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为等离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设7组处理,3次重复,利用等离子技术对香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等离子不同处理次数对香瓜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处理②(1.5AX2次)的友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均比CK高;坐果期和成熟期均比CK提前1~2d;比CK增产792.0kg/hm^2,增幅达13.7%;增值1668.0元/hm。,含糖量提高墩0.5%。[结论]处理②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应用于香瓜的实际种植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黄芪高产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材黄芪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品种,施肥处理设4个P水平(0、75.0、112.5和150.0kg/km^2);4个K水平(0、37.5、75.0和112.5kg/hm^2),每个处理均加入N150.0kg/hm^2,研究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采用黄芪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黄芪产量可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黄芪在磷中低水平时减产,在磷高水平(150.0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施P较P0增产16.5%,增收6499.5元/hm^2,每公斤P2O5可增产黄芪5.0kg,产投比为8.3;施K较K0增产10.7%-25.1%,增收3582.0—9132.0元/hm^2,每公斤K2O可增产黄芪4.3~20.4ke,,产投比11.9—60.9。[结论]黄芪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钾量分别为N150.0kg/hm^2、P2O5 150.0kg/hm^2、K2O 112.5kg/hm^2,氮磷钾比为1:1:0.75,获得最经济产量的氮磷钾比为1:1:0.25。  相似文献   

3.
冯金良  张宁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0-12561
[目的]为了探索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西北部高海拔镇乡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方法]种植密度分别为5.257y(CK)、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9.75万株/hm^2。[结果]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1586.30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38.65%;之后依次是8.25万、7.50万、9.75万、6.75万、6.0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0965.45、40163.30、36156.90、34878.60、32416.95kg/hm^2,与对照相比分剐增产36.58%、33.91%、20.55%、16.28%、8.08%。[结论]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海拔1100~1250in地区种植密度以6.75万~9.00万窝/hm^2为宜,田间长势较好,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等离子体对番茄种子处理,观测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的变化,从而找到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以及抗病性的等离子体最佳电压范围。[方法]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番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4760~6800V)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番茄种子后对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番茄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效果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单果重(〉80g)、果长(≥5.2cm)、果粗(≥5.5cm)均比对照(OK)有明显提高。处理后的番茄抗病毒病除第6组和第7组与对照CK发病率相同外,其他组的病毒发病率均为2.08%。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总产量均比对照(CK)高,产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第5组、第4组、第3组。总产量分刖比CK提高26.56%、20.31%和16.55%。[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电压范围在5440—6120V对番茄大多数指标效果较好,最好的是5780V和6120V处理。番茄总产量和抗病性方差分析及回归预测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闫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91-12292
[目的]为验证控失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同时为控失肥配方优化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玉米控失肥对比试验,设10个处理。[结果]玉米施用5种28-6-6控失复合肥825kg/hm^2,比等养分三元素混肥(基施)增产10.5%.20.5%,比等养分BB肥增产0.7%-9.8%。平均氮素、磷素、钾素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7.4%、40.1%、76.6%。濉溪县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量为N300kg/hm^2、P2O5100kg/hm^2和K2O45kg/hm^2。[结论]控失肥增产效果明显,肥料利用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不同次数处理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应用剂量1.0A×1次,处理2应用剂量1.0A×2次,处理3应用剂量1.0A×3次,处理4应用剂量1.0A×4次,处理5应用剂量1.0A×5次,处理6应用剂量1.0A×6次,处理7为对照(CK)。[结果]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能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对照增产23.0~315.0 kg/hm2,增幅达0.9%~12.6%,增值74.8~1 126.0元/hm2。处理2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315.0 kg/hm2、12.6%、1 126.0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次数为2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这可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结果]施用石灰的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病程度明显较CK轻,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效果最明显。石灰用量与褐变粒的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施石灰的处理水稻穗大、穗整齐、小穗少、植株衰老过程慢.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呈递增的趋势。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9552.0kg/hm^2,比对照增产9.2%。施石灰225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8802.0kg/hm^2,比对照增产0.68%。[结论]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病性均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包红静  汪仁  邢月华  宫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94+22476-22394,22476
[目的]探讨钾肥的适宜用量,以指导玉米生产科学施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增产724~1464kg/hm^2,增收843~1365.TL/hm^2;施用钾肥可促进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钾肥的增产效益和利用率降低;钾肥的效应方程为Y=6988.2571+13.40l9x—0.0334X^2(R^2=0.9635),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01kg/hm^2,经济合理施钾量为160kg/hm^2,最高产量为8321kg/hm^2,经济产量为8278kg/hm^2。[结论]在一定氮磷肥基础上,应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9.
