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羚牛寄生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1850)通称扭角羚,是一种少见的珍贵动物。羚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及西藏昌都,在与我国交界的邻邦尼泊尔、不丹以及缅甸的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关于羚牛寄生虫的报导甚少。重庆动物园从四川天全县运回的羚牛,曾遭受寄生虫的危害,特别是肺线虫的侵袭严重,一九七  相似文献   

2.
秦岭羚牛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亚洲特产,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羚牛秦岭亚种(B. t. bedfordi)从未在国外展出过,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所公布的红皮书(Red date book)上将其列入珍贵(Rare)级内,由于对该亚种的情况所知甚少,1979年日本出版的“世界动物”一书中,曾称之为“探险家羡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羚牛     
正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1850),别名扭角羚、野牛、金毛扭角羚,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珍稀物种。羚牛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  相似文献   

4.
羚牛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我国特产动物中一种较珍贵的大型偶蹄动物。秦岭是羚牛秦岭亚种的模式产地,东起柞水、西乞凤县,分布达11县之广。数量据1980年不完全统计有1300多头,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保护,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佛坪自然保护区就现有头数来看远超过统计数量的2倍。关于羚牛秦岭亚种的种群数量,有关单位已做了专门调查研究。1983年我们就传说中羚牛的几个行为问题通过野外观察分析,现谈一点粗  相似文献   

5.
国内一些专著都称秦岭羚牛亚种栖息在秦岭海拔2200米至2800米之间。《陕西珍贵、经济兽类志》(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主编,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称秦岭羚牛:“在秦岭一般栖息于2000米以上的中、亚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本文根据1986年至1990年间安康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陕西秦岭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频繁出现下山进村攻击人的事件。本文作者通过走访事件的当事人,并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认为羚牛下山进村攻击人的事件都发生在秦岭山外的平原地带;羚牛进村攻击人的原因就是在陌生环境中的防御反应的结果,羚牛所攻击的人正是挡在羚牛进村的路上,遇到其它动物挡道,羚牛也会攻击。  相似文献   

7.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又名扭角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0~1993年,笔者先后饲养过7只不足3月龄的野生羚牛,其中亲自抢救成活2只,参与救护4只,引种驯养成活1只.对于引种或抢救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3只野生羚牛仔兽(表1)均采用放牧结合人工哺乳进行饲养,定期进行体重、体尺测量和毛色、角形观察记录.现将有关驯养技术结果整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东南部,生活着一种大型珍贵野生动物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扭角羚又名羚牛,英文名为"Takin",它和我们的家牛同宗同祖,在分类学上属偶蹄目(Artiodadyla)牛科(Bovidae),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金毛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牛羚,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牛属,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体长160~220 cm,体重200~300 kg,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主要以各种草、树叶以及花蕾为食。2015年7月份,青岛动物园一头1岁龄雌性金毛羚牛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经治疗后痊愈,现将发病及治疗过程总结如下。1症状该金毛羚牛为青岛动物园自繁,饲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野幼羚牛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羚牛(Budoreas taxicolor Hodgson)又名扭角羚。属偶蹄目、牛科、牛羚属动物。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地,是我国的高山特产动物。羚牛的吻、鼻宽大而裸露,前额向上隆起,双角扭曲奇特,在动物园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动物学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野外分布地区狭窄,数量不多,人工饲养困难,繁衍后代难度更大,至今,只有少许动物园有羚牛的饲养,繁衍成功的事例亦是少数。它被视为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12.
卢西荣  冯宁 《野生动物》1999,20(1):15-15
羚牛(Budarcas taxicolor)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在陕西省秦岭地区常发现被母兽遗弃的仔兽.它们大都在7~20日龄左右,也有超过30日龄的.虽然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吃过初乳,有一定的抗病和免疫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还是难以存活.1992~1996年间,陕西珍稀野生动物饲养抢救研究中心先后收容抢救了6头,成活4头,其中一头只有3日龄.现将抢救及人工哺育情况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羚牛生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保护着较多的羚牛(Budoreas taxicolor tibetana)。对羚牛的生活习性,寿振黄(1964),吴家炎(1966、1983),胡锦矗(1981)、邓其祥(1981),Allen(1940)和Schaller(1977)等都作过一些报道。作者于1984年8月至11月对该地的羚牛作了一些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麝的保护与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俗称“香獐”,属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产于中国20多个省区、苏联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地。中国的麝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sifanicus)和原麝(M.m-oschifereus)三种,其中以林麝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5.
<正>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属于犬科动物,原产于西伯利亚东部。貉的外貌似狐,如中等狗大小。体长(从吻端至尾根)50—80厘米,体重6—12公斤,尾长20—24厘米(约为体长的1/3)。体肥,腿短,耳小,两颊横生浅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大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力吉 《野生动物》1999,20(6):11-11
大鸨(Otis tarda)在中国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o.t.tarda)只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天山及中部吐鲁番,为留鸟;普遍亚种(o.t.dybowskii)分布区比较广,西起新疆塔城盆地北部,向东至黑龙江明水肇东,但其繁殖区已呈岛屿状。越冬地主要在江苏、安徽省北部、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和贵州省草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花尾榛鸡(Tetrasesbonasia)又名飞龙,属乌纲鸡形目松鸡科。产于我国的榛鸡有花见榛鸡和班尾修鸡。龙尾标鸡在我国有2个亚种,即产于大兴安岭的北方亚种及产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黑龙江亚种。班尾榛鸡也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和四川亚种。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珍禽之一,素有“天上龙肉”之称。花尾榛鸡体型似鸽,成鸡体长40厘米左右,体重450克左右。体羽呈棕灰色,有黑褐色横班;头上有冠羽,额、颊及颈侧的白色前后相连,成一条显著的白色纵带。雄鸡喉部黑色,胸部为暗褐色.羽缘为白色。雌鸡体羽较雄鸡稍暗,喉部为棕色。用黑色和淡黄…  相似文献   

18.
野牦牛(Bos mutus)是现存的珍贵野生牛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大型特有物种,体型似家牦牛,但要大得多,肩部也特别高耸。体长200~28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在500公斤以上,雌雄均有角,四肢粗短,蹄大而圆,蹄甲尖小,  相似文献   

19.
<正> 据报道,我国除台湾、海南岛外,各省均有貉的分布.衣川义雄(1941)将产于我国的貉分为七个亚种:乌苏里貉(Nyctereutes Ussurienusis Matschie)产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南平原及吉林省的北部地区.朝鲜貉(Nyctereutes Koreensis Mori)产于东北三省的南部地区.阿穆尔貉(Nyctereutes Amurensis Matschie)产于中苏边界地带,黑龙江沿岸,吉林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20.
<正> 毛丝鼠(Chinhilla Laniqera)属于啮齿类草食性珍贵毛皮动物,又名绒鼠。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与玻璃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穴居岩洞,喜群居,一般2—5只为一“家族”,昼伏夜出,野生毛丝鼠常以青草、树皮和植物种子为食。成年鼠身长25—33厘米,尾长8—15厘米,公鼠体重420—650克。母鼠体重500~800克。眼、耳、头像兔,尾巴蓬松拖长似松鼠,体型椭圆而肥胖,前肢短具四趾,后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