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实验区不同修筑年限、种植不同作物的梯田与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筛选和提炼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梯田农业生态利用模式。【方法】分析新修梯田、老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土壤养分元素等指标,结合微型径流小区观测。【结果】坡耕地改为梯田之后,尽管梯田减流与减沙效果明显,可达30%以上,但因人为扰动以及梯田修筑过程技术不规范等,导致新修梯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坡耕地土壤无显著差异,甚至个别指标有所下降。而较于新修梯田和坡耕地,10年以上老梯田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水解氮等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结构体数量增加。【结论】坡改梯在长期实行后,其在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质量等效益会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修梯田不同培肥措施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改善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挖方区耕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提高88.1%、90.7%、58.3%,同时使速效养分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有效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3.
坡耕地新修梯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期间对新修梯田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修梯田增墒保水能力较强,0~200 cm的土壤储水量(本次土壤水分测定,选3个样点,样点面积1 m×1 m,土壤储水量按公式W=10×H[土层厚度(cm)×ρ(容重g/cm3)×b(土壤含水量%)计算],干旱年份比坡耕地少1.5 mm,平水年、丰水年比坡耕地多22.7~39.5 mm,不论是(平水年、丰水年、干旱年)阴坡新修梯田储水量均高于阳坡,切土部分高于填土部位。坡耕地修成梯田后,小麦产量比坡耕地增产31%,马铃薯增产57%,每1 mm水分增产粮食0.22 kg。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索了渭北地区新修农田生土熟化的相关技术措施,旨在加速新修农田的土壤熟化,为尽快发挥坡地改梯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修梯田的地力培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修梯田的目的是提高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使低产田变高产田,充分发挥现有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新修梯田要动用大量土石方,势必打乱土层,破坏耕层结构,造成减产。为了尽快恢复地力,培肥土壤,现提出以下几项综合措施供参考。   1逐年深耕 新修梯田多为水平式,田面回土不完全,地表易出现心土。这层心土结构紧实,土温低,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低下,不利作物生长。因此,要通过逐年加深耕层,改善土体结构,促进耕层土壤熟化。在深耕过程中注意,不能一次深耕过深,否则会使土壤凉上加凉。   2增施热性农家肥 在新修梯田上要增施热性农家肥,如鸡粪、羊粪、草木灰和秸秆肥等,特别是施用酵素菌发酵积制的秸秆肥效果更佳。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长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缓冲性能,提高地温和化学肥料的利用率。   3修梯田初期种植低产作物在新修梯田的头两年最好种植些低产作物,如大豆、谷子、杂粮等。低产作物地力消耗少,特别是大豆根系长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而且落叶较多,培肥地力作用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搞粮草间作或轮作,培肥地力效果更好。   4秸秆直接还田 结合秋翻熟化土壤,可以在作物籽实收获后把剩余秸秆直接还田 (粉碎更好 )翻入地下,增...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索了渭北地区新修农田生土熟化的相关技术措施,旨在加速新修农田的土壤熟化,为尽快发挥坡地改梯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安定区新修梯田生地熟化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以NPK+农家肥+黑矾+腐殖酸处理为最好,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13 g/kg、19 mg/kg、0.16 mg/kg、26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43%,马铃薯产量达到41 360 kg/hm~2。因此,为确保新修梯田当年增产和高产,建议采用有机肥与无机化肥配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黄土丘陵区修筑梯田可以起到拦蓄降水、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但新修梯田往往生土裸露、土壤养分含量低且易板结,水、肥、气、热不协调,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差,  相似文献   

9.
随着庆阳市新修梯田面积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土壤肥力低,加之施肥不足、耕作粗放以及单一的农业种植,制约了土壤肥力的提高,造成旱期耕种时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本次厂家通过采用不同材料覆盖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及其生物活性,寻求庆阳旱作农业区新修梯田快速、经济合理的培肥方式,达到当年不减产,在1~年内获得培肥土壤和提高产量的双重目的。对振兴当地经济,脱贫致富,建立良性生态农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修梯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西安 《甘肃农业》2003,(10):50-51
根据甘肃省梯田建设规划 ,2 0 0 1~ 2 0 10年全省每年平均新修梯田 12 5万亩 ,庆阳地区每年平均新修梯田 2 0 .7万亩。目前新修梯田都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原边和梁峁坡上 ,多为黄绵土 ,动土方量大。在修建过程中 ,由于熟土被压 ,生土裸露 ,耕作层 (O~ 2 0cm )土壤肥力极低 ,造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新修梯田地内开展以不同耕作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马铃薯田间种植试验,探索出有利于新修梯田地生土熟化的耕作方式,解决当前秦安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生地熟化问题,提高新修梯田地作物产量和效益,调动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秦安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坡地修建梯田时,不论人工或机械修筑都很难全部保留表土,形成了作物生长环境相对不同的切、填土部位.切土部位基本上是生土,肥力差、不发苗.填土部位表土集中,土壤疏松,肥力高.如何能使新修梯田除弊兴利当年增产,必须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践经验,结合宁夏具体情况,分析研究了新修梯田的作用、梯田的分类、梯田类型的选用、梯田规划和设计及梯田修筑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黄陵县新修梯田的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出了新修梯田改良的工作思路与培肥增产技术措施及农田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服务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季节修筑的土坎梯田和种植不同植物对田坎侵蚀特性的影响,采用建设微型径流小区法对不同季节修筑的田坎和栽植不同植物条件下的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抗剪强度进行观测,探索黑土区新修土坎梯田田坎侵蚀情况的差异和特征.结果 表明:不同季节修筑土坎梯田田坎土壤流失量表现为W春>W秋;3种植物田坎径流量为Q黄花菜>Q紫花苜蓿>Q紫穗槐,土壤流失量为W黄花菜>W紫花苜蓿>W紫穗槐;保水保土效果为紫穗槐>紫花苜蓿>黄花菜.土坎梯田田坎抗剪强度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呈现负相关关系,抗剪强度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6.
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后,由于保持了水分和土壤肥力,为坡地实现稳产和高产打下有力的基础。但是修了水平梯田,并不等于增产,要想增产,还必须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朝阳地区1964年修125,000亩水平梯田,由于修、种、管都作的好,因此在1965年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亩产270斤,比1964年(修前)增产两倍。现将朝阳地区新修水平梯田的主要增产经验初步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修梯田作物施肥与土壤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静宁县半干旱山区新修黄绵土梯田上进行的施肥、培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谷子、马铃薯)产量水平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1.4%~41.6%;地上部分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提高52.8%~70.1%、115.0%~116.7%、16.8%~92.7%,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5%~37.1%,耕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亦得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新修基本农田 ,由于缺乏农业综合措施的配合 ,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以如何使新修梯田得到当年增产、快速培肥地力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主攻目标 ,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 ,从而得出了新修梯田当年增产 ,二年熟化 ,三年培肥高产的系列农业综合配套技术 ,经生产中推广应用 ,效果显著 ,为晋西北黄土高原以及同类地区不断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积石山县大力新修梯田,走"机修梯田、调整结构、改善民生、解决五难"的民生水保路子,梯田建设成效显著,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省委、省政府于年初全面启动实施新增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从2009-2012年,每年将新修梯田8.3万hm2,到2012年使全省梯田总量累计达到226.26万hm2。甘肃省水土流失严重,坡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