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天然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8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称多县歇武镇、囊谦县、曲麻莱县长江村、天峻县织合玛乡、玉树州果青牧场、共和县倒淌河、贵南县塔秀乡达隆村、海晏县)的牦牛乳和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显著影响牧草的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曲麻莱县长江村和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脂肪、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含量及冰点、密度、酸度、电导率有显著影响(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和曲麻莱县长江村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牦牛乳的脂肪含量、冰点及密度与牧草的粗灰分含量相关性较高,牦牛乳的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含量及电导率与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关性较高。综上所述,不同海拔高度牧草和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温性草原牧草。不同海拔高度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温性草原牧场牦牛乳高。牧草的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牦牛乳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哥特里一罗紫法”、“酸水解法”和“快速测定法”(乳成份分析仪法)三种方法进行牦牛乳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经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测定牦牛乳中的脂肪含量时“哥特里.罗紫法”优于“酸水解法”;而在现场牦牛乳中脂肪含量测定时宜用“乳成分分析仪”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成分间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牦牛乳用性能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放牧条件下,牦牛乳乳脂率为7.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0.4238%,密度为1033.45±2.3144kg/m^3,冰点为-0.73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0.0821s/m。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肃肃北牦牛乳—牧草—土壤之间的生态联系,收集核心放牧区土壤、牧草及肃北牦牛初乳和常乳,检测土壤矿物质元素、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及牛乳理化性质,并将检测结果与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甘南牦牛产地(玛曲和碌曲)相比,肃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镁、铝和钙等常量元素,以及较多的镍、钴和硒等微量元素。肃北牧草中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玛曲和碌曲两地,但粗脂肪含量和总磷含量较低。基于其他数据分析显示,肃北牧草整体质量低于甘南两地。初乳分析结果表明,与环湖牦牛和甘南牦牛相比,肃北牦牛乳的乳密度和蛋白质含量明显更高,冰点更低。肃北牦牛常乳也表现出较高的乳糖含量和较低的冰点,说明肃北牦牛乳具有较高的乳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P<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P<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7.
乳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除牛乳外,水牛乳、马乳、骆驼乳、山羊乳、驴乳、牦牛乳等特色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人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是婴儿早期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了更好的比较7种常见动物乳及人乳的差异性和优势性,本文总结了其在乳糖、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成分方面的差异,发现牦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种类丰富;马乳的乳糖含量最高;而骆驼乳的乳脂肪含量则较高,水溶性维生素含量也最高;驴乳相比于其他几种常见乳,则具有低脂高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乳是由哺乳动物乳腺分泌的特有物质,是哺乳动物生存和发育的物质基础.比较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可以了解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掌握不同哺乳动物乳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本文总结不同哺乳动物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对蛋白质、脂肪、乳糖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比较牦牛乳与犏牛乳脂肪酸组分,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测定,通过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和犏牛乳均含有42种脂肪酸组分,但含量不同,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棕榈酸、硬脂酸、顺-9-十八碳烯酸和肉豆蔻酸;牦牛乳组分更接近脂肪酸营养价值的指标;牦牛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均明显高于犏牛乳。两种乳均含有丰富的脂肪酸,但牦牛乳的含量比例更为理想,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拉日马牦牛的产奶性能,本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处于泌乳期的拉日马母牦牛20头(初产和经产各10头),对其产奶量和奶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拉日马牦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为612.96 kg,平均每天产奶量为4.01 kg/头,与我国牦牛的年平均产奶量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具有产奶量高的特点;拉日马牦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为6.91%、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72%、乳糖含量平均为5.40%、非脂乳固体含量平均为10.22%,与我国牦牛奶成分的相关研究结果和GB 19301-2010对生乳理化指标的要求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奶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牦牛乳营养价值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于荷斯坦乳及其它乳。