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煤灰对土壤性质改善及肥力提升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粉煤灰生产量巨大,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粉煤灰是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粉煤灰在土壤结构改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以及粉煤灰衍生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粉煤灰农业化资源利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粉煤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粉煤灰农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焦有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1):23-26,46
参阅有关文献,本文在对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剖析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的现状,包括粉煤灰的改土培肥效应、粉煤灰的增产效果、粉煤灰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磁化粉煤灰及粉煤灰复混肥的应用前景、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评价等,同时也指出了粉煤灰农用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前,农业生产主要靠施用有机肥为作物提供营养,维持地力不衰,这一时期一般称为“有机营养”阶段。之后,化肥逐渐取代有机肥,成为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进入以化肥养分供应为主的“无机营养”阶段。化肥的连续大量施用在作物增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以致近年来出现了怀疑或否定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的思潮。为此,本文回顾了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化肥使用的历史,指出仅靠施用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等传统的营养作物的方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不合理和过量问题,有机肥施用方面,主要是集约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不合理布局,存在种养分离,难以农业利用等养分管理问题。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除采取已有的合理施肥技术及方法外,还应改变从植物营养角度只重视氮磷钾等无机养分的供应,拓宽为重视碳、氮、磷及钾等不同元素间的时空平衡关系;以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有机–无机营养的结合,应避免陷入有机与无机营养的争论;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看待养分利用与管理问题,关注养分在田块、流域及区域尺度的流向及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影响;将科技与政策等有效结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保障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化肥施用技术与政策的国际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内容为化肥施用技术与化肥施用管控政策的国际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化肥的广泛利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化肥也是水体和土壤污染源的主要起因。21世纪以来,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农地和食品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合理的利用化肥,事关我国生态、粮食和食品安全。201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粮食要"量"增,更要"质"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硅钙肥的增产原因及其有效施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效朴  臧惠林 《土壤》1986,18(2):67-72,78
粉煤灰硅钙肥是火力电厂在粉状燃煤中加石灰石燃烧后,经水淬磨细而制成。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硅和钙,所以称为硅钙肥。其肥效、增产机理及有效施用条件等问题,是国家环保部门、肥料生产和使用单位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以往我们曾就其中某些方面作过简单报导,本文主要对硅钙肥的增产原因及有效施用条件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化肥、农药大量施用与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或堆放是造成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污染,作者认为实行精确合理施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根本上解决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绿肥还田在稻作生态系统的效应分析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强盛  薄雨心  余坤龙  刘晓雪 《土壤》2021,53(2):243-249
绿肥种植利用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也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中国粮食稳定和绿色增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栽种之前的绿肥还田耕作模式就是将绿肥植物体直接耕翻于稻田中作为肥料或是将绿肥植物体沤堆成肥再施用于稻田土壤,这不仅能够培肥稻田土壤、增强土壤供肥能力和减少稻季化学肥料施用,而且能够减少稻田周年化学养分供给、减轻稻田营养物质流失、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是轻简种植、绿色高效的农作制度模式。本文概述了绿肥还田对稻田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绿肥在稻田资源利用中的潜力,为绿肥高效种植和合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可以提高降雨入渗率,减少土壤侵蚀量。PAM大多施用于土壤表面。为了研究PAM与不同土壤调理剂混合施用对入渗率和侵蚀量的影响,对PAM(22.5kg/hm2)与保水剂(45kg/hm2)、粉煤灰(1 500kg/hm2)、腐殖酸(900kg/hm2)混合的6种施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加了PAM的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降雨入渗率和减少土壤侵蚀量。与对照相比,施加了PAM处理的降雨入渗率较对照试验提高了1.8~2.7倍,土壤侵蚀量减少约50%~70%,PAM与粉煤灰和腐殖酸混合施用提高降雨入渗率效果最为显著,PAM和保水剂混合施用减少土壤侵蚀量最多,PAM与粉煤灰和腐殖酸混合施用相比单独施用PAM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比较结果发现,PAM与粉煤灰混合施用增加降雨入渗率和减少径流的效果最好,PAM与保水剂混合施用抗土壤侵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使广大农业工作者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了可能。互联网上获取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利用数据库检索、登录虚拟图书馆、参加论坛、参与电子邮件群和QQ群、登录农业站点等。介绍了Internet上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并列出了Internet上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站点。  相似文献   

10.
卢韵凝 《南方农业》2022,(6):212-2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的发展明显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因此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和利用现状,提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包括强化利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机肥料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杨玉爱 《土壤学报》1996,33(4):414-422
本文简要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对有机肥料资源、结构组成、营养功效、改土作用机制及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作用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讨论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这一施肥制与持续农业发展和建立良好环境生态农业的关系。展望今后有机肥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应尽可能利用有机肥料资源,投入农田参与养分再循环的研究,结合食物链和壤养分库,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重点研究有机肥料循环过程中,碳、氮、磷和微量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2.
研究所介绍     
《农业信息探索》2012,(9):F0002-F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于2003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与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2月)整合组建而成,是以土壤肥料、农业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为主导的国家级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截止2010年底,全所在职职工306人,其中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38人,研究人员中59%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92名。作为国家级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承担国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本领域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全国研究探索农业资源环境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农业发展战略、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问题,培养农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资源型的产业,合理保护与发展农业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农业资源的管理主要利用行政性的手段,不注重使用法律,忽视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动态,使管理体制陷入僵化。基于此,分析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具体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农业资源概述,提出农业资源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特征,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来进行农业改造,运用现代化的市场管理手段等。同时,从节约稀缺资源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及走科技致富的农业之路三个方面提出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控制化肥过量施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由于盲目、过量施用化肥、施肥结构的不合理等,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资源浪费,农业环境污染,而且还增加生产成本,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本文通过对安阳市耕地化肥施用情况的深入调研,论述了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控制化肥过量施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与遵循原则,指出其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产方式、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产业链延伸的农业空间拓展路径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理念。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动力与物质流程框架,指出循环农业的产业链循环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顺时针外循环路径和可再生资源的逆时针内循环路径,其发展动力主要是产业链内固有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产生的拉动作用和产业链外资金、技术、政策等对产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文章总结了国内发展循环农业的实践和相关的模式,提出了循环农业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循环农业的机理研究,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和补偿机制研究以及循环经济闭合循环链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物种资源以及农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导向、强弱等特点来分析湖南、广西两省区农业发展条件的主要互补共生关系;进而从目前农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模、结构与质量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与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网络体系的互补共生性等方面分析两省区农业发展现状中的互补共生关系;最后论证提出了湘桂峡谷省区今后在农业发展诸多方面的合作定位问题,主要包括共同开发、共享农业物种资源的合作方向,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与联合开发、研究的合作方向,品牌共享、共同拓宽农产品市场和共建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合作方向,以及共同开发和利用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的合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该文全面论述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农业资源利用、产地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育和农产品绿色供给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监测、水土资源利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等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前沿进展和主攻方向。从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加强政策支持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该文可为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该区域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为明确库区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以三峡库区典型面源污染治理区的忠县为例,利用生态农业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方面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三峡库区忠县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背景下的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路径。通过设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政策与措施、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发展、耦合状态的4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6个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资源利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9,说明政府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80,说明面源污染的减排措施与政策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利用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77,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85,说明研究区面源污染减排措施对耦合态势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具有正向作用且作用较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1和0.89,说明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的耦合符合其本质的运行规律发展。综合考虑上述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增汇下的农业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这是理解系统耦合的一个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要载体,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体地位。要想生产出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作物,必须加强对土壤肥料的有效利用。基于此,围绕土壤肥料科学施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具体施用方法与推广策略。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