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尾竹环蝶危害毛竹、雷竹等10余种竹子。在浙江省嵊州市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竹叶,危害严重,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6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旬幼虫孵化,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取食至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8月下旬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6%以上,用绿得宝可湿粉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2.
榆锐卷叶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榆树叶片,在辽宁省抚顺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被物或表土层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嫩叶,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幼虫孵化,幼虫卷叶危害,致使整树树冠悬挂黑褐色枯死的卷叶,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至中旬达羽化高峰,成虫于7月下旬、8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5月下旬用2.5%溴氢菊脂4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7月下旬或翌年5月上旬,用拟除虫菊酯制成的毒笔,在树干基部涂两个闭合环,毒杀成虫。  相似文献   

3.
淄博市鲁山林场引种的火炬树,受到5种害虫危害。1986年7月,用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六0五乳油1000倍和3000倍液、25%滴滴涕乳油200倍和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000倍和5000倍液等,作树冠喷雾防治。施药后第二天发现:喷施敌敌畏、滴滴涕、氧化乐果3种农药者均产生了药害,寄主叶缘或全叶、嫩梢部分或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4.
胡桃豹夜蛾SinnaextremaWalker危害山核桃树叶,在浙江省临安县一年发生4代,10月下旬以蛹在枯枝落叶上做茧越冬。用25%杀灭菊脂3000倍液喷雾或40%氧化乐果1:1浓度打孔滴药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茶梢尖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zov在湖南危害油茶枝梢,一年1代,以幼虫在受害树叶潜斑内越冬。1988年以来,该虫在油茶产区大发生,造成茶油严重减产。1990—1992年在来阳、常宁、株洲等地对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表明:幼虫喜钻蛀枝条顶端梢长3cm以上的粗壮嫩梢,使得来年挂果减少。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转叶蛀嫩梢高峰期,用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获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上旬人工摘除被害梢可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胡桃豹夜蛾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 Walker危害山核桃树叶,在浙江省临安县一年发生4代,10月下旬以蛹在枯枝落叶上做茧越冬。用25%杀灭菊脂3000倍液喷雾或40%氧化乐果1:1浓度打孔滴药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黄刺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毛洪捷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6):51-51,53
黄刺蛾在通化地区1a1代,以幼虫在为害树的枝叉处结茧越冬,是园林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可采用秋冬季节人工摘除虫茧或敲碎树干上的虫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期喷施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600倍,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杀螟松、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3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2.5%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鞭角华扁叶蜂进行5年防治试验,在幼虫危害盛期用1:3000~20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1:1000倍50%甲胺磷乳油喷雾防治,幼虫越冬期的当年11月~次年2月对受害林地进行深翻,成虫羽化高峰期用1:1500倍50%甲胺磷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混合液喷雾防治均能达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ius Erschoff)在牡丹江地区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16——30厘米土中越冬,翌年早春羽化。其幼虫5龄、1—3龄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关键时机,该虫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常暴食成灾,用21%溴氰菊脂2500倍液,25%杀虫菊脂2000倍波,50%辛硫磷2000倍波,60%甲半磷3000倍液以及80%的敌敌畏加上25%乐果3:1稀释两千倍,防治效果均较好,但80%敌敌畏加25%乐果3:1稀释2000倍防治效果可达99%。  相似文献   

10.
樗蚕在荆州市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第一代幼虫期6月上旬~7月中旬,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期8月下旬~10月上旬,危害盛期为9月中旬.人工剪除越冬茧蛹,成虫羽化盛期使用黑光灯和杀虫灯诱杀,可降低虫口基数.在低虫口密度时,采取生物制剂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樗蚕的发生和危害;在高虫口密度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剂喷雾防治,可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1.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杉梢斑螟以幼虫危害青海云杉新梢嫩叶,在甘肃省寿鹿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当年新梢基部和针叶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新梢,6月中旬化蛹,6月底始见成虫,7月上旬末,中旬初达羽化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幼虫轻微危害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2.
榆三节叶蜂在吉林省辉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预蛹状态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幼虫老熟人土结茧化蛹,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至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越冬.采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活孢子苏云金杆菌(2.5亿.mL-1~3.0亿.mL-1活孢子)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9.5%和95.3%.  相似文献   

13.
柏大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是侧柏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新乡市1年发生17-22代,以卵和无翅胎生雌蚜越冬,为留守型。经多年防治试验,用有机磷类农药树冠喷雾或树干基部打孔注射50%久效磷液,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文中还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仙游县开展桉树林油桐尺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仙游油桐尺蛾1 a发生3代,以蛹在土里越冬;翌年4月上旬—中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上旬孵出,5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第3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9月中旬孵化,第3代幼虫10月下旬结茧化蛹进入越冬状态。采用溴氰菊酯烟雾剂进行应急化学防治可迅速降低虫口,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花布灯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布灯蛾近年来在庆阳地区部分县、乡发生,虫情日渐严重。该虫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群集在树干或枝丫处结虫苞潜伏在苞内越冬,越冬幼虫翌春严重危害叶芽,影响树木生长。据其生活史提出了以综合防治为主的防治方法,越冬幼虫危害期树冠喷布25%氧乐菊酯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能显著压低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16.
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在秦安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地表及杂草,落叶层下越冬、翌年泡桐萌芽展叶后出蛰危害。用80%敌敌畏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洒树冠防治成虫,效果较好。泡桐叶甲又名二斑波缘龟甲,属鞘翅  相似文献   

17.
近日污灯蛾在甘肃东部、南部普遍发生,局部成灾。该虫可取食27科47种植物。在天水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6月为羽化盛期;幼虫7龄,幼虫期约90天;10月上旬化蛹越冬。天敌有13种,其中寄生性天敌7种,寄生率为19.07%。试用菊酯类药剂600倍液,50%辛硫磷3000倍液,Bt乳剂100倍液+90%敌百虫10000倍液或20%灭扫利1000倍液,效果均达90%以上。用3Y——系列烟雾机喷烟防治,药油比例:柴油2000ml+敌敌畏200ml,柴油3000ml+灭扫利45ml,效果可达89%、94%。老熟幼虫下地时,用灭扫利原药涂环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灯诱防治成虫、人工摘除网幕、药剂防治是综合治理的三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落叶松球蚜发生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出该虫在小陇山林区以青海云杉和落叶松为寄主,两年完成生活周期。其中,以侨蚜在落叶松上一年5代循环危害,5月上旬是第1代侨蚜的初孵若蚜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试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5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板栗瘿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瘿蜂是福建省锥栗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芽组织形成的小室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试验表明:5月中旬以前摘除虫瘿;或在4月上旬开始注射40%氧化乐果或40%氧化乐果+20%杀灭菊酯对幼虫有良好防治效果;或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对成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杉针黄叶甲Xanthonia collaris Chen主要危害云杉,在甘南州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30-50cm的土壤内越冬,翌年5月中上旬化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成虫喜阳光,有假死性,幼虫喜阴湿。用50%甲基异柳磷或25%增效辛硫磷喷雾防治成虫,杀虫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