本文主要分析了牦牛乳脂肪酸的组成、合成以及影响因素,如饲料及季节、泌乳阶段、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开发利用美仁牦牛乳产品,2022年5月份采集了10头美仁牦牛的乳样,采用乳成分测定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风味分析仪等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美仁牦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脂肪6.43%,蛋白质5.45%,乳糖5.06%,酪蛋白3.97%,非脂乳固体9.57%,总固形物13.97%;氨基酸总量(TAA)为4.78 g/100 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1.03 g/100 g,甘氨酸含量最低,为0.08 g/100 g,必需氨基酸(EAA)为1.81 g/100 g,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2.97 g/100 g,EAA/TAA为37.9%,EAA/NEAA为60.9%;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0.58%;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γ-亚油酸为主,占1.32%;美仁牦牛乳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8种,脂类6种,酮类6种,醇类5种,酸类3种以及其他类6种,主要有2,3-丁二酮、乙酸乙酯、异戊醛、2-庚酮、2-丁酮等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麦洼牦牛不同月份下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于阿坝州红原县选取了92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收集乳样检测了体细胞数及脂肪、非乳脂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理化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8和9月份牦牛乳脂肪和冰点无显著差异,而8月和9月份测定的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均与7月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由20万~50万个/m L上升至50万~100万个/m L时,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几个指标显著减少(P0.01),冰点显著上升(P0.05);测定的生乳各项理化指标含量均符合"GB19370-2010"生乳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选择生活在高海拔(平均海拔4 200 m以上)的青海高原型牦牛(夏季,n=18;冬季,n=18)分析季节对牦牛乳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灰分、VA和主要反式脂肪酸(反-9-C18:1和反-9,12-C18:2 n-6)含量冬季显著低于夏季(P<0.05),而脂肪和主要脂肪酸(C16:0、C17:0、C18:0、顺-9-C16:1、顺-9-C18:1和顺-9,12-C18:2 n-6)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说明青海高原型牦牛乳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受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牦牛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本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菌种和工艺。以发酵牦牛乳的感官、酸度以及活菌数为指标,从10株乳酸菌中筛选适合牦牛乳发酵的3株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发酵牦牛乳配方及工艺;测定发酵牦牛乳的理化卫生指标,评估产品质量。结果表明: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3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按1:1:1:1:1比例复配制成发酵剂;发酵牦牛乳最佳工艺条件为: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按2:1配比,糖添加量为9%,菌种添加量为4%,30℃发酵30h。回归系数显著性表明,各因素对发酵乳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糖添加量发酵时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发酵牦牛乳的酸度、脂肪、蛋白质、酵母菌和霉菌数、大肠菌群数均符合标准,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为1.02μg/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分析青海天峻、甘肃甘南、甘肃天祝牦牛乳中脂肪酶(LPL)及淀粉酶(AMS)活性,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青海天峻、甘肃甘南各30份牦牛乳以及天祝抓喜秀龙乡红疙瘩村、岱乾村和碳山岭镇四台沟村的90份牦牛乳中的LPL及AMS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天祝牦牛乳中LPL活性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青海天峻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甘肃天祝牦牛乳中AMS活性与青海天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天祝3个地区之间牦牛乳中LPL、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胎次对牦牛乳中LPL及AM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地点对牦牛乳中LPL、AMS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泌乳阶段牦牛乳中几种矿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麦洼牦牛初乳、常乳和干乳中几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乳中Na和P的含量与一般牛乳接近,Ca的含量高于一般牛乳,而K和Mg的含量则低于一般牛乳。这些矿物质含量随泌乳阶段有一定变化。初乳(尤其是分娩当天的乳)中K、Na、Ca、P、Mg含量高于常乳,反映了初乳期乳的分泌特点。此外,干乳期乳中Ca、Mg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常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冷藏条件对牦牛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西藏自治区某养殖场内的同一头健康哺乳期牦牛的原料乳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置于-20、-40、-80℃等3种不同温度进行冷藏,分析和探讨不同冷藏条件对牦牛乳品质的影响。结果:-80℃冷藏的牦牛乳p H值和热稳定性显著高于-20℃和-40℃冷藏(P<0.05),-80℃冷藏的牦牛乳菌落数显著低于-20℃和-40℃冷藏(P<0.05),且冷藏温度越低,乳pH值和热稳定性越高,乳中菌落数越少。-20、-40、-80℃冷藏的牦牛乳脂肪粒径分布宽度、蛋白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红—绿强度和亮度均差异显著(P<0.05)。-20、-40、-80℃冷藏的牦牛乳组织状态、滋味和色泽差异显著(P<0.05);冷藏温度越低对牦牛乳气味感官评价越好。结论:-80℃冷藏条件下的牦牛乳品质最佳,为今后延长牦牛乳货架期和乳制品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乳脂肪是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供给能量、构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本文介绍了人和部分家畜乳中的脂肪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动物乳脂肪酸组成的类别、比例、特点、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并对脂肪酸组成在乳种鉴别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