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多点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结合地膜覆盖建立了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并于2005年在广西6个不同蔗区进行新植和宿根蔗不同酒精废液施用量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个施用酒精废液的处理(45、75、105t/hm^2),甘蔗平均产量分别为92.3、102.5、93.7t/hm^2,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1)增产13.24%、17.55%和14.92%,比常规施肥处理(CK2)增产7.66%、11.75%和9.25%;甘蔗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66%、14.85%和14.83%,分别比CK1提高0.06%、0.25%和0.23%,比CK2提高0.11%、0.30%和0.28%。表明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t/hm^2的处理效果最佳。推广酒精废液直接还田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既可增产增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消除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处理香瓜种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等离子体处理香瓜种子,研究其对香瓜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香瓜种子,明显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出苗期干重、开花率、坐果率;促进坐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d;使含糖量提高,平均增加7.3%;增产4741.5kg/hm2;增幅26.44%;增值15393.0元/hm2,增幅24.6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夏花生施用维格施15-40S有机无机肥料的增产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对比的方法,研究维格施15-40S有机无机肥料对夏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维格施15-40S有机无机肥料能够增加夏花生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降低秕果数,提高夏花生出米率;与群众习惯施肥相比,增产9.6%,增收2 232.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11.8%。[结论]施用维格施15-40S有机无机肥料能够优化夏花生生物学性状,改善夏花生品质,显著提高夏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何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30-131
[目的]找出最佳直播播量及大田留苗密度处理,为实现大面积机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直播油菜设置4种播量及留苗密度处理,调查各处理产量构成、实产、抗逆性(如菌核病、抗倒性)、开花结荚历期。[结果]随着播量的增加,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油菜株高,提高了油菜第1分枝节位,利于油菜分枝向上集中、油菜株型的塑造和机械化收割,但播量增加,限制了油菜个体的发育,使油菜分枝数减少,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少,千粒重下降,不利于油菜产量增加。[结论]在安徽沿江地区,油菜直播量为3 750 g/hm~2、大田留苗密度约37.5万/hm~2的处理,比较适合油菜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3.
申承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71-15872,15875
[目的]为西葫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已经保存4年的西葫芦品种西葫芦1号种子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多效唑进行浸种处理,并采用青霉素200 mg/L分别和不同浓度多效唑混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室内发芽和田间种植试验,研究青霉素和多效唑对西葫芦陈种子发芽及田间成苗的影响。[结果]用青霉素200 mg/L、多效唑500 mg/L处理对西葫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田间成苗效果较好,二者复配青霉素200 mg/L+多效唑500 mg/L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选择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多效唑以及二者复配,可促进西葫芦种子新陈代谢系统的修复和恢复,使幼苗达到正常常规种子生长的指标,建议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不同剂量处理大豆种子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种子明显提高苗期的根系数,并提高开花率、结荚率;各处理比处理7增产在6.0~237.0 kg/hm2,增幅达0.2%~7.9%;增值19.2~873.9元/hm2。处理2比处理7增产、增幅、增值最高,分别为237.0 kg/hm2、7.9%和873.9元/hm2。表明处理2为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最佳剂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冬小麦"三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育系AL22(A)和恢复系99 AR144-1(R)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父母本行比、氮肥用量和化学调控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大,当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最高,为1 718.1 kg/hm2,比平均制种产量高25.7%;在一定范围内,制种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时,制种产量可达1 636.8 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高33.9%;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赤霉素对制种产量影响不大。[结论]在该试验中,当父母本行比为2∶6、拔节期追施尿素240 kg/hm2、拔节期喷施壮丰安225 ml/hm2和赤霉素30 g/hm2时,制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抗病高产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个具有国外血缘的高产抗病籽用西葫芦品系G-5,G-6,G-11和2个抗病籽用自育自交系10-3,3-2作父本,以自育自交系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籽粒产量和抗病性比较鉴定,选育出37-4,11-2,11-4,2-2和19-5这5个品质好、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的籽粒用西葫芦种质一代杂交组合,其中,11-2表现籽粒洁白,饱满度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增产潜力大,单株平均产籽可达78.3 g,折合公顷平均产籽量2 550 kg,比对照早青一代增产3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机插钵苗专用秧盘利用率,降低育秧成本。[方法]用同一批秧盘在同一育秧季节先后育再生稻秧苗、一季中稻和麦茬稻秧苗,研究并比较其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同一批秧盘先后育出的3批秧的秧苗素质好、分蘖正常、产量高。且"一盘三用"将秧盘投入成本从787.5元/hm2降到262.5元/hm2,比正常机插毯苗育秧成本还低。[结论]机插钵苗"一盘三用"在信阳地区是可行的,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并且播期提早能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香1号和中浦优华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芽剂和920在机械收割2 d后下午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对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喷施促芽剂和920处理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株高,从而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幅度为7.9%~12.7%,增产效益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品种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头季机械收割后再生季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