是推进大示范区建设,提升治理档次;四是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五是强化监督管理,巩固治理成果;六是注重科技监测,提高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3.
“猪-沼-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沼—果”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省赣南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对巩固和促进治理成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介绍“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及“猪—沼—果”产业循环生态链,对“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和效益进行全面阐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保护自然植被,巩固治理成果;2)提供有机肥料,改善水土流失地土壤养分条件,促进开发性治理;3)促进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州"珠治"试点工程于2003年底启动实施,2006年实施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模式。对各种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15年来 ,四川省在实施“长治”工程的过程中 ,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重行政推动 ,强化预防监督 ,不断创新机制 ,重视科学研究 ,探索出了符合四川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长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 ,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在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导、示范和龙头作用。分析了“长治”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四荒”既是水土流失的发生地,同时又具有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通过总结近些年来“四荒”治理情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坚持统一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四荒”治理开发;对治理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或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和治理开发者的积极性;对治理大户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优惠,制度上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6年底,全市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治理开发"四荒"面积达386.6 km2,占"四荒"总面积的12.4%。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呈现好转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四荒"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四荒"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开发生态旅游区、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庄等,通过"四荒"地的合理有效开发,调动了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介绍了包头市"四荒"治理开发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8.
梁平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至2004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02.91km2,水保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180.8万t,年蓄水量达11935.5万m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了重点治理的成效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实行“三制”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已势在必行 ,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 ,项目法人制可采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集体组织负责和股份公司负责、专项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形式 ,招标投标制包括规划设计招投标、设备材料招投标、施工招投标等 ,建设监理工作的重点是投资控制、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 ,当前监理的重点阶段是施工阶段。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长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节地区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截止到2004年底,累计在336条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面积7 327.97 km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工程建设也存在着与以人为本理念有一定差距、石漠化等特殊流失类型治理困难、水保工程设施管护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和因生活燃煤引起的生态危机等四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提出了要坚持“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处理水土保持持续发展,从人的问题着手解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用发展的观点完善建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等有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